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泉州民俗

泽蟳埔迎来一年一度的妈祖天香巡境民俗活动

发布日期:[2024-03-10] 阅读人:1637  字号:      

昨日,丰泽区蟳埔社区迎来一年一度的“蟳埔妈祖天香巡境民俗活动”,当地民众自发组织巡境民俗活动表达对大海的敬仰,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舞龙队表演吸引游客围观(张九强 摄)


民众自发组织巡境民俗活动(陈英杰 摄)


游客争相拍照留念(陈起拓 摄)



头戴“簪花围”、身着大裾衫,成千上万的蟳埔女排着整齐的队伍,在古老的闽南渔村内穿行,远远望去,宛如流动的“花海”,蔚为壮观。昨日,丰泽区蟳埔社区迎来一年一度的“蟳埔妈祖天香巡境民俗活动”,当地民众自发组织巡境民俗活动表达对大海的敬仰,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本次巡境民俗活动特别邀请台湾“电音三太子”、潮汕英歌舞等地方特色表演,由“友宫”队、“福建三大渔女”队等50多个方阵队伍共同组成,是当地有史以来最壮观、最隆重的民俗活动。

□融媒体记者 王金植 视频来源:东南早报

展现原汁原味民俗文化

上午9时,巡游开始,彩旗开路,锣鼓队紧跟其后,腰鼓队、舞龙队、伞鼓队、斗笠舞队等队伍依次穿梭于社区。不同方阵的蟳埔女,穿着五颜六色的服饰。有人挑着讨海归来丰盛的鱼虾蟹,有人挑着水果花担,喜庆而隆重。人海里,蟳埔女头上那圈花围,更加灵动,汇聚成一片“移动花海”。

“我三四点就起来了,盘头发花了二十分钟,还要帮她们少年的(姑娘)盘。”年近古稀的陈阿婆满面笑容,头上的簪花围飘散着淡淡香气,老人家在花朵的映照下神采奕奕。她说,梳发髻虽复杂,但她打小就盘头发惯了。

“蟳埔女的头饰很漂亮,衣服色彩也很丰富。”游客吴先生说,近距离感受这个传承了数百年的独特民俗,心情非常激动。

据悉,巡境民俗活动由当地民众自发组织,历史悠久,是蟳埔影响最大、全体居民参与且传承四百多年长盛不衰的民俗文化活动,集中展现了蟳埔人原汁原味的民俗文化。社区居民上至八十老妪、下至三岁幼童,戴上鲜花制成的簪花围,穿上定做的最美新衣,汇聚成一片流动的“花海”,场面空前盛大。

福建三大渔女同台亮相

巡境民俗活动中有一方队很亮眼,走在前面的是蟳埔女,中间的是湄洲女,最后的是惠安女。福建三大渔女同台亮相,十分难得。湄洲女是湄洲岛籍女子的统称,其最显著的特征表现在发型和服装上。湄洲女的蓝色上衣代表大海,裤子上红下黑两截隐含平安与思念的意思。头发盘起梳得像船上的帆,左右各一根波浪形的发卡,代表船上摇橹的船桨,头上盘一个圆圆的发髻代表船上的方向盘,一根红头绳盘在发髻里代表船上的缆绳,一根银钗横向穿过发髻代表船上的锚。头上的每个发饰都代表船上的零件,象征着一帆风顺。

惠安女特殊服饰,可分为崇武城外、山霞和小岞、净峰两个类型,不同的是,前者斗笠较大、厚、重,边沿稍有弯曲;后者斗笠较细、薄、轻、小。后者也蒙上头巾,但头巾上缀有红色小花蕾,中青年妇女多把双辫子折在头顶的两侧,手上也提有黄色竹篮,在头顶前方还别着一至三把塑料梳子,未婚青年妇女头发还留有刘海。惠安女头戴的斗笠涂上黄漆,具有防日晒雨淋作用。花头巾为四方形,一般是白底上缀绿色或蓝色小花,或是绿底或蓝底上缀小白花,折成三角形包系头上,有挡风防沙、御寒保暖和保护发型等作用。

蟳埔女服饰简朴宽松。上衣为布纽扣的斜襟掩胸右衽衣,下沿呈弧形,颜色以青色或浅蓝为主,老年妇女以黑色为主。裤以黑、蓝色为主,裤筒宽一尺左右,裤头多用白色、蓝色,俗称“大裾衫、阔脚裤”。蟳埔女独特的头饰被称为“簪花围”:将头发盘成海螺状,穿上一支象牙簪,再用鲜花的花苞串成花环。小花蕾多用淡雅的含笑、白玉兰、栀子花,一般要围上三四圈;随后插上鲜艳的粗康花、素馨花或者绢花。戴在头上,就像是顶着一座春意盎然的小花园。

潮汕英歌舞表演惊艳

“咚咚锵,咚咚锵……”随着激昂的锣鼓声,一群身着鲜艳服装、手持英歌槌的舞者跃入眼帘,他们舞姿矫健,气势磅礴,表演着潮汕地区独有的传统舞蹈——英歌舞。表演者们手执特制的双短棒起舞,并配以锣鼓螺号节奏。队列图形变幻莫测,动作套式五花八门,构成不同的舞姿动态,形成特有的动律,场面恢宏,气势磅礴。

“英歌舞表演真的很燃。”市民张先生说,想不到在泉州也能看到英歌舞表演。英歌舞是汉族舞蹈形式之一,是流行于潮汕地区的普宁、揭阳、惠来、潮阳、陆丰、潮州及福建漳州等地区的一种糅合南派武术、戏剧等地方艺术为一体的民间广场舞蹈。它以刚劲、雄浑、粗犷、奔放的舞姿,构成了磅礴、威武、强壮、豪迈的气势,给人以力与美的震撼。英歌舞所表演的角色均为《水浒传》中的英雄豪杰,但表现手法十分概括写意,既不叙述故事情节也不表现人物,更多的是渲染战斗情景和热烈气氛,塑造英雄整体的形象。通过人物造型、服饰道具、形体动态、音响节奏等艺术处理,从整体上体现一种男性的刚健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