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泉州民俗

风光美不胜收 历代崖刻古韵犹存 跟古人游览大岞崖刻

发布日期:[2024-03-01] 阅读人:1637  字号:      

核心提示

“崇武自古游人多,未到大岞不敢说”,这是流传在崇武当地的民谚。崇武是中国东南海疆门户,大岞位于崇武半岛最东端,三面临海,双峰兀立,小岛屿如珍珠般散落四周,海国风光美不胜收,更有历代崖刻古韵犹存。新春之际,趁着天气晴朗,惠安县文保中心副主任陈婷玲一行从崇武古城东城门沿着海岸线一路东行,来到传说中的大岞双峰虎豹关探寻古人留在崖刻诗文中的足迹并撰写此文。泉州晚报予以刊登,以飨读者。

龙喉岩远景

龙喉崖刻 领略海疆风云变幻

大岞有两座山峰:东峰叫东岞山,西峰叫西岞山,合称大岞山,两峰之间夹着簸箕湾,从空中俯瞰,就像龙头张着嘴巴在吸水。西岞山半山腰也有几块巨石,堆叠成龙头模样,凹陷处就像大张着的龙嘴,人称龙喉岩。据说,在清明前后,站在山下簸箕湾,有时能看到龙嘴处吐出烟雾,当地人以此判断天气。这是岞山八景之首:龙喉吼烟。

龙喉岩四周石壁上分布着十几处明清摩崖题刻,细读崖刻内容,能感受到当年海疆风云变幻和古人的喜怒哀乐。

崇武首个进士题刻

龙嘴处刻有“龙喉”二字,字径宽达半米,两旁刻着对联“嘘吸沧溟涵地脉,吐吞日月镇天池。”左侧落款“卓峰戴一俊”。

“龙喉”二字字径宽达半米

戴一俊号卓峰,惠安崇武人,22岁中举人,23岁中进士,是崇武第一个考中进士的才子。他当过南京刑部主事、浙江温州知州、广东按察司副使,后得罪上司,被贬为广东雷州知州,便以母亲老迈需要奉养为由辞官归里,隐居在县城西郊的一片瓦山,时常和好友吴天成等人唱和赋诗,在石壁上留下多处摩崖诗刻。崇武古城周边和大岞山也留下很多他的题刻。

龙喉岩丁一中、欧阳枢题刻

泉州郡丞等六首诗刻

明隆庆三年(1569年)四月,倭寇侵扰福建沿海,泉州卫都指挥欧阳枢率军追击,在大岞海面擒斩倭寇一名。《崇武所城志》有载:“及孙(祖)继芳,隆庆三年四月跟指挥欧阳枢大岞擒斩倭,功升正千户。”同年秋,泉州郡丞丁一中与欧阳枢等人督师崇武,在大岞山龙喉岩崖壁间留下诗刻六首。其中有丁一中咏怀七律二首——

“秋日督师崇武城,登岞山龙岩观海作:

海宇新逢瘴雾收,余氛犹事运前筹。长风直破鲸鲵浪,逸兴闲过鸥鹭洲。细柳已能闲远略,群英亦解抱先忧。沧溟万里平如掌,蓬岛相携驾鹤游。

鼓角殷殷碧海湾,旌旗飞渡万重山。孤城三面鱼龙窟,大岞双峰虎豹关。地脉西来盘胜概,天声东玄控诸蛮。振衣坐俯沧波渺,又共儒生色笑闲。

——时大明隆庆己巳,奉政大夫、温陵郡丞、前司徒郎、丹阳少鹤丁一中书,同游者:昭勇将军欧阳枢,庠生吕旦、张文德、文静、张时春、申昂、连其辉、何沂、汪有泮、刘俨、林藩也。”

后面是欧阳枢唱和诗二首——

“霜涛乍落雨初收,陴卒新停五夜筹。云拥阵蛇来海徼,风吹皋鹤到沧洲。为怜民命纡神略,暂借山行缓国忧。露冕逍遥文士满,抽毫立马喜同游。

旌旄移驻海东湾,结驷来登郭外山。绝岛此时应尽款,孤城终夜可无关。石容擘地分双峤,海色横天限百蛮。叨上龙岩闻郢曲,夕阳樽酒意闲闲。——武荣新田欧阳枢 次韵”

接着是崇武诗人黄吾野和诗二首——

“秋日奉陪都阃欧阳新田先生集诸彦登龙喉岩,用丁仁守韵二首:

海天南望战尘收,漠漠平沙罢唱筹。渔艇已鸣烟外橹,农人又住水边洲。登临好尽千岩胜,潦倒宁知百岁忧。况是将军今□□(注:空格为原刻缺字或残损,下同),一时文藻忝名游。

十年避乱别江湾,不道清游更此山。野寺长风吹古瓦,海门惊浪破重关。石间龙气过腥雨,天外禽言绝岛蛮。乡国升平归思切,钓矶应伴白鸥闲。

——邑人黄克晦”

丁一中诗文里体现了海疆靖平的喜悦之情,其中“孤城三面鱼龙窟,大岞双峰虎豹关。”形象描绘出大岞的地形特点,成为传世名句。黄克晦,号吾野,崇武人,素有“诗、书、画”三绝才名,为避倭患曾离开家乡十年,他在和诗中表达了希望家国升平,可以闲钓伴白鸥的心情。

惠安县令等五首诗刻

明万历十五年(1587年),惠安县令苏光汉与崇武所千户胡熊、钱际昌、祖继芳、徐梦阳同游大岞时留下诗赋五首。

“六月朔二日骠骑将军胡、祖、钱、徐邀饮大岞山中:

虚籁堪销暑,羽林万骑云;石屏天外立,清磬谷中闻。抱酒临风咏,谈玄彻夜分。升年空浪迹,何以□明□。——万历丁亥岁岭南□霞苏光汉书

岁季夏月,偕同侪诸君从惠安邑长苏公游岞山,是日天晴海晏,禾稼极目,因思古人遗爱之存也,用次前韵以志事云:

骀荡驱残暑,羽旄映晓云。天清山色媚,潮涨浪声闻。樽且岩边酌,黍禾陇上分。愿言留信□,□国长思君。——靖川胡熊

停骖避□暑,王节□封□。水色连天近,潮声动地闻。河阳凭石望,雨露泛卮分。对话□鸥侣,□□颂使君。——镇州钱际昌次韵

双鸟飞来处,峰高倚碧云。驾海龙嘘气,横宵钟远闻。目极三千界,泽流几万□。欣欣周道侧,南山柷使君。——鼎山祖继芳

龙门极目际,江色净涵云。飞鸟从天至,□缨隔水闻。纫兰承珮委,倚玉惜衣分。为报□牟政,自来颂使君。——钟岳徐梦阳次韵”

何乔远父子等五首诗刻

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崇武所千户黄懋绚、徐梦阳等人同泉州史学名家何乔远、何九云父子在大岞山游玩时留下五首诗刻。

“万历甲寅秋日,千户侯黄懋绚、徐梦阳、祖燫、朱孔阳、胡埏偕予乔远,与温如珙、如□、许日都、史延鼎、陈敬法,并客李廷倬,门生祖烻、儿九云游龙喉山同赋:

雕龙自古推驺奭,天下善画名所翁。岞崿如何有此石,掀张直拟排高空。神姿全具唇喉吻,生态久饱云雷风。便倾海水净洗涤,就中浇酒开吾胸。——何乔远

岞山□礡何崔嵬,龙喉中擘沧溟间。飞涛白画海门动,秋空黑月鲸鱼哀。□将吹浪摇崖壁,倏然卷雪乘风雷。临流极目不能去,眼前汗漫横九垓。——温如珙

神物何来压海头,云根怪触老龙喉。雄如吸浪吞将尽,宛似衔珠吐未收。远岸风雷晴亦雨,层崖冰雪夏疑秋。□□□□留三尺,付与千年纪胜游。——许日都

神物何年跃海陬,荒唐蜕角岞山头。吐珠浴水晶光动,嘘气成云宿雾收。苔色没根疑点画,潮声卷沫当□狭。坐中半是攀龙客,更□婴鳞共狎游。——祖烻

何年八部此来游,露齶掀髯镇海头。似吸沧波求果腹,欲依水调引吟喉。永无玄血腥余战,雅许明珠睡里收。日暮裴徊新月上,一天凉色满瀛州。——何九云”

诗刻附近还有何乔远所题“龙喉山”,楷书竖写,字径半米宽。两侧落款“南宫何乔远题”“李嵩召工刻”。何乔远,字穉孝,号匪莪,晚号镜山,泉州人,明末史学家,著有《闽书》《名山藏》《镜山全集》等传世。

“小其海,大我观”清诗题刻

龙喉岩龙嘴附近刻有一首清乾隆五十六年题诗:“小其海,大我观,勺彼少许落墨盘。题龙壁,倚云天,愿此万古安桑田。”行书竖排,左侧有落款“乾隆辛亥杨登□”。

这些龙喉岩题刻见证了大岞山悠久的历史。1958年考古发现龙喉岩背后的山坡上有原始先民使用过的石刀、石锛、陶器碎片和食用过抛弃的蛤蜊壳,证明早在4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已有人类在此生活,他们滨海而居,资食于海。

大岞山新石器时代遗址与龙喉岩

狮石晚照 气象万千

从龙喉岩往北走两公里,可以看到岞山八景的另外一景:狮石晚照。山巅几块天然巨石堆叠,形如狮头,嘴部平坦开阔,可容数十人坐卧。站在台上俯瞰,峭壁之下便是海滩,青屿、白屿、东礁、赤礁等小岛环绕周围,玲珑可爱。每当夕阳斜照,台上耀玉铺金,遥望海面,渔帆点点,气象万千,真如蓬莱仙岛。听闻当地人说,明末郑成功曾在此操练海军,起南风时,他在狮石台一声令下,海面上所有战船都听得到他的号令。

狮石台

狮石台上有两处行书题刻“狮石台”和“人间蓬岛”,字径宽达半米,书法遒美,“人间蓬岛”落款“赐进士广东按察司副使邑人戴一俊”。戴卓峰经常到龙喉岩和狮石台游玩,写过“独上狮台俯碧渊,倏然鹤髦挟飞仙。波声吼怒偏摇地,石势狞狰欲擘天。”形容狮石台的怪石狰狞,确如仰天怒吼的雄狮。

玉磬传音

玉磬传音 声闻数里

从狮石台西行下山,沿途又有多处天然石景,最特别的是被当地人称为石钟石鼓的地方,也是岞山八景之一:玉磬传音。找到那块瓦状的大石头,拿起石子敲打上面的凹坑,可以听到“铿铿铿”的声音,余音不绝。确如石头上何乔远题刻“韵同浮磬”形容的一样,声如钟磬,非常特别。《惠安县志》记载大岞山“山多怪石,有如钟磬者,扣之声闻数里。”夜深人静之时用工具敲击石钟,说不定山下的人都能听到。

大岞山奇石

大岞礁石

石钟附近还有一处题刻,中刻楷书“石钟”二字,两侧有落款“抑斋恺来击之其音清以洪 时庚戌六月朔”“秋七月西郭伟书石”。“石钟”二字出自崇武人林伟之手。《崇武所城志·隐逸》记载:林伟,号西郭,为人胸怀洒落,晚年隐居不仕,每日与老友琴棋对饮为乐。擅写楷书,府城和县邑遗留多处他写的石刻,书法堪称一绝。他与李恺在秋高气爽之时,来大岞山游玩,感叹石钟的神奇,留下游记。李恺,号抑斋,明代惠安进士,曾任广东番禺县令、湖广按察司副使。他为人慷慨磊落,不仅主动捐地建惠安县城以防御倭寇,并在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倭寇来犯时,率众抵御倭寇,保全了惠安县城,受到朝廷旌表。

崖刻“石钟”

“楚人萧继美来游大岞,盘旋石间,望大海一笑而还。”明代知县萧继美、文人墨客常来大岞山游玩。大岞不仅有原生态的野海,有奇形怪状的山石,还有穿着独特的惠安女。天朗气清之际,不妨学学古代文人墨客,奔赴山海大岞,品尝渔乡海味,感受惠女风情。□陈婷玲/文 陈婷玲 张晓明 张海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