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数字资源 > 泉州文史资料全文库

法石长春妈祖宫

发布日期:[2016-08-16] 阅读人:1637  字号:      
长春妈祖宫位于法石社区东段,距长埕古码头仅百步之遥,与文兴古码头、美山古码头相毗邻,与海关泉州常关法石分卡遗址、河泊所遗址、报税口遗址以及美山妈祖宫联通相应,构成了独特的“海丝”聚集景观。2001年经泉州市人民政府审定为第五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3-11-23日长春妈祖宫文物保护碑揭仪式隆重举行,泉州市文物管理局、泉州晚报社(海外版)、丰泽区文体旅游局、东海街道办事处、法石社区领导以及海内外嘉宾代表出席庆典仪式。 长春妈祖宫始建于清代,占地面积达1000多平方米,殿宇坐北朝南,现存建筑自南而北排列,有拜亭、天井、正殿。正殿面阔、进深三间,抬梁式木结构,硬山式屋脊;拜亭四柱脚八卦顶,顶盖采用无梁结构,呈蜘蛛结网状藻井,如回文织锦般华盖,整座宫庙极具闽南传统建筑规制和布局。正殿神龛塑有妈祖雕像,两侧配有“千里眼”、“顺风耳”雕塑,气象庄严肃穆。 长春妈祖宫地处泉州湾出海口,番舶客航汇聚之地,古代就辟有沿海大通道,自唐宋以来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历史积淀深厚,“海丝”文化内涵极为丰富。据传,长埕村落近代首富陈亚婆兄弟拥有十八艘大帆船,庞大船队长年穿梭于沪榕东南沿海一带。同治年间,陈氏兄弟自福州购得上等福杉三船,专用于重修长埕陈氏宗祠和长春妈祖宫以及兴建现今的石头街244号陈氏民居。长春妈祖宫于同治丁卯年(1867年)由陈氏兄弟独力落架重修扩建,宫庙焕然一新,规制趋臻完善,威仪显赫,至今宫内犹存陈氏兄弟撰书石刻联对:“长沐恩波殚心顶礼,春谋匠石独力肩成。”宫内尚存有同治丁卯重修碑记石刻一方,成为考证“海丝文化”和长春妈祖宫历史渊源的重要佐证。长春妈祖宫地处千年古港枢纽地带,百年的碑文联对,独特的藻井拜亭,完好的清代古建筑风范,再加上传奇色彩浓厚的诸多传闻,构成了长春妈祖宫异常神秘的色彩和无比丰富的文化内涵。 199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丝路考察团”到法石考察,对这里保存完好的文物古迹和古朴纯厚的民俗风情赞叹不已,也给走遍“丝路”的不同肤色的考察队队员们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如今的长春妈祖宫已引起海内外各方深切关注,特别是2001年正式公布为泉州市第五批文物保护单位以后,无形中大大提升了长春妈祖宫的文化品位和知名度。努力保护好管理好长春妈祖宫成为泉州人共同的历史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