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化动态

《蟳埔女文化簪花围服务规范》即将出台 让蟳埔女传统服饰重回“C位”

发布日期:[2024-04-13] 阅读人:1637  字号:      

《蟳埔女文化簪花围服务规范》即将出台,换装体验“从头到脚”都将有标准,蟳埔女传统服饰不太热门的现状有望改变

让蟳埔女传统服饰重回“C位”

泉州网4月12日讯(融媒体记者李菁 庄丽祥 文/图)一年多来,蟳埔成“全网爆款”,热度居高不下。但经历一年的爆火后,簪花围依旧火爆,蟳埔女传统服饰却没有接住“泼天流量”。如何让蟳埔女传统服饰重新上“C位”?日前,记者从丰泽区了解到,《蟳埔女文化簪花围服务规范》(以下简称“规范”)即将出台。今后,泉州这“行走的花园”将更好地保留和展现原汁原味的魅力。

2023年,蟳埔在新媒体平台上迎来了超40亿次的流量,但如今在蟳埔村200多家簪花围体验店里,将蟳埔女传统服饰摆上“C位”的店铺屈指可数。行走在蟳埔村里的游客,更多是化着适合拍摄写真的浓妆,穿着网红爆款服装。原汁原味的渔女服饰,在不知不觉间变成了少数人的选择。“10个来体验的顾客里,最多只有1个选择穿蟳埔女传统服饰。”在蟳埔村里经营簪花围体验店的蟳埔本地人感叹道。一面是流量带来的经济收入,一面是对传统习俗的坚守,如何更好地坚守和传承传统习俗,成为蟳埔不得不面对的课题。

簪花围的大小、形状、色彩等方面的设计,应符合传统审美,又能满足现代时尚的需求。

蟳埔女习俗不仅包括簪花围,也包括蟳埔女传统服饰等。

去年年底,随着泉州市丰泽区蟳埔簪花围民俗文化协会正式成立,簪花围服务标准也着手制定。据悉,规范将从元素要求、人员要求、场所环境、服务流程等方面对簪花围体验服务制定相应标准。要求服务人员具备专业的技能,对蟳埔女习俗有深入的了解,能够专业解答顾客的疑问、为顾客提供专业的指导和建议。簪花围的制作技艺,包括花卉的选择、处理、搭配,以及金属或其他饰品的制作、镶嵌等,应符合相关技艺标准。簪花围的大小、形状、色彩等方面的设计,应符合传统审美,又能满足现代时尚的需求。体验店中,应提供传统服饰,优先展示蟳埔女簪花围的传统服饰和装饰,让顾客尝试穿蟳埔女服饰,并指导他们正确盘头和佩戴簪花围头饰。

除了即将出台的规范,为了让蟳埔从“网红”变“长红”,泉州做出不少努力。成立蟳埔民俗文化保护提升指挥部,发布首批“簪花围服饰技艺能人”,举办首届全国大学生蟳埔簪花围服饰大赛,设立投诉处理专班……未来,丰泽区还计划成立蟳埔民俗文化研究的专班,寻求专家的支持和指导,更深入挖掘簪花文化的内涵,为蟳埔文旅产业发展再添一把火。

蟳埔换装再发力 促“网红”变“长红”

□融媒体记者 李菁 庄丽祥 文/图

2008年,蟳埔女习俗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23年,蟳埔簪花围火遍全国,走向国际。2024年,省文旅厅发布“来福建 寻春趣”春季10大精品旅游线路,泉州市“寻春趣游·闽韵传奇”簪花观美之旅入选。在这一波泼天的流量下,簪花围成为爆款,而蟳埔女传统服饰却不太热。如何让原汁原味的蟳埔味“长红”,成为泉州面对的新课题。

在体验簪花围的人群中,蟳埔女传统服饰占比不高。

簪花围火了 蟳埔女服饰却不太热

蟳埔簪花围火了。新年伊始,杂志《上城士》发布2023年开年刊大片,明星赵丽颖以头戴簪花围的蟳埔女造型出镜,为这座世代以打鱼、卖渔获为生的村子迅速“圈粉”,带来了巨大的流量。2023年,蟳埔簪花围在新媒体平台播放量超40亿次,蟳埔村日均游客1万余人次,节假日游客人数近5万人次,全年游客量超300万人次。

过去的一年里,蟳埔成为众多明星和游客来泉旅游的热门打卡地。赵丽颖之后,胡杏儿、毛晓彤、王冰冰、黄圣依、赵雅芝、沈梦辰、周雨彤等明星纷纷来到泉州体验簪花围。泉州街头,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头插色彩鲜艳的花卉,盘上含苞欲放的花环,“行走的花园”将泉州大街小巷点缀得更加美丽。

蟳埔簪花围还火出了泉州,走向了国际。如今,福州、厦门、漳州、杭州、南京、苏州……国内的多座城市都有了簪花店。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世界旅游小姐全球总决赛、新加坡狮城国际电影节发布会、巴厘岛2023海上丝绸之路国际时尚周、“海丝起点 清新福建”文旅交流系列活动(马尔代夫)、法国巴黎……来自渔村的非遗,卷起了“国际风”,簪花围站上了世界舞台。

然而,一年多来,蟳埔女传统服饰却没有跟着这一波波热度一起迎来高光时刻,反而成了游客打卡体验时相对小众的选择。“10个来换装的人里,最多只有1个选择蟳埔女传统服饰。剩下的9个里,起码有6个选汉服和马面裙,还有3个会选旗袍、娘惹服饰和傣族服饰。有时候,甚至一整天都没有选蟳埔女传统服饰的客人。”在蟳埔经营簪花围体验店的一位当地村民告诉记者。

日前,记者走进蟳埔村,村里主干道两侧的一家家簪花围体验店前都摆放着服装模特,模特上穿着汉服、马面裙、旗袍、小礼服,以及一些充满异域风情的民族服饰,蟳埔女传统服饰却基本上没有“露脸”的机会。记者走访多家店铺后发现,蟳埔女传统服饰大多被“挤”在角落里,有些店铺甚至一时难觅蟳埔女传统服饰的身影。

据了解,目前蟳埔村里的簪花围体验店共有200多家。在簪花围爆火初期,体验店多是村民开设的,提供的服装以蟳埔女传统服饰和赵丽颖同款旗袍为主,之后又增加了白衬衫和马面裙,部分店家还提供娘惹、傣族服饰。如今,蟳埔更多地被旅拍店“占领”,外来的化妆师,“改良”的簪花围,网红热款服饰“杀”入市场,在网上积极引流,很快就收获了一大波流量。而蟳埔女传统服饰没能“打过”网红爆款,渐渐受到冷落。

琳琅满目的服饰供挑选

簪花围适配度高 但蟳埔女服饰也不能丢

清明节假期,在北京一所高校就读的泉州市民小沈发现,北京一家商场内也有了簪花围摊位,但是簪花围的造型挺“山寨”,提供的服饰中也没有蟳埔女传统服饰。“蟳埔簪花围成网红了,但在很多地方也‘跑偏’了。”他说。

作为“00后”,学艺术的小沈能够接受体验店商家根据消费者需求对簪花围和蟳埔女传统服饰做出的创新,但创新并不等同于模仿原版却不到位的“低配”。“为什么簪花围会这么火呢?因为它的适配度很高,不管搭什么服装都很好看。但是,有些东西还是应该用传统的手艺来做。”

在蟳埔村里,来自福州的游客叶小南想要寻找一家“没有网红味”的簪花围体验店。来蟳埔之前,她在抖音和小红书上刷了好多天“簪花围攻略”,但大部分游客的分享照都没有她想要的蟳埔味。“千篇一律的网红妆,满头的花也不像传统的簪花围,可能很多游客到蟳埔只是为了拍美照,但这样的照片到哪不能拍呢?既然来到蟳埔,还是应该体验一回正宗的渔女文化。”

走进蟳埔女服饰省级非遗传承人黄晨开设的店铺里,他正在缝制蟳埔女传统的阔腿裤。“蟳埔女的上衣以蓝色为主,裤子以黑色为主。为方便蟳埔女劳作的需要,衣服是七分袖,裤子是八分裤,面料用的是透气又不怕海水浸泡的纯棉布料。”他指着店里摆放的蟳埔女老、中、幼传统服饰模特向记者介绍,如今来蟳埔打卡的年轻人更追求新颖,“其实,蟳埔女的簪花围和服饰在每个年代都有创新,但所有的创新都是建立在传统的基础上。”

“簪花围用的花、花材、簪花工具,服装的布料、花色都有创新和变化。蟳埔女最早佩戴的是纸花,后来有了绢花和鲜花,这就是一种创新;服装从以蓝、黑为主,到如今有印花、刺绣、亮片,这也是一种创新。我们应该坚持的是守正创新,簪花围就是簪花围,大裾衫就是大裾衫,传统应该得到守护和传承,这是家乡特有的魅力和文化财富。希望商家在向游客提供服务时,能够优先推荐蟳埔女的传统服饰。让游客了解蟳埔女习俗不仅仅是簪花围,还包括大裾衫、阔腿裤。”泉州市丰泽区蟳埔簪花围民俗文化协会会长黄丽泳说。

蟳埔女传统服饰与当地渔村的环境更搭

换装体验将有团体标准 优先展示蟳埔女服饰

据悉,《蟳埔女文化簪花围服务规范》(以下简称“规范”)将从元素要求、人员要求、场所环境、服务流程等方面对簪花围体验服务制定相应标准。也就是说,市场上蟳埔女簪花围换装体验鱼龙混杂的情况将得到改善。

“标准的簪花围,是将头发梳好盘到脑后扎上红绳,绾成一个圆形发髻,中间横插一根类似筷子的象牙骨簪,再将花朵串成的花环簪戴在发髻四周,少则一二环,多则四五环。接着在髻心周围插上颜色艳丽的簪花、绢花,或插上金银制双脚发钗、梳子来固定和装饰发髻,形成的整体头饰。服饰方面,是传统的大裾衫、阔腿裤。标准的制定,不仅是为了让游客能有更好的体验,也是对蟳埔女习俗的坚守和传承。”黄丽泳介绍,目前,协会正对团体标准中各项执行细节进行最后的确定。

按照即将出台的规范,服务人员应具备专业的技能,对蟳埔女簪花围有深入的了解,包括盘发、簪花围的佩戴方法、制作工艺、历史文化内涵等,能够专业解答顾客的疑问、为顾客提供专业的指导和建议。体验店中,可优先展示蟳埔女的传统服饰和簪花围装饰,定期对产品进行更新,保持簪花体验店的新鲜感。簪花围的制作技艺,包括花卉的选择、处理、搭配,以及金属或其他饰品的制作、镶嵌等,应符合相关技艺标准,以保证簪花围的质量和美观。簪花围的大小、形状、色彩等方面的设计,应符合传统审美,又能满足现代时尚的需求。

通过服务人员向顾客详细介绍蟳埔簪花围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以及制作工艺,能够让顾客对蟳埔女习俗有更深入的了解。规范还建议,体验店可以设置互动体验区,让顾客参与簪花围的制作过程或试戴体验,如插花、装饰等,鼓励参与者在体验过程中相互交流,增强顾客对蟳埔簪花围的了解和喜爱。店内应提供传统服饰,让顾客尝试穿蟳埔女服饰,并指导他们正确盘头和佩戴簪花围头饰。

规范中还提到,簪花围制作材料应无毒无害,鼓励使用环保、可持续的材料。簪花环、金属饰品等外观设计应考虑安全性,确保佩戴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同时,体验店应确保簪花围材料和工具的清洁卫生。

市民游客正在体验传统簪花围

官方认证簪花围技艺师 深刻挖掘蟳埔女习俗

今年2月,丰泽区正式对外发布首批10位“簪花围服饰技艺能人”。蟳埔民俗文化保护提升指挥部工作人员表示,欢迎市民和游客关注蟳埔簪花围民俗文化协会抖音、小红书账号,指挥部将进行更多传统簪花技艺师推荐。

“近年来,簪花围的火爆似乎只停留在打卡层面,少有人真正了解背后的文化。”在2024年丰泽区“漫步海丝·悦见世遗”专题座谈会上,闽南文化推广人、泉州文化爱好者李以健表示。

多位专家表示,只有把更深刻的文化内涵,更具魅力的地方文化挖掘和表现出来,才能让游客真正地了解蟳埔文化和蟳埔女习俗。当游客真正爱上蟳埔,前来打卡时,就不再会是为了拍摄“美照”而选择“网红服饰”,将更多地选择体验蟳埔女传统服饰。

“我希望能够在蟳埔建一座博物馆,让更多人看见真正的蟳埔。”黄丽泳表示,下一步,将针对有关蟳埔学术史料及地方史料缺失的现状,开展以口述史及地方志为研究形式的蟳埔史料汇编工作。同时,打造蟳埔风俗文化社群,聚焦地方艺文生态圈,开展有关童谣、戏曲等形式的沙龙交流活动。

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学院教授陈进国表示,借鉴巴西的小型专题博物馆,丰泽区可在蟳埔设立专业性、设计性的博物馆。博物馆应兼具开放性和体验性,围绕蟳埔的簪花、生产生活习俗等展示非遗的多个层面,结合现代技术,如AI展示,将蟳埔文化以更生动、互动的方式呈现给游客,实现文化价值的最大化。同时,非遗空间的保护也至关重要,面对蟳埔社区的快速变化,应有效控制商业化和文旅开发的过度侵入,保护其原生态和非物质文化资源。

据了解,让蟳埔女习俗从“网红”变“长红”,丰泽区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比如成立了蟳埔民俗文化保护提升指挥部,注册了簪花围商标、版权、团体标准,举办了首届全国大学生蟳埔簪花围服饰大赛,成立了丰泽区簪花围民俗文化协会,设立投诉处理专班等。通过“微改造、微扰动”,整业态、整空间、整交通、整环境等,提升整体旅游体验感和丰富度等。同时,蟳埔组建了党员先锋队、簪花巾帼志愿队、民俗技艺巧匠队等五支队伍,形成决策共谋、问题共解良好氛围。未来,丰泽区计划成立蟳埔民俗文化研究的专班,寻求专家的支持和指导,深入挖掘簪花文化的内涵,更好地宣传蟳埔,更好地发展文旅产业。

■相关链接:

到蟳埔体验换装 先了解全套“标配”

“大裾衫、盖腹肚、头簪花、阔腿裤”是传统的蟳埔女服饰标配。

蟳埔女服饰简朴宽松。上衣为布纽扣的斜襟掩胸右衽衣,下沿呈弧形,颜色以青色或浅蓝为主,随着年龄递增,服饰的颜色也由浅至深,老年妇女以黑色为主。宽筒裤便于在海滩上劳作,挑担行走又轻松自如,适合于渔民劳动需要。裤以黑、蓝色为主,裤筒宽一尺左右,裤头多用白色、蓝色,俗称“大裾衫、阔脚裤”。

蟳埔女在不同场合的穿着也不一样。下海劳作时候穿的服装称为讨蚵装,上装为宽松的大裾衫,胸围放松量较常服大,裾衫宽松,窄袖口,对襟或右衽,裤装为黑色阔脚裤,裤腿较宽大,方便在海滩上劳作时卷起裤脚。还有一种是卖鱼装,上装用亮丽颜色布料制成,款式较多,斜襟、立领、连袖是常见款式,裤子为黑色阔脚裤,裤长至脚踝。蟳埔新娘的婚礼服上装为红色斜襟大裾衫,下装为黑色直筒长裤。

蟳埔女自小到十一二岁从不剪发,家人在成人礼之际便会将孩子的头发盘起系上红绳梳成发髻用白色骨髻固定于脑后,然后佩戴上鲜花与渔梳,绢花等。8—12岁时,蟳埔女开始编三股辫,额头留刘海,当地人称之为“头毛垂”,两鬓簪花;13—14岁开始梳“圆髻”,簪发簪,戴耳环,插鲜花,这是长成少女的标志,相当于成人礼;中年妇女则梳螺旋髻、簪花围、插金簪;老年妇女的头饰一般包红色头帕,戴红色鲜花和头花。

簪花围可用应季的小朵鲜花扎成整齐的花环。当蟳埔女梳好螺旋髻、戴上簪花围后,还要在额头与花环之间插上两把包金的半月形插梳。插梳的一端打了小孔,用红头绳或金链子穿过,插在发髻中。蟳埔女使用的插梳中,最常见的是包金的玳瑁梳,带鱼骨和波浪形造型,梳背上还绘有蝴蝶纹和鱼纹等纹样。

使用的发簪中,具有代表性的有盘龙纹宝剑金簪、蜜蜂形金簪、孔雀开屏金簪、花朵形金簪、曲线穿插手杖形簪。发簪主要由黄金打造,伴有金链插在发髻上。

蟳埔女的耳饰造型有三种,未婚女性佩戴丁钩耳环,简约质朴;已婚女性佩戴丁香坠,素馨花造型的钉头象征着添丁发财的美好寓意;年长女性佩戴老妈丁香坠,其钉头造型为锥形的金锭并饰有素馨花苞,有子孙满堂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