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泉州民俗

【巷遇】棋盘园:留有铺地成格的“棋盘传说”

发布日期:[2025-09-23] 阅读人:1637  字号:      

泉州鲤城区棋盘园巷,位于民权路与东鲁巷之间,南起迎津街,与灵慈街相交,北抵涂门街。相传,宋元时期,此处有一座花园,花园内铺地成格当作棋盘,故称棋盘园。

巷遇档案

泉州鲤城区棋盘园巷,位于民权路与东鲁巷之间,南起迎津街,与灵慈街相交,北抵涂门街。相传,宋元时期,此处有一座花园,花园内铺地成格当作棋盘,故称棋盘园。棋盘园在清代改为住宅区,只留下一条巷子,这条巷子被称为棋盘园巷。据当地居民回忆,在20世纪90年代涂门街改造前,棋盘园巷是一条狭窄的巷子,可以通到涂门街。

棋盘园示意图(陈慧芬/制图)

棋盘园巷与涂门街交界处,有“棋盘园”三个大字,记录着古老的传说。

棋盘园巷位于泉州古城的南隅惠义铺龙会境,东侧有境庙龙会宫。这里曾是宋元时期阿拉伯人聚居地,附近有清净寺和通淮关岳庙,留下了许多宋元时代的历史痕迹。

1

元代这里可以乘游船观棋

画家张春霖笔下的棋盘园,从东鲁巷向棋盘园巷望去,画面上方为后荷池,中间是观棋凉台,下面为巨大的棋盘。

华侨大学陈允敦教授曾在《泉州古园林钩沉》中,描述了元代棋盘园的盛况,并请泉州画家张春霖创作了配图。在如今的棋盘园巷北段与东鲁巷之间,曾有一个椭圆形池塘,名为“后池”,也叫“后荷池”。后荷池与东鲁巷之间曾有一片平坦之地,宋元时期,有一座娱乐场所“棋盘园”,园中铺有一片大石埕,用红黑漆划线,形成两组方格,中间辟有“楚河汉界”,成为一张特大象棋盘。棋盘旁还以泉州城中美石加上花木垒起假山,既是一套完整池山,又充作棋盘的衬托,还可以在观棋时倚靠。

棋盘西侧建有一座雕栏画栋的二层凉台,凉台上可放置20余把太师椅,作为观棋席位。凉台南北两侧有楼梯,一层室内设有会客室、32个“美女棋子”的坐候室,以及化妆室与休息处。棋盘西侧是后荷池,池水清碧,周围放置了太湖石,筑有小码头,备小游艇。池中垒有“小瀛洲”一座,在棋赛前后,可供游池之娱。

棋赛开始后,32名女子身着红色或绿色衣裙,头顶“篾筛棋子”进场,耳聪腿捷、姿态优美者顶着“车”“炮”,次者顶着“象”“马”,举止雍容者顶着“将”“帅”,棋女凝眸伫盼,倾听台上司棋员的口令。双方棋手不用直接发出号令,只将步骤告诉司棋员,司棋员口令一下,棋女敏捷移动,形成一局生动的象棋对弈。

棋盘园南侧的三十二间巷

棋局散场后,棋女整队献歌送客,然后各归附近的住所,每人一间房,这32间房所在地,就有了“三十二间巷”的名字,保留至今。

2

棋盘园31号与“梁上君子”来历有渊源

棋盘园31号门楣上写着“太邱世胄”的堂号

棋盘园31号门楣上写着“太邱世胄”的堂号,户主陈家默介绍说,这是为了纪念东汉名臣陈寔(104—187)。陈寔(shí)是颍川人士,曾任太邱的地方官太邱长。有一年,陈寔家乡闹饥荒,一个小偷溜进陈家,躲在房梁上,陈寔发现后并未声张,而是将儿孙召集过来,讲述做人的道理,说人不能不自勉,坏人并非天性如此,而是后天不良习惯养成的,就比如这位梁上君子。小偷听后下来羞愧认罪,陈寔并未追究,反而送给小偷两匹绢布,小偷从此改过自新,全县也再无盗窃。这就是成语“梁上君子”的来历,也成就了一段“陈寔遗盗”的佳话。

走进棋盘园31号陈家,可以看到各种美观的家具,大至门框、桌椅、陈列架,小至微缩景观,都出自陈家默之手。陈家默说,陈家祖上是惠安人,清光绪年间迁至棋盘园,在附近的讲武巷替人剃头谋生。陈家默高中毕业后,曾参加过城南防洪堤建设。他的书法、绘画、摄影、木工、收藏等爱好,让现在的退休生活丰富多彩。他说,小时候常和伙伴在后荷池打水漂玩,到了20世纪80年代后半期,水池被填埋,盖起了住宅楼。

3

境庙龙会宫祀奉“戏神”雷海青

棋盘园巷东侧,有一座小宫庙,外面拱门上写着“龙会古地”,里面写着“龙会水尾宫”。这是龙会境的境庙,坐北朝南,与许多境庙一样,祀奉的是“戏神”雷海青。龙会宫管委会成员说,这里是附近居民聊天交流的公共空间,春节时宫前还放电影,人气很旺。

泉州古城南隅惠义铺有两境,除了龙会境,还有灵慈境。灵慈境的境庙灵慈宫,曾位于宣武巷与灵慈宫沟巷交界处的大榕树下,今已不存。大榕树西侧为灵慈宫沟巷,东侧为灵慈街。早年只有灵慈宫沟巷,因巷中有一条水沟,后来铺石板成路而得名。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泉州金紫杨氏的杨阳春为避倭寇,举家从晋江搬至灵慈宫沟巷,金紫杨氏家族兴旺,在附近的田中央兴建了金紫杨氏家庙。

灵慈宫沟巷保留了早年特色

后来,大榕树东侧开辟了一条巷子,取名为灵慈新巷,与棋盘园巷相交。如今,这条新巷已经演变成灵慈街,成为一条商业街。这里曾是泉州市区儿童服装销售的主要聚集区,20世纪90年代末,还曾短暂摆过夜市,而灵慈宫沟巷则保留了早年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