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化动态

泉州非遗名录再添新彩,有侯卿十八游大鼓、炸寒单、畲药等

发布日期:[2024-08-23] 阅读人:1637  字号:      

日前,第七批泉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公布,“诗文闽南方言吟诵”等71个项目入选。其中,惠安侯卿十八游大鼓、晋江“炸寒单”、洛江畲药六神追风骨通膏贴等少为人知的非遗项目,引起不少市民的关注。


泉州非遗名录再添新彩,有侯卿十八游大鼓、炸寒单、畲药等

这些鲜为人知的非遗你知道吗

■融媒体记者 张素萍 实习生 钱方圆 通讯员 曾晓萍 孙秀锦 陈峻峰 周剑宝 陈锡家 文/图

日前,第七批泉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公布,“诗文闽南方言吟诵”等71个项目入选。其中,惠安侯卿十八游大鼓、晋江“炸寒单”、洛江畲药六神追风骨通膏贴等少为人知的非遗项目,引起不少市民的关注。连日来,记者走访三个项目的负责人,了解这些地方特色非遗项目背后的故事。

队伍巡游清乾隆一品提督陈鸣夏府邸“提督衙”

梧山村官后自然村五个博士灯牌队伍合影

侯卿十八游大鼓大旗队伍

侯卿十八游大鼓“鼓亭”内男孩装扮的嫔妃及御赐京鼓

【侯卿十八游大鼓】

御赐宫鼓游乡 全国少有乡村纯儒教民俗活动

“咚咚啋,十八煮蚵唛(mai);正月十八游灯牌,人客免请自己来。”说的是惠安侯卿“十八游大鼓”的顺口溜。

惠安县侯卿文史研究会秘书长陈锡家介绍,侯卿十八游大鼓是全国少有的乡村纯儒教民俗文化活动,是侯卿陈氏五世祖陈睿以孝德感动宪宗皇帝而得御赐的游乡民俗活动,也称为“正月十八游大鼓”。即每年农历正月十八,海内外侯卿陈氏裔孙代表,集中于惠安辋川镇更新村的侯卿祖祠堂,按当时陈睿遵旨意而制订的独特形式,在侯卿范围内巡游。

据了解,“正月十八游大鼓”源于明成化年间,是为户部主事的陈睿因代宪宗皇帝上五台山进香求药,使太后得治康安,皇帝便于次年元宵节在京城举行隆重的游花灯活动庆祝。但陈睿却因思念家乡高龄母亲而独自落泪,宪宗皇帝深受陈睿孝德感动,赐予“宫鼓”,准许陈睿回乡探亲并举行灯鼓游乡。自明代陈睿起,每年惠安侯卿于元宵节后第三天举行“十八游大鼓”活动,至民国相传了近500年从未间断。新中国成立后曾中断42年,直至1992年恢复。

“自1992年恢复起,以后但凡举办,均需连续举办三年。”陈锡家告诉记者,因御赐宫亭、鼓亭,侯卿十八游大鼓也称“御赐宫鼓游乡”,整场巡游活动历时约5小时,行程约6公里,参加人数约1000人,观众超万人。

每年正月十八日傍晚,来自海内外的陈氏后裔,依古制集中于家庙前,举行简短出游仪式后,开始“宫鼓游乡”。三连响火药枪队开路,每进出一村落,按京城规格放枪三响。大铜锣开道,彩旗飘扬,南音、北管、车鼓、五音、舞龙弄狮、腰鼓、礼鼓队、弄球、火公火婆等数十支文艺节目队伍,还有打扮成宫娥、太监、御前侍卫的队伍,以及举着数百支历代先祖官位灯牌和考取功名的现代学子灯牌的队伍,陆续行经30多座官宦府邸,现场好不热闹!

值得一提的是,陈睿为游乡制定了详细的实施规则:只有考取功名的子孙,才获举牌参游资格,宫亭、鼓亭仅在官邸经停,想要参游及经停,唯读书入仕。

“侯卿十八游大鼓不含迷信色彩,主题健康,形式独特,是非常难得的乡村纯儒教民俗文化活动。”陈锡家说,陈睿作为“御赐宫鼓游乡”创始人,他制定的游乡规则,演化为“耕读传家、立身报国”家风,传承至今500多年来,激励无数学子努力学习、积极进取,成就了延续400年的福建望族“侯卿”,不但留下了49座明清古官宅等物质遗产,也留下了优秀的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侯卿十八游大鼓”发源地辋川镇更新村获评福建省第四批省级传统村落。

鞭炮、烟火,热闹的民俗活动将黑夜瞬间点成白昼。(王振良供图)

人们在正月十五这天往“寒单爷”身上投掷鞭炮,祈求风调雨顺、阖境平安。(视频截图)

【炸寒单】

两岸民众同联欢 “炸寒单”祈平安

“‘寒单爷’要来了!大家准备点火!”每逢元宵节,在晋江市新塘街道杏田社区,一年一度的“炸寒单”民俗活动热闹上演,两岸民众一同联欢共庆元宵佳节。

晋江市新塘街道杏田社区老人会会长王庆日介绍,“炸寒单”活动从元朝天顺年间开始,延续至今已有近700年。“寒单爷”即赵公明,相传是管天库、善聚财的武财神,喜火爆,生性怕寒。人们在正月十五这天往“寒单爷”身上投掷鞭炮,既是为他驱寒,同时也为自己和家人祈福,祈求一年风调雨顺、阖境平安。谁扔的鞭炮越多,得到的庇佑就越多。

整个“炸寒单”活动分白天和晚上进行,尤以晚上的活动最为精彩。“按照传统习俗,正月十五这天早上8点,各宗族的族长们要齐聚延庆寺祈福,再到社区四界巡视,并对社区的四界进行拉线‘定位’。”王庆日说,到了下午3点,全村齐出动,巡游队伍由舞龙、排子吹、火鼎公婆等组成。信众们抬着“赵元帅”和“康元帅”,在全村人的簇拥下,先是对上午族长们划定的四界进行巡视,然后穿行社区小巷,为沿巷各家各户送去平安、吉祥、幸福与财运。沿途商铺及家家户户都摆设香案、鸣炮迎接。巡视与赐福活动持续整个下午。

夜幕降临,“炸寒单”活动进入最热闹的阶段。男丁们扛着五六米高的竹竿,竹竿上缠满了鞭炮,搭成“人”字形炮阵。轿夫们扛着康赵二元帅神辇来到杏墩祖祠,行礼,礼炮三响后,锣鼓声、鞭炮声,响彻云霄,坐在神辇上的赵康二元帅就在这硝烟弥漫的鞭炮声中往返穿梭奔跑,居民也纷纷点燃手中的爆竹。炮阵上燃放的鞭炮,扔向“寒单爷”的鞭炮,再加上周围绽放的烟花。顷刻间,将黑夜点成白昼。

王庆日介绍,每年的这一天,“炸寒单”活动都会吸引十里八乡的人们前来观看,杏田社区出嫁的女儿也都会应邀回娘家。此外,该项民俗活动还传入台湾,台湾的台东县和台南市也有同样的民俗活动,正是早期从杏田移居到台湾的人们流传过去的。“延续‘炸寒单’这一传统文化活动,研究其传承的历史,对于联络海峡两岸的情谊,有着重大的意义。”王庆日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年初,从“炸寒单”民俗中得到灵感的电影《寒单》上映,以闽台特有的民俗文化“炸寒单”为全片线索,让观众在跌宕起伏的情节中,感受到浓浓的民俗风情,实现了传统民俗与现代想象的完美融合。

雷家收藏的畲药古籍

【畲药六神追风骨通膏贴】

洛江畲族医药 畲民传承五代人

畲药六神追风骨通膏贴制作技艺项目,位于泉州市洛江区河市镇厝斗畲族村,村庄平均海拔450米,面积5.22平方公里,人口600多人。由于长期居住在偏远闭塞、气候湿冷的山区,畲民为求生存与繁衍,学会使用中草药防治疾病,积累了丰富的医学经验,形成畲药六神追风骨通膏贴制作技艺。

洛江区文体旅游局副局长林晓玲告诉记者,诚如《福建省民族志·畲族》的记载:畲族医药是畲民长期医疗的实践总结,并形成一定的医药理论。他们充分利用山区丰富的青草药资源,逐渐掌握了一些植物的性味功能及主要作用,形成了自己居住地域常见疾病防治的用药方法,总结出一套独特的医疗保健方法。

洛江区文化馆馆长庄美莲介绍,已故医师雷信国出生于1928年,是洛江知名的畲医畲药医师。他对畲医畲药钻研有成,制作的六神经络追风畲药膏贴治疗范围广泛,其制作技艺在家族中传承至今已有五代人。“现有雷爱辉、雷泽宗继承传统制作技艺,雷氏后人在实践中不断吸收汉族医药制作的经验,与各地畲民交流互鉴,改进膏贴药性,取得显著成效,也因此膏贴受到广泛欢迎。”

那么,畲药六神追风骨通膏贴是如何制成的?雷氏后人介绍,畲药六神追风骨通膏贴由牛膝、川断、威灵仙、天麻、麻黄、生草乌、良姜、蜈蚣、当归、生乌药、蛇蜕、肉桂、海风藤等27种中药材制成。畲药六神追风骨通膏贴制作技艺分为四个步骤:首先,把药材用香油浸泡三日,用炭火炸枯去渣。其次,将浸炸后的药材入黄丹四斤半收膏。接着,待温后,再将丁香浸雄黄、檀香、血竭、麝香、乳香、冰片研细粉和匀,制作成膏。最后摊涂成品,取膏用文火加热熔化,按传统分量平摊于药布之上,每大贴重一两,小贴重五钱,置阴凉处储藏。

泉州市艺术馆非遗保护部副主任曾晓萍表示,畲药六神追风骨通膏贴配方源于畲族民间的中草药,其制作技艺是畲民祖辈相传的医学实践,并在发展中吸收了汉族的医学精华,具有历史研究、中草药研究、畲汉民族团结研究等价值,值得弘扬和保护。

畲药六神追风骨通膏贴制作步骤

上山采药

选拣药材

捞出药渣

搅拌

加入黄丹

熬好的药膏

摊制膏贴

六神经络追风骨通膏贴


责任编辑:黄冬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