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化动态

闽南古厝不可或缺的构成 古厝柱础 承托稳固与美

发布日期:[2018-11-09] 阅读人:1637  字号:      

 柱础是中国建筑构件的一种,它是承受屋柱压力的基石,这块在柱脚上添加的石墩,使柱脚与地面隔离,起到绝对的防潮作用,同时加强柱基的承压力。

 

  作为闽南古大厝不可缺少的建筑构件,它既能防潮又能抗震,兼具实用功能与艺术美感

  泉州网11月9日讯 (记者 曾广太 文/图)柱础是中国建筑构件的一种,它是承受屋柱压力的基石,这块在柱脚上添加的石墩,使柱脚与地面隔离,起到绝对的防潮作用,同时加强柱基的承压力。

  柱础在石材选择、形体设计和装饰细节上都环环相扣,创造出一件件集实用功能、雕刻艺术和美好文化寓意于一体的石雕精品。如今,在泉州的许多古大厝里,现在还可以看到这种建筑艺术品。

花岗岩狮子纹柱础

花岗岩狮子纹柱础

青石莲瓣纹柱础

青石莲瓣纹柱础

  柱础是闽南古厝不可或缺的构成

  在古代建筑中,对础石的使用十分重视。它们是古代建筑装饰艺术发展的一个缩影,建筑艺术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闪光点。

  从小生活在古大厝里的许超颖是一名收藏爱好者,他对古建筑的构件情有独钟。在他的记忆里,古大厝里留下了儿时的回忆。他说:“古大厝的柱础,在闽南的建筑中是不可或缺的构成。那时,泉州小巷里、房屋前,零星散落着柱础。”这种石柱础常应用于古厝建筑中,用以承托木结构的房梁或门梁,既起到稳固作用,又可以防潮,延长桩柱的支撑寿命。

  许超颖的院子里,收藏着各式各样的柱础,看起来稳重而又不笨拙,挺秀而不失端庄。许超颖说:“建房立业是一件大事,立下柱础更是房屋开始的一个良好象征。由于古人在制作柱础时,十分严肃认真,一丝不苟,柱础不论是单件鉴赏,还是总体考察上都追求实用功能与艺术美感相统一。”

  许超颖收藏有一对八角亭的柱础,为雕刻精美的龙柱,看上去几乎一模一样,上面的花纹惟妙惟肖,腾云驾雾似的龙的立体图案让人感觉到了艺术的精湛,在灯光照射下显得别有一番风情。他介绍,二十多年前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去邻居家做客。一进门看见花园边的空地放着一对青石柱子,雕着一上一下龙穿云莲花瓣纹。许超颖跟邻居阿姨聊了很久,阿姨被他的真诚所感动,把这对龙柱卖给了他。

  目前泉州收藏柱础的人不少,多是欣赏工匠的高超技艺,用于装饰园林。

柱础有防潮作用

柱础有防潮作用

青石灵芝纹柱础

青石灵芝纹柱础

  既能防潮又能抗震

  作为结构构件,柱础主要有三个功能。

  第一,承受由柱子传来的屋顶荷载,并将其传达到地基上。材料选用石制,抗压性能好。石础的断面做得比柱子大,这便使从柱子传来的荷载通过它,能均匀地扩散给地基。历史上众多的实例证明我国传统建筑中的这种浅基明础的做法,抗震性能极好。

  第二,隔绝地基的潮气,防止木柱受潮腐烂。石头不怕受潮,亦能隔潮;历代工匠根据各地的气候和柱础位置的不同采取不同的处理手法:多雨的南方和易受潮的天井四周及檐廊柱础做得较高,而少雨的北方则处理得较为低矮,甚至与地平齐。同时在石础上加“质”来隔潮也较为多见(即在木柱与石础间放置一块约一寸厚的磨光木板,多见于清代以前的建筑)。虽然它是木质的,但由于它的木纹是水平向的,消除了垂直向上的毛细吸管作用,所以这块木板亦能起到隔潮作用。在细部处理上,各地亦有不少独具匠心的方式。如皖南地区常在木柱的下端,垂直交叉的四个方向上做四个如意头形的孔槽。它们相互贯通,以便柱子底面与柱础顶面之间有空气流通,用以防止柱子受潮腐烂。此如意头形的孔槽,也是施工时校正柱子垂直度的标记;同时又是很好的柱脚装饰,可谓一举三得。

  第三,根据柱间板壁的安装要求不同,柱础形态作相应的变化及处理。在传统建筑中,除凌空柱子之外,大多柱子之间需要安装板壁,柱础在安装木板壁的一侧,础面都加工成平直的长方形,这一做法使得看似相同的柱础有了众多的变化。石柱础因所处位置的不同,产生了看面和隐面的区别;为了节约成本和工时,柱础就只在看面上进行艺术加工,隐面则以实用为本,不精雕细刻。这种实用和艺术相结合的指导思想,是很值得发扬光大的。

青石龙柱

青石龙柱

  富有艺术观赏价值

  柱础的强大生命力,首先源于它原本是一个结构构件,后来又演化成一种依赖于结构功能的艺术形式。许超颖认为,作为承受屋柱压力的垫基,柱础讲究实用价值,同时也富有艺术观赏价值。

  柱础的艺术性,最突出地表现在它的立体形象上。单就其整体造型上来看,以圆形和近似于圆形的八角形居多。在圆形的基础上又变化出圆鼓形、扁鼓形、圆瓜形、圆篮形、花瓶形等等;但圆形石础难加工,所以方形的也不少;尤其多见于方形石柱之下。凌空的方形柱础,绝大多数都处理成方形抹角以防棱角伤人。其造型除平直外,还有方鼓形、瓜棱方形等变化;六角形、十二边形、十六边形石础亦有所见。但更多的还是几种形的综合处理以及形态更为复杂的多层柱础。

  雕饰的内容更是多种多样。外轮廓上的边饰有直线、鼓钉、回纹、云纹、卷草、拐子纹等等,有的甚至把莲瓣也变成了边饰。主体内容根据建筑的性质,可以大致分为:宗教建筑为莲瓣、云水,荷莲出污泥而不染和云水很自由的特性,正好表达了佛心的洁净和超脱;皇家建筑则以行龙、飞凤为主,龙凤历来是高贵和吉祥的象征,也正好符合了皇家的愿望;民间建筑的内容则可谓无所不包,花草禽兽、诗琴书画、渔樵耕读……民间喜欢平安吉祥、多子多福。所以四季花草、祥禽吉兽以及石榴、葡萄、蝙蝠、寿桃等纹饰非常多见。另外文人雅士喜欢诗琴书画和隐居耕读的生活,所以文房四宝和渔樵耕读的图案也处处可见。还有达官显贵的人家和名门望族的宗祠,既要显示自己的财势和地位,又要显示自己高人一等的情操:双狮戏球、八仙八宝、万字纹、牡丹花等等,便成了他们的喜爱。

  如此繁多的柱础艺术,如何恰当地加以运用便成了值得关注的问题。根据建筑性质的不同,柱础造型种类大不一样:有的有很多种;有的却只用简单的一两种。如传统民居中露明的柱础,不是用圆形覆盆础,就是用方形饰纹础;而祠堂内的柱础形式就多达十几种。但当你身临其境时,并不因民居中的柱础形式单一而感到单调;也不因宗祠中各异的柱础而觉得繁杂。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