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1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150名青年学子齐聚世遗之城,访古桥、学武术、Citywalk……短短三天行程,各国选手在世遗与非遗的参观体验中感受泉州独特的历史文化。
泉州海交馆,比赛选手开启“世遗泉州通关文牒”之旅。
8月24日—26日,由教育部、福建省政府指导,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主办的第二十三届“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走进泉州。来自1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150名青年学子齐聚世遗之城,访古桥、学武术、Citywalk……短短三天行程,各国选手在世遗与非遗的参观体验中感受泉州独特的历史文化,通过一场场过桥体验赛,进一步加深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热爱。 □融媒体记者 陈森森 范金林 林雪娟/文 陈小阳/图
一眼千年
感受多元文化在此碰撞
领略文化之脉、航海之迹、海丝之路,勾勒“世遗之城”初印象,在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各国青年学子开启了“世遗泉州通关文牒”之旅。
“北望中原万里遥,南来喜见洛阳桥。人行跨海金鳌背,亭压横空玉虹腰。”来到洛阳桥,选手踏上世界上现存最大的海港梁式古石桥,领略屹立千年的“超级工程”。作为曾经世界海洋贸易中心运输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洛阳桥独特的造桥工艺让选手赞叹不已。在“一眼千年”过桥体验赛中,选手通过“诗歌连句”的方式,加深对洛阳桥的认识,感受中国古诗词的韵律之美。来自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的莫莉莎说:“泉州的建筑和文化太独特了,虽然这是我第一次来泉州,但我已经爱上了这里。”
在泉州少林寺,参赛选手被精湛的拳艺表演、绝妙的少林真功深深吸引。他们迫不及待地向武僧认真学习拳法细节与动作要领,在体验中感受国家级非遗五祖拳的独特魅力。“泉州汝好,感谢逐个!”(注:泉州你好,感谢大家!)来自爱沙尼亚的任铎对着镜头展示他学到的闽南语,曾就读于剑桥大学的他对闽南文化很感兴趣,“我很喜欢中国的古建筑,尤其是闽南古厝,体现中国传统建筑之美。我觉得闽南语是泉州文化的独特标志,学习一门语言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当地的文化,有机会的话我想学习更多的闽南语。”
古城寻迹
体验传统与现代交融
泉州站的第二天,选手们来到泉州古城,亲自解锁街角巷陌里的世遗古迹。一踏入府文庙广场这个充满现代艺术气息与传统文化韵味的空间,选手们就被各种新颖独特的体验项目深深吸引。沉浸式提线木偶体验、簪花围试戴、南音演唱……每个项目都让选手们眼前一亮,他们纷纷驻足打卡,在深入了解熠熠生辉、生生不息的“世遗之城”的同时,也亲身体验到东西交汇、古今交融的多元文化。
“既然已经来到泉州这个世遗之城,就应该把每一个可以打卡的地方都打卡一下。”在城市漫步(Citywalk)中成功集满十个印章的越南学子杜俊杰高兴地说,来到泉州,感觉这里的人非常亲切,走过的地方也都很干净漂亮,泉州这边的饮食文化也很适合自己。据悉,杜俊杰的父母本身也都是学习中文专业的,在生意上也与中国有往来,所以自己从小就学中文了,今年刚要上大四,之后还打算申请到中国攻读研究生。
来自巴西的帅恩哲亲自体验和操作提线木偶,感受手指一提一钩、木偶人一颦一步的艺术魅力,他兴奋地说:“今天一次性体验了很多不同的非遗项目,这一趟泉州之行带来很多意料之外的惊喜。能在这里体验到多元包容的泉州文化,也感受到中国高速发展的势头,真是太震撼了!”他曾在2017年—2018年就来到中国北京留学一年,也因为这次的留学之旅让他决心从航天工程专业转入国际经济关系专业,希望能将学习的中文应用到自己的工作中。
“福”气之旅
将独特体验带回家乡
为激发选手写作创作的热忱,培养选手在中文语境中的语言应用能力、思维逻辑能力、审美鉴赏能力和阶段总结能力,主办方组织选手们以《我的“福”气之旅》为题,在规定的时间内现场用中文写下本次活动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
写作现场,选手们信心满怀,巧妙构思。他们时而凝神思考,时而思如泉涌;百思不得时,眉头紧皱;终有所悟时,喜形于色。端正的坐姿、工整的字迹、飞舞的笔墨都是他们对“认真”最好的诠释。静谧的赛场流动着“沙沙沙”的书写声,散发着馥郁的馨香。不一会儿,一篇篇书写工整、情感真挚的文章便跃然纸上。
据悉,各国青年学子纷纷从自己学习中文的有趣经历出发,将诗词之沉博绝丽、中文之博大精深、茶道之素雅宁静娓娓道来,畅谈中文如何为自己打开一扇梦想之门,激情洋溢,真切动人。赛后,选手们纷纷表达了各自的感受。来自尼日利亚的珍桂表示:“在作文里,我写到了泉州之行的簪花体验,这真是一次独特的经历。回到家乡之后,我还要把所思所拍都上传到我的小红书,让更多的家人和朋友对中文和中国有更深入的了解。我也会向他们多多介绍泉州这座城市,让他们多来泉州旅游。”
责任编辑:赖闽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