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数字资源 > 泉州文史资料全文库

永不忘怀的印尼之行

发布日期:[2016-08-16] 阅读人:1637  字号:      
2000年9月中旬,我有幸作为泉州市侨联庆贺团的成员,前往美丽的千岛之国——印度尼西亚,参加泗水东爪哇泉属会馆成立五十五周年庆典活动,使我亲身感受广大泉属乡亲身在异国他乡,可他们对祖籍国和家乡亲人的思念和挚爱之情是那样的强烈和执着。 印度尼西亚是我省旅外乡亲的主要侨居国之一,泗水更是我市旅印乡亲的集中地之一。一百多年来,一批批华人为了生活来到这里,辛勤耕耘,艰苦创业,繁衍生息,印度尼西亚成了他们的第二故乡。他们在完成一天的劳作之后,坐在栖息的小屋前,抬头仰望着星空,那天边的月亮常常勾起他们怀念故乡的情思。印尼泗水东爪哇泉属会馆的前身为晋江会馆,成立于上个世纪二十年代。那是旅印泉属乡亲为了生存,互帮互助,交流情感,沟通信息,寄托乡思所建立的家园。四十年代初,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南下侵占南洋群岛,我旅外乡亲和侨居国的民众饱尝战争的磨难。我旅外乡亲组织成立的各种社团都被迫关闭,停止了一切活动。迨至1945年,日本投降后,南岛重光。飘泊海外的游子难忘故乡情,亲朋好友相见,总免不了谈些故乡事,牵念故乡的亲人。为了寄托这种情思,各社团开始慢慢恢复。由于原“晋江会馆”的组织规模太小,为扩大团结面,大家认为应在“晋江会馆”的基础上更名为“泗水东爪哇泉属会馆”,按旧泉州行政区域,新的泉属会馆应把晋江、南安、同安、惠安、安溪、永春和德化的泉属乡亲都集合在一起,推动泉属乡亲的交往与合作,传播中华文化,为侨居国的繁荣作贡献。因此,一个崭新的“印尼泗水东爪哇泉属会馆”便诞生了。 以泉州市侨联张梓教副主席为团长的泉州市侨联庆贺团一行四人(其中有:鲤城区侨联副主席王巧丽、洛江区侨联主席李秀墩和我),丰泽区侨联协助邀请的福建省梨园剧团的四名演员,于9月16日上午由厦门机场出发,途径香港、新加坡,深夜12时许才到达印尼首都雅加达。在旅游社和同机前往的旅港印尼乡亲吴海滨先生的协助下,我们避免了麻烦的行李检查,较为顺利地通过了边检。次日清晨转机,飞往泗水。万米高空上,一片云海茫茫。从机舱的飞机飞行屏幕上看着我们搭乘的鹰航班机一点一点地往目的地靠近,我们的心与旅泗泉属乡亲的心越靠越近,心情总免不了有些紧张,浮想联翩。破开层层云雾,从天空上俯视印尼岛国,座座岛屿点缀在茫茫的海洋,群山起伏,婀娜多姿,一派亚热带风景尽收眼底。椰树芭蕉婆娑起舞,多彩的屋面装扮着美丽的整座城市。我们来了,带着家乡泉州人民对海外游子的问候与祝福来了,带着乡情和乡音来了。 虽然我们此行8人的一切申办手续都是我会全权办理,我们也知道泉属会馆会派人到机场迎接,但是来到语言不通的异国他乡总还有那么一点心虚。一下飞机,见到许多等候已久的熟悉乡亲、老朋友,激动的心情不言而喻。当一位老朋友把几包印尼香烟硬塞到我手里,欲解旅途的疲倦时,那浓浓的乡情、友情、亲情的交融,使我热泪盈眶,倍感温暖和感动。走出机场大厅,更使我们始料不及的是几十名泉属乡亲簇拥而上,认识的与不认识的,男女老少,亲切握手,不似亲人胜似亲人,真是应接不暇,旅泗泉属乡亲的热情使我们一点也没有感觉到这一岛国吹来的滚滚热浪。十多辆接送的车辆把我们接到早已安排好的宾馆。泉属会馆的吴金盾、蒋介书、吴序进、陈海水、吴序钦、池金星夫妇、杨壁云、李云影夫妇、吴家彪、洪定南、陈泗水、吴秀华等等乡亲,一间客房跑过一间客房,总问我们还需要点什么,就象吴序进先生说的:“无限乡情故国心。” 离中午用餐还有一段时间,我们先来到了泉属会馆,或叫报到,或叫拜访,更是回家。泉属会馆半个多世纪来经历了无数风风雨雨的岁月,也走过了多少坷坷坎坎的道路。在排挤华族严重的印尼,泉属会馆善于适应环境,保存实力,多搞社会福利事业,才能在今天与泗水诸兄弟社团共放异彩!泉属会馆经常开展筹赈救灾工作,开展南管音乐、歌咏、象棋等文娱活动,开办医疗诊所,协办丧事,延传优秀的中华文化。黄文栋老先生虽然行动不便,出门要坐轮椅,但是一听说我们已到达泉属会馆,马上驱车赶来和我们拉家常。中午,我们在充满家乡风味的南园酒家聚餐。酒家前的店铺人群熙攘,播放的都是闽南语歌和中文歌曲,悬挂兜售的都是一些港台明星的挂图,充满了闽南气息。在酒家的餐厅里,我们又遇见十多位泉属乡亲在聚会。我们的到来,气氛骤然热烈无比。一声声的问候和祝福,一杯杯相敬的美酒,千言万语,诉说着无限的思念和乡情。 9月18日傍晚,印尼泗水东爪哇泉属会馆成立五十五周年庆典在香格里拉大酒店隆重举行,到场的除了泉属的父老乡亲、泗水各个基金会即社团代表外,还有中国住雅加达大使馆参赞毛及聪和我们泉州市侨联庆贺团。福建省梨园剧团的演员参加了庆祝晚会演出,把久违的浓浓乡音带到印尼,把悠扬、浓郁的乡情播洒在整个会场。宽畅的香格里拉酒店大礼堂,灯火辉煌,一片欢腾。舞台上的布景那远远的青山与家乡泉州的东西塔遥遥相望,使人不禁勾起对家乡的无限思念。舞台两侧写着“地下看西安,地上看泉州”的对联,那是旅泗泉属乡亲作为泉州人引以为荣的写照。 六时许,我们来到会场,千名泉属乡亲扶老携幼,成群结队,举家前来参加庆祝活动,来欣赏那原汁原味、中国最古老的乡音,来见见我们这些来自故乡的亲人。让我永不忘怀的是:泉属会馆的财政陈海水先生80多岁的老母亲一听说有泉州市侨联庆贺团的到来,心情非常激动,她老人家坐着轮椅,由其儿媳妇及家人推至会场,一定要见见我们。当陈海水先生告知我时,我赶紧在他的引导下来到老人的身边,蹲在老人的轮椅前。老人紧紧地握住我的双手,亲吻个不停,我也忍不住亲吻老人那饱经沧桑的手,全家人高兴万分。她儿媳妇说,老人前一晚上就一直睡不着,很想见见来自家乡的亲人。老人说,她已好多年没回故乡了,真想回去一趟,就是行动不便,难于成行。每当谈起此次印尼之行时,那催人泪下的场面历历在目,仿佛还是在眼前。老人的故乡之行看来要成为终身的遗憾。我们有多少旅外乡亲多想在有生之年回趟久别的故乡,但是故乡怎么那么遥远? 七时正,庆委会主席吴金盾先生首先致辞,希望通过此次会庆,增强同乡的凝聚力,扩大组织,做好福利工作,为印度尼西亚的繁荣富强多作贡献。之后,泉属会馆主席郑硕顶先生对各位的到来表示热烈地欢迎,并介绍了几年来的会务活动。在泉属会馆艺术团吴秀华、苏金娘、孙淑媛三位女士合唱的敬酒歌之后,中国住雅加达大使馆参赞毛及聪在热烈的掌声中讲话,他赞扬泉属会馆全体人员保持和发扬中华文化并加强与当地人民的友好合作所做的积极贡献。在热烈的掌声中,泉州市侨联庆贺团团长张梓教代表庆贺团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带来了远方亲人的问候和祝福。紧接着,泉属会馆向到会的诸位乡亲一一介绍我们代表团成员,并向我们代表团全体成员一一颁发纪念品,送上美丽的鲜花。张梓教团长把一块镶嵌有精美的家乡泉州“东西塔”工艺金匾回赠泉属会馆,并集体合影留念。 当晚的演出节目丰富多彩,使人目不暇接。泉州地方戏《陈三五娘》片段“睇灯”和“借亲配”,勾起老一辈泉属乡亲无限的思乡之情和对故乡亲人的想念,仿佛把他们带回到昔日的家园。70多岁的吴金盾先生高歌一曲《什么也不说》;张海萍女士的闽南歌《酒干倘卖无》,把节目推向一个个高潮。泉属会馆南音社的孩子们虽然一句家乡话都不会说,但是字正腔圆的“念月英”,美妙悦耳。在此,我们喜悦地看到中华文化在年轻的华族儿女心中的传播和扎根。同时,我们也深深地体会到我们的老一辈侨胞用心何等的良苦。 在泗水期间,我们拜访了有妫堂、江夏堂、新中SHHS基金会等主要宗亲会和社团,也拜访了黄文栋、黄成义、黄启铸、吴序进、吴世富、施金城、谢广华等诸多著名侨领、老华侨和年青的一代,交流了情感,增进了友情。我们也亲眼看到一些旅泗乡亲艰苦创业的情景,回想他们回乡兴办各项公益事业的热情是那样的义无反顾,不免对旅外乡亲那份爱国爱乡的赤子情愫肃然起敬。 时间飞逝,我们带着泉属乡亲的热情和嘱托,带着泉属乡亲的乡情、友情和亲情回来了。回航当天凌晨三时许,池金星伉俪、洪定南先生一家等诸位乡亲已久侯在机场多时。临别时,池老先生依依不舍地对我说:“还要再来”。我有些伤感地回答:“这是我的第一趟,也可能是我的最后一趟”,池老先生赶紧止住我。三年过去了,今天就是让我再有机会去趟印尼,黄文栋、吴序进、池金星……几位可敬可亲的老人,我永远也见不到了。每每提到他们,眼泪都会禁不住要掉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