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化动态

安溪青阳下草埔冶铁遗址:宋元泉州冶铁业的珍贵见证

发布日期:[2022-05-12] 阅读人:1637  字号:      

自2019年启动考古发掘后,沉睡千年的安溪青阳下草埔冶铁遗址重见天日、惊艳考古界。这是国内首个科学系统考古发掘、块炼铁和生铁冶炼并存的冶炼遗址,也成为“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22个世遗点之一。

 

遗址出土的铁渣

泉州网5月12日讯(记者 蔡紫旻/文 吴嘉晓/图)自2019年启动考古发掘后,沉睡千年的安溪青阳下草埔冶铁遗址重见天日、惊艳考古界。这是国内首个科学系统考古发掘、块炼铁和生铁冶炼并存的冶炼遗址,也成为“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22个世遗点之一。

 

不长庄稼的地底藏着千年冶铁遗址 

安溪冶铁古已有之,北宋官方于安溪青阳设置专职铁场。《宋会要辑稿》中记载,宋代泉州最主要的铁产地是安溪青阳铁场、永春倚洋铁场、德化赤水铁场,青阳铁场在税务上具有独立于安溪县的独特地位。在《宋史》卷八九《地理志》里,安溪青阳冶铁亦被提及。

但“故纸堆”里频频亮相的青阳铁场,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却是个谜。

2019年,谜底揭晓了。

这一年,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的咨询报告明确提到,找出冶铁遗址对支撑申遗价值主题具有重要性。相关部门工作人员、专家学者们“大海捞针”寻找冶铁遗址,在泉港、洛江、安溪等地留下了足迹。安溪县博物馆馆长易曙峰说,那段时间,省市县组成的考古调查大队来到安溪,辗转于尚卿、长卿、湖头等多个乡镇、村庄,在青洋村永安堂前听见一名当地老者说,儿时曾在对面山坳里见过铁渣,听说古时候那里是冶铁的地方。

调查队循迹而至,发现山中有处开阔地方没有种庄稼,杂草丛生。村民说,这里的土层很薄,铲子挖下去硬邦邦的。附近百米处即有铁矿,当地采矿活动一直持续到当代。“我们在这里发现裸露地表的铁渣,立刻拍照传给北大考古专家,专家判断这是冶炼炉出渣口的排出物,这里应该有冶炼活动存在。”

2019年10月起,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联合安溪县博物馆,对下草埔冶铁遗址展开考古发掘,对周边古矿洞、古道、冶铁遗址、墓葬、余氏祖厝遗址等遗存持续展开调查。

在2019年至2021年的三期考古发掘中,考古人员揭露出包含锻造操作间、生活居址在内的3处房址,包含冶炼炉、锻炉的6处冶炼遗迹,还发现生产产品包含钢料。

现场发现的金属器分为铁制品和铜制品,有铁钉、铁片、铁块等加工产品;出土的陶瓷器年代集中在南宋中晚期至元代,多为日用生活器具;冶炼遗物包括炉渣、矿石、烧土、炉衬;出土的莲瓣纹瓦当、大量筒瓦及其他建筑构件表明,此处建筑等级较高,可能为官署建筑。

 

安溪青阳冶铁遗址

泉州冶铁业融入宋元世界海洋文明 

易曙峰介绍,以安溪青阳下草埔为代表的冶铁作坊和晋江下游的冶炼及铸造作坊,共同构成宋元泉州完整的冶铁产业链。铁产品由古道、内河航运输出,从泉州港出发入海,“远泛藩国”,泉州冶铁经济与文化,融入了宋元时期的世界海洋文明。

遗址存在独特的板结层现象,每当冶炼垃圾堆积到一定高度,工匠会以“板结层”方式进行平整处理,沿山坡往上一个层级重新修建冶铁炉。板结层就地处理冶炼垃圾的技术,在国际上还是首次发现。

考古的意义,不仅在于发现古老遗址,还在于将安溪“世界藤铁工艺之都”的前世今生串联起来。从宋元时期的古老冶铁场、远销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的铁产品,到现在行销海外的藤铁制品,安溪延续千年的对外贸易模式、铁产业不断推陈出新。

考古的意义不但在于重现辉煌的过去,更在于文化和理念的潜移默化,为安溪当代铁艺产业提供源动力。遗址附近,青阳下草埔冶铁遗址展示馆讲述的千年冶铁史,成为安溪藤铁工艺作坊寻找创意灵感的地方,总有人翻山越岭前来参观;感受这里曾有的繁忙,中学老师们,更把课堂拉到考古现场,希望孩子们近距离观察考古队员的工作,加深对历史文化的理解;原本为考古队开车的当地驾驶员余庄林,不断学习文物保护与考古知识,已成为遗址文物保护员,一群曾经参与考古的民工,成了这一处遗产的志愿讲解员……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