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数字资源 > 泉州文史资料全文库

李光前先生年谱略

发布日期:[2016-08-16] 阅读人:1637  字号:      
1893年9月清光绪19年出生李光前原名玉昆,南安县梅山镇芙蓉村人。父亲国专老先生,先后在厦门和新加坡做小生意。光前清光绪十九年,即1893年9月出生,排行第二,长兄玉麟、三弟玉荣、均先后去世,他初入故乡私塾读书。 1903年10岁 十岁随父南渡新加坡,就学于英印学堂学英文、算术,后入养正学堂学中文。先生聪明过人,加以好学不倦,成绩常居班级前列。 1908年清光绪34年15岁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获清政府公费回国,入南京暨南学堂(旧制五年中学兼高小,民国以后迁沪办大学兼中学)成绩冠全班。 1911年宣统3年18岁 宣统三年(1911年)初升入北京清华高等学堂。嗣后转入唐山路矿专门学堂。因清政府腐败,反清烟云弥漫,无法继续学习。 1912年民国元年19岁 民国元年(1912年)初,光前因在辛亥革命爆发前回来求学。因此,他在革命时期剪掉了辫子,他父亲知道儿子剪了辫子后怕出事,便赶紧令他回新加坡谋生,初任教于道南、崇正学堂,(母校)兼任华文日报电讯翻译员工作。不久进政府测量局附设的测量专门学校当实习员。同时就读美国某大学函授土木工程科,先生的数理化基础非常好,修完前三年课程。可惜无实习机会,以致未能参加毕业考试,即转入商界服务,好象用非所学。光前对工程学具有浓厚兴趣,这是受到当时中国学生热衷于学习西方科技的影响。他甚至修读美国的大学所提供的函授课程,所选读的课程是与工程或科学有关的。嗣后并攻读美国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土木建筑工程科,修完前三年理论课程,适值民国初创,光前苦学十余年之久。时海外许多华侨踊跃投身革命,光前也加入同盟会,参加该会海外支部的活动。 1914年21岁 光前导入商场,奠定其未来事业的基础,1914年秋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以后,欧洲货源日缺。时为庄希泉、陈嘉庚赏识。于次年与友人合办的中华国货公司,光前以朋友关系加入一些股份,帮他处理英文文件及重要交涉事宜,十分顺利。 1916年23岁 1916年,陈嘉庚的谦益橡胶公司拟扩大业务打入欧美市场,他打算直接把树胶卖给欧美商家,因而需要聘请一位通晓英语的职员主持销售部门‘他看中了光前,陈嘉庚向庄希泉说项,光前应陈嘉庚之聘,到陈氏橡胶公司工作,不久被提升为经理‘从此大展抱负,深得陈嘉庚所信赖。 1920年27岁 光前受知于陈嘉庚氏,宾主本甚相得,于是与陈嘉庚之长女陈爱礼结为伉俪,成为陈家的东床快婿。 1927年34岁 李光前与陈嘉庚的关系更加密切,不过凡有志气和才干的人总希望有一天能自己创造事业,因此于1927年起他就创南益烟房(即加工树胶)于麻坡。但对于陈氏所有公私要务,他继续帮忙,始终如一。 1928年35岁 南益烟房,后来改为南益橡胶公司,专营橡胶加工贸易。从此,开始自己创业发家,初期,因同行竞争剧烈,加上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南益公司面临危机,困难重重,光前精心策划,不以血缘关系取人,而是聘请学有专长的人到自己企业任职,并视其才能升迁擢用,加强企业管理,终于顺利渡过难关。嗣后迅速发展有分公司,光前治理企业,吸取西方科学管理之精华,委派专人负责各分公司,定期派遣高级职员巡视各公司业务。 1929年民国18年36岁 民国十八年(1929年)光前出任华南银行董事会副主席。 1930年民国19年37岁 民国十九年(1930年)建立以其父讳名的“国专基金”这足以说明光前在事业稍有成就以后,就很热心从事社会福利事业。 1931年民国20年,38岁 民国二十年(1931年)以自己创立南益股份有限公司为主体,会合友好叶玉堆、李丕树合股,这二人各拥有10%股份经营橡胶园、橡胶厂、和装配胶片、胶液销往欧美、中、日外兼营黄梨(菠萝)园和黄梨罐头厂,所以有星马橡胶和黄梨两大王之称。至此,光前对企业管理又有独到之处,而南益公司对员工实行终身雇用制度,并以每年盈利的20%分给全公司雇员,因此,都能为该公司经营负责,光前严禁下属投机买卖。同时,他受过高等教育,常到欧美国家去旅行,对现代的企业管理方式比较有一定认识。光前在南益橡胶有限公司任总巡、经理达30年之久。 光前热心文化教育,1934年出任新加坡华侨中学董事会主席,直至1956年除负责该校每年经费和特别费部份外。另捐叻币30万元增建教室、教师宿舍和操场,并增建“国专图书馆”该图书馆于1956年5月21日落成,陈氏对先生平素在教育方面的巨大贡献,推崇备至,指为在中国人中间的第一人云。 从1929-1933年经济低潮之时,树胶胶厂彼此竞争利润很微薄,只剩下2-3间胶厂,利润就越来越小,李先生除了兼营黄梨及饼干厂之外,并在新马各设新厂。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夕,光前在本地拥有2间大工厂,同时在马来亚设立20间分行,泰国拥有一间,在印尼则拥有4-5间工厂,职工人数达2000人。 1932年39岁 南益公司开始向新加坡岛外扩展业务,是年在印尼成立合东公司。 1933年40岁 光前在战前开始购买公共公司股份,后来因为叶玉堆是华商银行的董事经理,光前也购买银行股份成为华商银行董事。在经济低潮时,本地的华资银行营业困难,华商和本地华侨银行相合并,合并后称为华侨银行,由叶玉堆担任董事经理,光前则成为副主席,因而开始涉足银行界。 1934年41岁 1934年至1956年在泰国创办暹百泰公司。1934年陈嘉庚公司收盘后,厦大和集美各校历年经费都得到李光前先生的大力支持。1934年-1956年接任原名“新加坡南洋华侨中学”,负责每年经费和特别费外,另捐30万元建校舍等。 1936年民国25年43岁 光前对祖国文化教育事业甚为关注,民国25年(1936)即认股5万元,协助陈嘉庚购买橡胶园400英亩作为厦门大学基金。 1937年44岁 日本侵华战争全面爆发,南洋各界华侨在陈嘉庚先生的领导下,于新加坡成立了“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李光前积极参与共事,被推选为总会委员,带头捐款支援祖国人民抗战,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1938年45岁 在家乡梅山独资办国专小学,并设置“李光前奖学金”奖励芙蓉村李姓品学兼优的学生,1941-1943年扩展奖学全县。 1939年46岁 1939年至1940年被选为新加坡中华总商会商长两届。日本侵略新马时,李光前代表新加坡树胶公会,在华盛顿开会,由于通讯系统紊乱,不能回来,日本统治时期,李光前的南益有限公司被当作敌产,全被充公,很多资产遭受破坏,职员也被遣散。 1941年民国30年48岁 民国30年捐献补充厦门大学和集美学校经费,1941年前后,光前以东南亚橡胶公会会长的身份到美国,为盟军工作,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回到新加坡,竭力投入发展新加坡经济,威望很高。1941年协助陈嘉庚在新加坡创办南洋师范学校。 1942年民国31年49岁 光前还在祖国发展企业,民国31年(1942年)认捐一百万元,协助陈嘉庚在厦门开办“福建兴业银行”设立轮船公司、保险公司。认捐100万元叻币协助陈六使等创办南洋大学。 1943年民国32年50岁 1943年李光前曾在盟军当局托哥伦比亚大学主办的军政人员训练所担任讲师,讲东印度地理和风土人情的课程。 民国32年在梅山独资创办国光中学,负责该校国专小学每年的经费,并且不断扩充发展,使其成为办学规模宏大,建筑款式新颖,教学设备齐全,教学质量一流与集美中学齐名全省、全国的重点侨校之一。 1945年52岁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即捐献巨资在芽笼创办光华学校,收容该区儿童上学,新加坡福建会馆属下,原有道南、爱同、南侨女中和崇福女校四校,在芽加设一校,以收容该区儿童。建校时得李氏基金的大力支持,故董事会决议,命名为“光前学校”以资纪念,而励来兹,时先生适游历欧美,回来闻知此事,谦逊力辞乃改称“光华学校”功成不居,其为人于此可见一班。 1945年11月光前回到本地(新加坡)英国政府将南益集团的所有资产归还给光前,当时印尼人民掀起反荷殖民斗争,南益的人员都先后离开印尼,汇丰银行重新提供贷款,南益便恢复营业。成义先生于1946年返新后,就在南益集团任职,印尼反殖斗争时期,荷兰政府采用焦土政策,南益集团的厂房被烧毁。因此,李成义花了五、六年时间在印尼重新建厂。 1946年53岁 光前再次被选为新加坡中华总商会正会长,兼星马中华商联会一届主席,华侨银行和华侨中学董事会主席各约二十五年。当时百废待举,光前领导经济界人士排难而进,贡献卓著,由兰丹州及柔佛州苏丹先后授予光前“拿督”尊衔。 1947年54岁 任职同济医院、树胶公会、南洋商报社、中华游泳会多年。 1949年56岁 新加坡马来亚大学成立,光前捐献叻币25万元。 1950年57岁 光前的实业更加发展,委托陈嘉庚制定梅山“国专学村”的建设规划,并由李五香、伍远资负责实施,全部费用由李氏基金负责。光前律已甚严,建立起庞大的企业集团后,个人生活仍然甚为节俭,但对社会福利团体,时常捐赠巨款。 1951年58岁 1951年成立“李国专助学金”,1952年将之易名“李氏基金”,去世前,他甚至将他所拥有的南益集团一半以上股权,全拨给李氏基金,因此,庞大的南益集团每年所赚的盈利有一半是属于李氏基金。 1951年捐献叻币25万元,以作图书馆购置文献之用,他在献款中提出“希望大学当局优先注重对东方文化的研究工作。”1951年捐献600万港币修复并扩建厦门大学。 韩战爆发后,树胶价格大涨,南益赚得5,000万元,李成枫说:李光前对于社会公益事业,往往是一掷千金而毫无吝啬。例如50年代创办南洋大学之际,李光前公开表明过,他愿意根据筹款委员会的筹集到的款项,捐献10%,后来果然照办。 1952年59岁 1952年秋正式创办、国专医院。捐资280万港币扩建集美学村。本年南益集团决定结束些子公司的业务,这主要是因为设立了多公司或工厂,生意扩展太决,在管理方面时常碰到难题。 1953年60岁 朝鲜停战,公开发表谈话、要求英国政府早日撤销树胶输华禁令认为“朝鲜停战协定一旦签定,禁运条例无理由继续实施。”这个谈话得到新马各族有关商会及树胶界的热烈响应和支持。 1954年61岁 建成国光中学新校舍,建筑面积5万多平方米,总投资500多万元,有教学楼、科学楼、图书馆、体育场、大礼堂、师生宿舍、发电厂等。规模宏伟,设备完善,是全国著名侨校,同时扩建国专小学一、二、三、四校,创办幼儿园、医院、影剧院、修街道,建芙蓉桥,“国专学村”逐步配套完整。此外光前还先后捐资支持陈嘉庚、陈六使修缮和扩建集美学堂;捐资帮助厦门大学扩建校舍。泉州华侨大学创办时,光前也慷慨捐资。 1954年9月,李光前正式辞去南益集团的职务,将管理权转交给成义。光前每天上午仍到办公室内处理社会公益事务,并从侧面教导成义。如果他觉得公司的业务有需进一步调整时,就会提意见,经过讨论后,才予以执行。因此,南益集团的业务并未因为他的辞职而受影响。 1957年64岁 捐献巨资倡建新加坡国家图书馆,1957年5月21日落成,并要求购置东方文字的图书,包括马来文、印度文,同时要求取消收费制度,让人们免费借阅,均得当地政府接受。 李成枫认为,光前乐于捐款,是受到陈嘉庚的影响。陈嘉庚属下的树胶厂在谦益公司即将收盘之时,转租给李光前。除了收租金之外,陈嘉庚也要求李光前每卖出若干吨树胶,都要捐出若干资金,以便他能应付集美学校和厦门大学的开销。李光前亲眼看到陈嘉庚为了兴学而倾家荡产,深受感动。 1958年65岁 新加坡成立的福利协会,光前担任主席达6年之久,每逢灾害他即亲赴灾区视察慰问,12月获新加坡、马来亚大学颁授名誉法学博士学位,社会上称李光前为博士。 1958年12月新加坡福利协会成立,李光前出任主席,福利局主任兼秘书长。每逢灾事发生,先生立即赶赴灾区视察慰问并慷慨解囊施账。 1960年67岁 到六十年代中期,南益橡胶公司在星马有20个办事处,15个工厂,李氏橡胶园总面积约有18,500英亩,实际掌握世界天然橡胶贸易总额的八分之一,南益集团拥有黄梨公司、锯木厂、油厂、饼干厂、印刷公司、炎方土产公司等,光前被誉为星马橡胶大王和黄梨大王。 光前一手创立南益集团公司,给三名儿子管理后,营业规模日益壮大,他的一些得力助手有五位,即李成枫负责处理中马及北马业务,史联对管理南马业务,杨逢年和黄光明负责处理印尼业务,泰国则由李引桐负责,这些助手对光前甚为尊敬,和李成义也相处很好。李成义目前是南益集团的首脑,李成枫是马来亚南洋商报的董事主席。 1962年69岁 新加坡、马来亚大学分为马来亚大学和新加坡大学。1962年6月光前出任新加坡国立大学首任校长。1962年捐资300万人民币给泉州华侨大学建一座陈嘉庚纪念馆。 1963年70岁 1963年至1965年马印对抗时期,南益集团失去了在印尼的12间树胶较厂,员工也遭遣散。苏哈托上登后,将工厂归还给南益,但这些工厂多数已损坏,经过修理后,在1968年及1969年先后恢复生产。 1964年71岁 马来亚最高元首授予光前“丹斯里”荣衔,1964年光前回国治病。由夫人陈爱礼、长女李淑琼和李成枫陪伴到中国就医,上海医院派遣5名中医及5名西医会诊,一时查不出病因,不过医生却表示,他们不了解这位新马有数的大企业家,为何会有营养不足的现象,从那时起,李光前才注重饮食,一个月内体重增加了六、七磅,虽然营养不足,一生还捐献18次血。 1965年72岁 1965年4月李光前夫妇应邀抵达北京,受廖承志等同志热烈欢迎,五月一日在人民大会堂受周总理接见,对其病况表示关切,并高度赞扬他的爱国爱乡之精神。 1965年11月间,光前病重,辞去新加坡大学校长职务,还向当局建议成立医学研究所,并由李氏基金倡捐叻币100万元,英国剑桥大学李约瑟教授出版《中国科学技术史》第一、四册,也得到李氏基金的资助。 南益集团目前的主要业务,仍然是树胶业,据粗略估计,该集团的营业主力有50%是在树胶业,银行占25%,另外25%是属其他业务或从事股票投资。目前成义负责管理李氏基金及监督南益集团的所有业务;成智专管黄梨园及黄梨厂;成伟则负责南益集团的各项买卖业务及华侨银行。 1967年74岁 1967年6月2日光前肝癌医治无效,在新加坡逝世,终年74岁,知者无不沉痛哀悼,新加坡报纸特发电文、文章颂扬他一生事业的成就和热心“济世益群”的高尚精神。 光前先生是一位大企业家、教育家、慈善家、和模范家长,是一位了不起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