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迎接长假旅游热潮,今年泉州精心筹备了文旅盛宴,向全国乃至全球游客发出盛情邀约。在这里,“博饼”、划拳、斗茶等极具闽南特色的民俗活动轮番上演;各大文博场馆推出系列精彩展览与活动,带您沉浸千年历史文脉,开启一场深度的文化之旅。
“博饼”、划拳、斗茶,逛文博、音乐节、美食游,世遗底蕴、人间烟火——
长假来泉 品“最闽南”的传统与现代
中秋国庆喜相逢,长达八日的悠长假期即将到来,全国范围内也将迎来新一轮出游热潮。据“去哪儿”平台数据显示,截至9月16日,国庆中秋假期的国内出游意愿同比增长三成,出境游意愿增超四成。尤为引人注目的是,泉州位列“外国游客机票预订城市增幅”TOP2,是国外游客心驰神往的旅游胜地。
为迎接长假旅游热潮,今年泉州精心筹备了文旅盛宴,向全国乃至全球游客发出盛情邀约。在这里,“博饼”、划拳、斗茶等极具闽南特色的民俗活动轮番上演;各大文博场馆推出系列精彩展览与活动,带您沉浸千年历史文脉,开启一场深度的文化之旅。夜幕下的泉州同样活力满满,滨海浪漫线夜色迷人,现代潮流与传统风情交织成绚丽的视听盛宴,您能体验“越夜越精彩”的泉州。
“博饼”划拳斗茶 同赏闽南民俗
长假期间,走进泉州,你一定会被满城清脆的骰子声吸引。男女老少围桌而坐,瓷碗中六颗骰子碰撞,参与者依次掷骰,凭骰子组合可博得“状元”“对堂”“三红”“四进”“二举”“一秀”六个等级的彩头。随着一轮轮投掷,喝彩与笑语此起彼伏。这正是风行闽南的中秋节独特民俗“博饼”。
中秋“博饼”,小朋友体验传统文化。(林劲峰 摄)
相传,这一趣味游戏与民族英雄郑成功有关。当年,他为排解官兵中秋思乡之情,特令部下设计出此游戏,以供众乐。而后,“博饼”活动逐渐传入民间,成为闽南地区不可或缺的中秋节传统项目。泉州人将月饼俗称为“状元饼”,也与“博饼”的习俗相关。
今年,泉州将“博饼”民俗与世遗文旅深度融合,打造“世遗+民俗+文旅”系列体验活动,让游客在饱览世遗之城时,亦能沉浸式感受这份独具魅力的传统民俗。其中,“泉州行博好运”线上博饼活动已于9月15日启动,将持续至10月8日。游客通过“一部手机游泉州”小程序即可参与每日抽奖,云端“博好运”;线下活动则于10月1日正式开启,在泉州动车站、晋江国际机场两大交通枢纽设置“博饼”互动区,游客一下车、一出站,就能体验到浓烈的闽南民俗风情。长假期间,中山路历史文化街区还将推出“拖”福气·“博”好礼移动漫游车巡游。漫游车沿街停靠,市民游客便可轻快畅享“即停即玩、即玩即走”的快乐“博饼”时刻。不仅如此,蟳埔、洛阳桥、惠安崇武古城惠女海韵休闲街区等地也将同步开展“博饼”活动。
闽南人“爱拼敢赢”的精神,不仅体现在拼搏事业中,也深深浸入了民俗文化的肌理。除了“博饼”,划拳与斗茶同样承载着这份豪情与热忱,即便是初次见面的客人,也在这一来一往的猜拳声中渐渐熟络起来,既有竞技的乐趣,更能助兴添彩。
泉州的划拳争霸赛尽显闽南人的豪迈(泉州晚报资料图片)
今年长假期间,泉州以“拳”会友,推出“拳聚泉州·非遗新生”泉州划拳超级争霸赛,广邀四方划拳爱好者齐聚泉州。赛事设置大众组与专业组,不仅为游客提供了近距离感受闽南民俗的鲜活场景,还鼓励游客从观看者转变为参与者,在“拳来拳往”的层层比拼中沉浸式体验风土人情。最终,决赛将在府文庙广场举行,“拳王”将获得“在泉食宿全免”的丰厚奖励。
斗茶之风绵延千年,承载着闽南深厚的茶文化底蕴。随着安溪乌龙茶的兴盛与铁观音的创制,当地茶农常通过交流切磋,比试制茶与品鉴技艺,逐渐形成了这一富有竞技趣味和人文气息的传统习俗。长假期间,恰逢安溪铁观音秋茶开采,游客可以体验采茶制茶的过程。9月27日至10月3日,感德镇、祥华乡、西坪镇、龙涓镇、芦田镇五大核心产茶乡镇将轮流举办“斗茶擂台赛”,游客可以体验专业斗茶流程,见证“茶王”的诞生及其传统巡游仪式,深入感受闽南斗茶民俗味道。
品味文博大餐 拥抱世遗之城
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也是一座城市历史底蕴与文化气息的直观窗口。今年中秋国庆双节期间,泉州各大文博场馆将推出一系列精心策划的展览、社教活动及非遗体验,从历史溯源到技艺传承,从研学实践到公益服务,为市民游客准备了兼具深度与趣味的“文博大餐”,让假期在文化浸润中更具意义。
志愿者在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为游客讲解(庄丽祥 摄)
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是读懂古代刺桐港繁荣景象、感知宋元时期海洋贸易的重要窗口。双节期间,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将面向青少年推出“船来船往的奥秘”展厅寻宝活动,以“中国舟船世界”展厅为实景课堂,通过专业导览与趣味探索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孩子们深度理解中国舟船文化的深厚底蕴,感悟泉州人的航海智慧。值得一提的是,该馆位于开元寺内的泉州湾古船陈列馆已完成全面修缮,将于10月1日重新对外开放,为观众再现宋代古船的真实风貌。9月26日至10月10日,这里还将举办“意之大者——第十二届福建省写意画大展”,集中呈现福建写意画的艺术新貌,为艺术爱好者打造一场高水准的视觉盛宴。
来泉州,同样不可错过的是展现两岸深厚亲缘的中国闽台缘博物馆。这里的每一封家书、每一件旧物、每一尊塑像,都是两岸血脉相连、文化同根的生动见证。长假期间,该馆推出一系列丰富互动活动,让观众在体验中感知闽台共同的历史与文化:“两岸故事我来讲”则由小小讲解员接力讲述,为游客导览展品、分享历史,传递深厚的情感联结;“贴近闽台缘”系列活动推出了非遗体验、手工制作、集章打卡等环节,游客可亲手制作闽台传统手作、收集特色纪念章,在轻松氛围中深化对闽台文化的认知;10月5日至7日,“我们的节日·中秋”主题活动将依托闽台共有的传统习俗,设置“博饼”、赏月等经典环节,并以彩泥替代食材,使用传统月饼模具教观众制作月饼造型冰箱贴,为市民、游客保留文化记忆,打造一份可永久珍藏的中秋纪念品。此外,“行走的闽台缘——同心向前行”活动将微型展览与非遗体验带入了古城街区,非遗体验课每周六在位于鲤城区后城街140号的同心会客厅举办,市民和游客可通过公众号预约参与。
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也充分发挥其平台特色,推出“海丝小艺苑”非遗剧场演出。婉转的南音唱腔萦绕耳畔,灵动的提线木偶演绎古今故事,质朴的民间歌舞展现闽南风情,让观众沉浸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中。同期开展的非遗工坊展示展演,通过现场演示剪纸、花灯、木雕、锡雕等技艺,让游客近距离感受非遗的生动与精湛。
此外,泉州还将启动世遗泉州“十一”国庆公益讲解活动,集结文保志愿讲解服务队的专业力量,于文博场馆与世遗点提供超过120场公益讲解,帮助游客读懂泉州历史文化、爱上世遗之城。而位于泉州市侨乡体育中心的“七撩非遗坊市”则打造集文化体验、游客服务与节庆市集于一体的综合空间,为市民和游客提供便捷而富有文化味的假日配套服务,进一步延伸了文博体验的边界。
漫游月下泉州 尽享多重风情
当夜幕降临,长假里的泉州将展现出另一番迷人的风情,各地推出多样化的夜游项目,为游客们提供了欣赏浪漫夜景、感受传统与现代交织的视听盛宴、逛遍夜市美食的多重体验。
从真武庙至蟳埔,一条长达6公里的滨海浪漫线将自然景观与人文风情完美串联。这里既承载泉州深厚的历史底蕴,又跃动着现代都市的活力,是丰泽区着力打造的滨海旅游地标,更是中秋月夜赏景的好去处。起点真武庙是泉州22处世界遗产点之一,见证着昔日泉州“涨海声中万国商”的历史盛景;“上岸SeaLand”是欣赏晋江两岸璀璨夜景的理想之地,游客可于此倚坐躺椅、沐浴晚风,仰望中秋明月,尽享惬意夜色;网红打卡地东区野滩热闹非凡,摩天轮在夜空中缓缓转动,与壮阔海景、烟火夜市共同构成动人的滨海夜画。
游客在泉拍摄簪花围这一“头上花园”的唯美瞬间(陈晓东 摄)
泉州古城中山路上的“宋江阵”表演(陈英杰 摄)
这个假期,簪花主题系列活动缤纷上线,满足人们对簪花的所有美好想象,为浪漫海岸增添了独特韵味。游客可参与簪花游园会、簪花美食游、簪花码头美学馆、簪花音乐会及簪花颂华章演出等多样化活动,还可邂逅“宋江阵”108位簪花英雄的精彩表演。
丰泽区东区野滩夜市(陈晓东 摄)
不仅如此,滨海浪漫线更是好戏连台。2025全球华语流行音乐金榜音乐会、簪花划拳超级争霸赛、簪花街舞大赛等潮流活动将轮番上演,东区野滩夜市、上岸SeaLand、刺桐非遗城、渔人码头等地,音乐律动与人间烟火交织,霓虹与月光共舞,俨然一座永不落幕的“滨海不夜城”。
在多元文化交融的夜色舞台上,传统雅韵与异域风情也在泉州交汇。洛阳桥将举办中秋南音雅会,在桥南古街、桥中亭、侨批馆等处,游客可聆听千年雅乐,感受天籁,在千年古桥畔共赏明月清辉,体验穿越时空的文化之旅。洛江区侨乡文化广场于10月1日至7日每晚七至九点,上演“巴厘风·中国情”印尼风情舞蹈服装展演。现场还设有印尼特色服饰展示区,观众可在专业指导下试穿服饰、学跳舞蹈,沉浸式感受异域文化魅力。石狮八卦街打造“山海奇幻夜”主题花灯展,高甲戏、木偶戏等闽南非遗表演同步呈现。在惠安崇武古城惠女海韵休闲街区,10月1日至8日每晚6时至9时半,都有独立音乐人弹唱活动。永春五里古街于同期推出系列夜间活动,通过阁楼快闪、烟花秀、新式灯光秀、音乐会等点亮古街浪漫夜色。
市集美食则是泉州夜色中最勾人的烟火篇章。烤生蚝在炭火上腾起蒜香,铁板鱿鱼焦香扑鼻……泉港区山腰街道永嘉夜市美食街将以“品美食、赏文化、庆双节”为主题举办美食文化周,三十余个摊位汇聚天南地北的风味与地道闽南小吃,每一味都令人舌尖雀跃;泉州台商投资区听涛露营地计划推出沙滩音乐会与美食市集,游客可伴着海涛声与旋律,在星空下大快朵颐,尽享双节狂欢,成为假期里难忘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