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活生堂后裔有姻亲关系的王西到台湾参加斗茶赛获得的奖牌
虎邱林氏族谱
“活生堂”老店所在的街巷曾是虎邱的繁华地带
“活生”牌匾留存至今
安溪老茶庄藏着丰富生动的历史故事。在该县虎邱镇有个活生堂茶庄,始于一位叫林兴福的医者悬壶济世的善举。独特的“活生佛跳香”工艺、陈年铁观音的奇妙发现、在茶王赛上斗倭寇……长达三百多年的传奇在这个茶庄上演。
近日,记者通过对族谱、牌匾、产权证明等实物史料的深入挖掘,揭开这个安溪老茶庄的历史面貌。
□融媒体记者 谢伟端 通讯员 陈思羽 文/图
茶庄牌匾记录悬壶济世善举
活生堂的历史可追溯至清康熙八年(1669),其起源与安溪虎邱镇湖坵村的林氏家族紧密相连。
近日,记者来到虎邱采访。当地现年91岁的许秀花、82岁的林乌玖、74岁的林东海从小就听祖辈讲述活生堂的故事。据介绍,活生堂的创始人林兴福出生于明朝末年,字礼贤,号兴福居士。他自幼聪明,三岁能识字,五岁就入私塾读书,每天诵读上千字的文章。二十岁左右,已经熟读诸子百家,尤其擅长研究老子、庄子学说,对于佛学也很精通,当时的人都对他称赞不已。那时,百姓生活艰苦,生病没钱医治。林兴福把一切都看在眼里。他遍求名医,最后拜师山西名医傅青主,九年如一日勤学苦练,终于得到师傅真传,遵师命在家乡开设医馆行医。林兴福本是茶农出身,对茶学有极大的兴趣和研究,就在旁边又开了一家茶庄。茶庄选在清溪城西新康里(今安溪虎邱),位于蓝溪河畔,遥靠古寺洪恩岩。
林兴福为人仁爱、道德高尚,看到乡邻生活艰苦,遇到病人都尽量少收医药费用。
1644年,北方有疾病横行。很多人为躲避疾病迁徙到了南方。然而,疾病随之而来,医药相当紧缺,高明的医生也不多,林兴福带着子女、学生,四处查访,一边寻找发病缘由,一边救治病人。遇到非常困难的病人时,他都赠送医药,不取分毫,人们感其恩德,纷纷加入这个队伍,医生出力,商人出钱,各种药材短时间内就送到了病发地区。几个月下来,疾病得到了控制。
1669年,林兴福六十大寿。乡亲们为感激他的恩德,纪念他的功绩,共同出资打造一个金字牌匾,题字“活生”,作为寿礼。这块牌匾至今保留在林氏后人手中。牌匾采用楠木材质,漆金工艺保存完好,上书“活生”两个大字,是活生堂茶庄起源的核心物证。其复制品也被保存在泉州市商标馆。
传承制茶工艺与济世情怀
茶庄以“活生”为号,世代相传,一直到民国时期。活生堂的旧址位于虎邱镇湖坵村后溪。《虎邱林氏族谱》中清晰地记录了活生堂的传承谱系,林兴福的灵牌至今还保存在虎邱林氏祖厝。林兴福的后裔当中,林江龙和林永隆都颇有故事。
嘉庆年间,林兴福的第四代传人林江龙接手茶庄,为活生堂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林江龙自幼对茶叶耳濡目染,对制茶工艺有着浓厚的兴趣和天赋。在他的努力下,活生堂在茶叶品质和制作工艺上都得到了提升。
一次偶然的机会,林江龙创造出了独具特色的“活生佛跳香”工艺。当时,临近省城会试,林江龙在洪恩岩偏院读书。恰逢新茶初制,他奉族亲之命携新茗前往寺庙。途中遭遇大雨,茶叶尽数被淋湿。当晚,他在偏院准备焙具,用松薪烘烤茶叶。不多时,炭旺茗燥,奇异的香气瞬间弥漫开来。庙中的常恩和尚在藏经阁闻到这股奇香,循香而来。二人一同观察茶叶的外形,条索肥壮、圆结重实,翠绿、乌润、砂绿明,与寻常茶叶大不相同。试煮品饮后,发现汤色金黄若琥珀,香气浓郁醇甘厚。常恩和尚赞不绝口,提议将此茶命名为“活生佛跳香”。
此后,林江龙潜心钻研,不断改进“活生佛跳香”的制作工艺。他发现,采用三十年以上树龄的龙眼树制成的木炭进行烘焙,能使茶叶增添独特的香气。这种木炭质地坚硬,耐燃且无烟,火候稳定,能最大程度地激发茶叶的香气和韵味。经过反复试验和调整,林江龙终于掌握了这一独特的烘焙技艺。“活生佛跳香”一经推出,便在当地引起了轰动,成为活生茶庄的招牌产品,吸引了众多茶客,生意愈发兴隆。
道光年间,活生堂迎来了又一位重要的传承者——林永隆。林永隆自幼聪慧好学,深受家学熏陶,对茶学和医学都有深入的研究。他不仅继承了祖辈的制茶技艺,还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和发展。林永隆深入研究茶叶的种植、采摘和制作工艺,力求每一道工序都做到精益求精。同时,他还将医学知识与茶学相结合,发现了陈年铁观音的药用价值。
当时,安溪疫病横行,肠疾肆虐,官府对此束手无策。县吏听闻活生堂有祖传医术,便前往邀请林永隆相助。林永隆虽尽心尽力为其诊治,但仍无法根治县吏的肠疾。在一次与老友慧通和尚的交谈中,林永隆提及肠疾肆虐的情况,二人皆感痛心。当晚,林永隆偶然在家中发现了数个密封陶罐,里面装着褐黑若炭的陈年老茶。经询问母亲得知,这些是父亲珍藏二十余年的茶叶,弥留之际曾言此茶乃珍宝。林永隆怀着好奇之心煮饮此茶,发现其香气悠绵,茶汤柔软,生津润喉。他联想到当下肆虐的肠疾,便将这些老茶送给县吏饮用。县吏饮用后,病情竟逐渐好转。此后,林永隆将所藏老茶全部取出,在洪恩岩寺前置锅煮茶,广济肠疾乡邻。数十日后,肠疾渐绝。
赴台斗茶力压倭寇
清末时期,中国社会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困境,战乱频繁,动荡不安,给各行各业都带来了巨大的冲击,茶业也未能幸免。活生堂在这一时期同样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当时,倭寇入侵台湾。倭寇在台湾摆下斗茶擂台,企图借此打压中国的茶文化。民间虽不乏茶道高人,但数场比试下来,皆以失败告终。此时,活生堂的林养力挺身而出。林养力深知活生茶道与日本茶道的差异,他坚信活生茶道以“清、正、和、雅、香”为尚,注重务实和养生,完全可以取胜。
林养力带着活生堂的茶叶,毅然前往台湾参加斗茶。在斗茶过程中,他展现出了高超的技艺和深厚的茶文化底蕴。从备茶、备器,到取火、候汤、熁(xié)盏、点茶,每一个动作都娴熟流畅,一气呵成。他的手法如行云流水,看得观众如痴如醉。茶汤滋味轻醍醐,香气盖兰芷,充分展示了活生茶的独特魅力。最终,林养力凭借精湛的技艺和卓越的茶品,战胜了日本茶道高手,赢得了众人的欢呼和赞誉。这场胜利不仅为中国茶道争得了荣誉,也让活生堂的名声远扬。此后,林养力回到故乡,在活生堂叩谢先人,表达对祖先传下绝艺的感激之情。
活生堂力压日本茶道一事被广为流传。安溪商人王笋在台北经营天馨茶庄,于当年秋季组织铁观音茶王大赛。安溪西坪尧阳人氏王西经营前记名茶茶庄,以字号万寿桃品牌铁观音选送茶样参赛,获得茶王。据介绍,王西与活生堂后裔有姻亲关系,参赛茶样很可能产自活生堂的茶园。如今,其曾孙女也嫁给了裕园茶业负责人、活生堂传人林扬闻。
据虎邱当地文史资料记载,活生堂第四代传承人林江龙将裕园活生店铺设立在安溪县虎邱镇湖坵村芒果树边上的小巷内,目前旧店尚在。林氏后人林茂安、林扬闻秉承祖德祖业,于2002年创建裕园品牌,并在2010年1月18日取得百年活生、裕园活生两个字号的商标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