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化动态

非遗古韵——布上“雕刻”

发布日期:[2023-11-03] 阅读人:1637  字号:      

“远观似精美的工笔画,近看像纹理清晰的浮雕,触摸起来却是丝滑的绸缎。”有人这样形容这项技艺,它,就是布雕画。


■本期执行 赖小玲

身为泉州人,你可能熟知木雕、石雕、影雕,但在丝绸上“雕刻”你可就未必了解了。没错,就是以烙铁为笔,在丝绸上“雕刻”。作为泉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一的技艺,近年来,它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远观似精美的工笔画,近看像纹理清晰的浮雕,触摸起来却是丝滑的绸缎。”有人这样形容这项技艺,它,就是布雕画。

本期《最闽南》,就让我们走近这门神奇的技艺吧。

源于唐朝的艺术奇葩

近日,在泉州非遗馆,一幅幅颜色鲜艳亮丽、层次感极强的丝绸布雕画作品吸引了人们的注意力。《九日山》《东西塔》《闽南古厝》……在泉州布雕画制作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陈梦曦的展演引导下,人们感受到了浮雕的独特魅力。

陈梦曦在泉州市非遗馆给孩子们展示技艺

布雕艺术源于唐朝,已有1300余年历史,是用雕刻艺术手法在丝绸(布帛)上创作书、画作品的艺术表现形式。

据史料记载,泉州布雕画制作技艺源于古代的熨烙、烙画、堆锦、布贴画和布堆画。早在商周以前,人类就有了熨烙活动,汉代的烙马印是迄今为止知道的最早的烫具。

晚清末年李放编著的《中国艺术家征略》中记载:“张崇,唐代名画工。擅长烙画,人称巧人张崇。”此为烙画最早的史书记载。泉州布雕画制作技艺源于古代的熨烙、烙画、堆锦、布贴画和布堆画。它不用画笔和颜料,而以烙铁为工具,以丝绸为载体,运用烙画的温度控制技艺,堆锦的浅浮雕效果,布贴画、布堆画的绢帛搭配,呈现布雕画婉约而细腻的艺术美。2010年,泉州布雕画制作技艺经泉州市人民政府批准列入泉州市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布雕画《五百罗汉图》局部

以工艺美术大师陈荣浩为主的泉州布雕画技艺是对民间烙画、堆锦等传统技法的继承和发扬,其布雕画作品选送国内外参展,深受广泛好评。他自幼酷爱美术和民间工艺品收藏,受外祖父汪德培和舅舅汪振耀的极大影响,于1980年在湖北美术学院接受培训,师承周向林学习版画木刻专业,并在木板、竹板上进行烙画和雕刻等实验,同时受王分钟布烙画的影响,开始了布烙画、布雕画的摸索和制作。多年来陈荣浩潜心研究烙画、堆锦、布贴画、布堆画等传统的民间工艺,熟练掌握了布雕画的各种技法,其布雕艺术既秉承了中国古代烙画、堆锦画、布贴画、布堆画等传统技法,又集古今中外的版画、雕刻、国画、油画、书法等多种艺术形式于一体,独创发明了“多层套色布雕技法”, 成功申请了国家发明专利,至今已传艺授徒5人。

正在创作的陈荣浩

陈荣浩的女儿陈梦曦“女承父业”,是这项非遗技艺的传承人。陈梦曦自幼喜欢画画,早在大学期间就常跟着父亲学习。寒来暑往,她在小小古厝的方寸书桌上完成了一幅幅作品,在泉州的古街小巷里感受着一件件人文趣事。

融合泉州文化创新技艺

在泉州这片热土,历史与文化的厚重底蕴孕育出了无数独特的艺术形式。创作者们以泉州为灵感源泉,大胆创新,将本土文化和海丝文化巧妙地融入他们的作品中。陈荣浩和陈梦曦父女俩就是典型的代表,他们借鉴布雕技艺,通过多变的艺术手法和多种材料的综合运用,将这种独特的艺术风格展现在丝绸这一传统载体上。

布雕画纯手工制作,工序繁琐,但是它呈现的精美细节也很容易打动人。

受父亲的言传身教,陈梦曦在前辈精益求精的制作工艺上进行了大胆创新,赋予了布雕画新的艺术生命。在堆叠的丝绸上,他们用刀和火雕刻出令人震惊的美妙图形。这些作品不仅展示了他们的技艺,更传达了他们对泉州文化的热爱和敬意。例如,《马到成功》关公系列作品取材于闽南地区深厚的关公文化信仰。通过绚丽多彩、层次堆叠的表现手法,展现了关公英勇忠诚的形象;而《印象惠安》则同样取材于闽南文化,以丰富的色彩和层次感展现了惠安地区的风土人情和历史文化。

在得到父亲的“真传”后,陈梦曦还创新了丝绸布雕画的创作方法和表现形式,让丝绸布雕画呈现油画般的效果。一方面利用布的纹理、花色、光泽等材质特点对形象进行着色;另一方面创造性地运用布帛的温感效应,用烙铁的温度控制技艺,对布帛进行切割、粘接和逐层堆砌,集布贴画、布堆画和烙画等工艺特色于一体,极大程度地提升了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

陈梦曦创作的布雕画《向日葵》,呈现油画般的效果。

在陈梦曦的努力下,一幅幅大师名作被她以丝绸布雕画的形式“复刻”出来。其中,《向日葵》获海峡两岸雕刻艺术大赛“文化遗产”金奖;《星月夜》获第十届中国(莆田)海峡工艺品博览会金奖;《富春山居图》获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铜奖。

这些作品的出现,不仅丰富了泉州的艺术生态,也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布雕画《刺桐古港》,很难想象这是在丝绸上的“雕刻”,运用多层套色、多层渲染等技法表现,画面呈现浅浮雕效果,展现世遗泉州的海洋文化。

让传统技艺走向国际

“这幅《刺桐古港》运用多层套色、多层渲染等技法表现,画面呈现浅浮雕效果,笔触流动,色彩丰富,极具动感。作品突出表现了闽南元素,弘扬了泉州海洋文化。”陈荣浩表示,为了让更多人了解泉州海洋文化,2014年11月,他带着这幅布雕作品受邀参加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举办的“同一个地球同一片海洋”的主题活动,这是“世界海洋日”的特别纪念活动。

2017年6月,陈梦曦随父亲陈荣浩展开了丝绸艺术国际巡展活动,在法国巴黎、比利时布鲁塞尔和西班牙巴塞罗那开启艺术之旅。此次活动是经文化部“国家艺术基金”批复的大型文化交流项目之一,旨在推动中国传统丝绸文化的传播。

布雕画《海与礁》,抽象化的创作方式给人不一样的感触。

2019年,在巴黎大皇宫展览馆开展。全球近40个国家的艺术家参展,陈荣浩的两幅作品——《海与礁》和《故乡的河》在展会上大获成功,荣获法国绘画沙龙创作金奖、 法国艺术家沙龙最佳抽象创作奖,随即被法国艺术家协会和法国绘画沙龙收藏。这是他们的作品第三次荣登法国大皇宫殿堂。

在“第104届法国巴黎秋艺术沙龙展”中,法国巴黎艺术沙龙主席Noel CORET题字“对布雕画致以我深深的赞赏与真诚的祝福”。

陈梦曦表示,泉州在宋元时期,以其重要的港口城市地位,推动了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与繁荣,并留下多样、完整、杰出的文化、历史见证,丝绸布雕画即是其一。她与父亲希望通过这样的国际交流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中国的这项技艺,将这项技艺推向世界。

采访中,陈荣浩和陈梦曦父女俩表示,他们现在对布雕画有了进一步的创新,就是将布雕画与陶瓷结合,在瓷板上结合布雕画的技法呈现;再一个就是布雕画与刺绣结合,如结合云南黎族刺绣技艺;把这门技艺的元素和花灯结合,设计一些文化旅游伴手礼和文化创意产品。

在刚刚过去的重阳节,陈梦曦指导学生创作的布雕画《九九重阳》,童趣十足。

他们表示,将借着泉州世遗申报成功的国际影响力,进一步参与泉州对国际的交流活动,进一步宣传泉州,为提升泉州的美誉度尽一份力。

为了做好传承,他们已同华侨大学、泉州师范学院开展学术交流活动,明年起,他们计划在泉州的高校里面,每年培养30名左右从事布雕画创作研究的专业人才。陈梦曦还在南安丰州第一小学开展了布雕画特色课程。今后,陈梦曦还打算在学校设立“布雕画艺术传承实践基地”,通过体验式、互动式学习,将布雕画技艺传承下去。

“非遗进校园不但能提升青少年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和认同感,也为促进非遗项目保护传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陈梦曦说。


责任编辑:黄冬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