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泉州民俗

探访惠安东桥水车制作技艺

发布日期:[2023-11-02] 阅读人:1637  字号:      

粗、细锯子,人字钻,刨光器,斧头,画线盒等等,大大小小五十来个制作工具。一架水车完全靠纯手工打造出来,从整根木头锯木板开始,这些工具是一架完整的水车制作所必备的。水车,是古代中国劳动人民的农业灌溉工具,是先人们在征服世界的过程中创造出来的高超劳动技艺,是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上世纪80年代,在闽南地区,水车是水田必备农具之一,当时惠安东湖有多达300多个水车匠人。


近日,记者在惠安县东桥镇东湖村张庆林师傅家里,看到制作水车的工具,满满一箱子,很多工具是按当时需要用到的器材,到打铁铺子特定打造的,是当时制造水车必用的工具,也是独特的。张庆林特别希望有人传承水车技艺。

微信图片_20231102161423.jpg

张庆林是惠安县级水车制作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当时,年仅 12岁的张庆林跟着父亲张马逆学水车制作,得到其父真传。所造龙虾水车、龙虾脚水车,任你用力双手从椅镇头左右拉扳纹丝不动,且没有丝毫响声。用棍拍打顶龙整架水车身能发出水缸声,以造型美观、轻便、紧钉轻踏、出水大、耐用著称于同行。



张庆林师傅介绍,最小的水车2米8共35片,最大的水车5米4共66片,其中做得最多的是4米8共60片、4米2共54片、3米6共48片等规格。他特别希望水车技艺能传承下去,有人学习、有人愿意学就教,当一种水车文化传承下去就行,张庆林对记者说要是没人传承会深感惋惜。


水车曾是农户的珍贵物件


“在制作过程中,打下去要有力气,内行人一眼可以看穿,你们有没用力听声音就知道了。”父亲张马逆在当时已做得炉火纯青,对于做工的徒弟,只要听声音就可以知道有没有用真功夫去做。



上世纪 80 年代以前,在闽南地区,水车几乎都是东湖村人做的。当时东湖多达 300 多个匠人,张庆林的父亲张马逆在那个时代以好、快著称,是同行的一流名匠,口碑是又快又好。精通各种木制农具制作技艺,是当时龙虾水车工匠的一流高手,成功改造设计的“吸”气水车,以省工、省料、好用出名,在闽南地区广泛推广、提高社会生产力。


“父亲一共教了连我在内5个徒弟,如今就剩下我还在做。”今年61岁的张庆林师傅对海都记者说道,从12 岁开始就跟着父亲接触水车,只要有空就跟着父亲学习,每一道工序做过去,到高中毕业时,他已经可以完整做好一架水车了。

微信图片_20231102161507.jpg


水车在上世纪 80 年代的惠安,家家户户必备,在当时是一件不可或缺的农用工具。上桐油的时候,也就是水车快做完工的时候会办酒席庆祝一下。家里添了一个大农具,相当于如今的小车,可见水车是当时农户人家的珍贵物件之一。


640.jpg

从选材料到制作 纯手工打造水车


张庆林师傅说自己对水车的情结很深,从小到大,从事40多年,但1995年以后以修补为主。
回想起当时,水车的材料所用的油杉木是去莆田买的,木头一定要晒干,基础制作榫卯结构用力敲进去,狗骨材料需要相思树,硬度要够,苦念树做叶片。车头用的铁心、铁圈要到打铁店定制,叶片所用铁栓铁鼻要自己制作。如果是制盐厂的水车是不用铁钉,纯木打造的,这样水车才不会生锈。
“狗骨 36 道工序;花干起到美观作用,上刊两根起固定作用,四纽下刊两根也起固定作用。整架水车的制作有几百道工序,非常烦琐。”张庆林师傅指着做好的水车对记者介绍道。

640 (3).jpg

640 (2).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