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化动态

明代名臣张岳“净峰风骨”寻踪

发布日期:[2013-03-07] 阅读人:1637  字号:      

张岳的塑像透着一股不屈与刚毅

明代名臣张岳经文纬武,而且秉正爱民,树立了“净峰风骨”的形象;如今惠安净峰镇龙山书院、延寿张氏家庙以及净峰寺,皆可寻获与张岳有关的遗迹 □泉州网-泉州晚报记者 吴拏云 陈小阳 文/图 核心提示:其实很犹豫该如何下笔写明代襄惠公张岳这个人。张岳,字维乔,号净峰,谥襄惠,惠安县张坑延寿村人。他既是学识渊博的大儒,又是安疆抚民的良臣,还是胸怀韬略的将领,同时他还是明史中唯一一位能载入列传的惠安人。可以说,张岳在众多领域都是一位长袖善舞的人物,值得称颂的方面也很多。 近日,在游览了惠安净峰镇龙山书院、延寿张氏家庙以及净峰寺,拜读了《襄惠公张岳传》、《小山类稿》等书,并且听过与张岳相关的各种传说后,我对于张岳“铮铮铁骨”的精神,印象最深,也最为折服。弘一法师曾赞叹:“净峰寺爱有襄惠,为世仰之,山增而高矣。”的确,张岳清正廉明的为官之道,不怵权贵敢于仗义执言的品行,使得他在百姓心目中的位置永远居高不下。在今天反腐倡廉的时代背景之下,张岳那一身正气浩然的“净峰风骨”,挺起了闽南人的精神脊梁,更树立了值得人们用一辈子追求的人格标杆。 家庙书院 昭示人文源流 延寿张氏家庙在惠安县净峰镇的西头村内,是富有明朝建筑特色的家庙之一。其实这座家庙和龙山书院仅有一墙之隔,它们甚至共用着同一道围墙。围墙之内既有张氏家庙、龙山书院,还有院口的莲花池、古井、憩亭和花圃,从大门口望进去,这个地方倒像是一把半开的古式折扇,钟灵毓秀,而张氏家庙和龙山书院正处于扇顶部位。 据净峰西头村党支部书记张钦强介绍,家庙坐西朝东,由门厅、天井、两廊和祀厅组成。祀厅面阔三间,进深五间,抬梁穿斗混合结构,硬山式屋顶,雕梁画栋,流光溢彩。这座家庙始建于明洪武二年(1369年),如今看到的庙宇是2009年重修竣工的。大门的门额上高悬着题有“延寿张氏家庙”六个镏金大字的匾额。明嘉靖右都御史张岳正是从这家庙走出去的,家庙大门两旁那对气势磅礴的楹联“文冠南闽八千士,学宗东鲁十三经”暗指的就是他。 龙山书院又名龙山书室、张氏草堂,是张氏子孙读书的地方,它始建于元朝,历史之久甚至超越了延寿张氏家庙。龙山书院古时是所家学,父子祖孙不但自相传授,也“延请名儒,教授子孙”,莆田林敦名师李谋,就曾在龙山书院任教20多年。张岳少年时就当过他的学生。现在书院的中厅悬挂“桐庐流荫”、“宫经”、“伦元”、“明经”、“少尹”等匾额,昭示着这里的历史与人文源流。 惠安净峰寺原名钱山,又名净山,供奉八仙之一的铁拐李,据说铁拐李是惠安小岞后内人,在钱山修道羽化,为钱山留下不少仙迹。光绪三十年(1904年),为纪念张岳逝世350周年,当地贤达学士遂将净山寺改名为净峰寺,兹因张岳自号“净峰”。 直面泰斗 敢于挑战权威 在延寿张氏家庙的祀厅有块匾额写着“理学名臣”四字,乃张岳门生、万历年间曾任大学士及内阁首辅的赵志皋所题。“理学名臣”是张岳在漫长仕途中赢得的称号之一。惠安还有座香山,据说此山在明代时有襄惠公“净峰草堂”理学馆,可惜毁于明隆庆年间。不过,张岳在理学方面的成就,却不会就此埋沉。 正德十二年(1517年),张岳会试成进士,在等待任命的时间里,与泉州同榜进士晋江陈琛、同安林希元一起静心寄居佛寺,闭户读书。三人曾共租一头毛驴,轮流骑行于闹市,被时人称为“泉州三狂士”。 《明史·张岳传》称张岳“经书湛深,不喜王守仁,学以程朱为宗”,惠安襄惠中学的陈顺明老师介绍称,在学说方面,张岳推崇的是程朱理学。然而当时社会上流行的是王守仁(号阳明)的心学,许多儒生都纷纷拜于其门下。张岳对王守仁这位明代哲学泰斗级人物却“不感冒”,甚至不客气地直斥其学说为“无用之空言”。为直抒己见,张岳甚至专程赶到浙江王守仁住处,与其激辩了整整三天,结果谁也无法说服对方。王守仁因此称赞张岳:“子亦一时豪杰,可畏也!”时人评价王阳明以名胜,张岳以实胜。张岳的学说也被后世称为“张岳学派”。 秉正爱民 树立万世风骨 龙山书院的后厅案上供奉着襄惠公张岳的半身塑像,这尊塑像头戴乌纱帽,双目炯炯、凝神远眺,脸上透着一股不屈与刚毅。关于张岳的史料与传说相当多,惠安县政协文史委主任张国琳先生曾花了整整13年的时间,才编纂出了《襄惠公张岳传(上下册)》。在他看来,张岳是个充满崇高人格魅力的历史人物。“张岳富有硬骨头精神,不媚上,从不‘摧眉折腰事权贵’以换取自己的前程。”张国琳先生说。 纵观张岳一生,他以“宁为岩畔柏,不随秋风扬”自励,刚正不阿,直心为民。在他当官时,先后与权倾一时的张璁、夏言、严嵩这三位权相势成水火,不卑不亢,秉持独有的风骨。为避国家劳民伤财,他也数次力排众议,不惜顶撞昏庸君王正德和嘉靖,胆之大,义之勇,堪称奇观。 张岳慈心爱民的故事也广为流传。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张岳升任右佥都御史,抚治郧阳,旋移抚江西。是年,江西九江、袁江、袁州、广信等州、县先涝后旱,颗粒无收,百姓饥馁又遭暴敛,苦不堪言。张岳关心民瘼,报请朝廷停租减税;又将自己仕宦的积蓄,连同赈济款兑成大米数十万石,赈济饥民。当时,夏言为相,朝廷“赐茔”,要在广信七县攫取千金,张岳把它改为百金。严嵩兼武英殿大学士,朝廷“赐第”,又要在江西增敛五百金,张岳以“江右民困极矣”加以抵制,并贻书严嵩,讽以“切戒奢侈”。因此,严嵩恨之入骨,伺隙加害。张岳却坦然自陈:“棱棱之寒骨,少马革一张!”故有史学家赞之为“净峰风骨”。 对于张岳的清廉与节俭,史书这样写道:“淡于利欲,事亲孝,友于兄弟,好读书,囊无余积。”清康熙朝宰相、泉州安溪湖头的李光第在《榕村续语录》卷八“历代名臣”中记录了一个非常感人的细节:“张净峰为两广总制归,家惟一犂,躬自耕田。”张岳在沅州当湖广、川贵总督时积劳成疾,卒于任上。巡官去收殓时发现,张岳的衣床褥席皆“枝捂绽裂”,不禁感叹道:“张总督居然简俭到这种地步!” 无私者无畏,张岳是真正的勇者。虽然在波谲云诡的官场上,他官阶、地位不如张璁、严嵩等人,但在民众的心目中,他高大的形象却远胜那些为官不正的“小人”。 经文纬武 令人肃然起敬 净峰镇西头村老年人协会会长张好兴珍藏了数本张岳的著作,他说张岳博极群书,工文学、娴韬略,他的书籍值得反复观阅。在惠安,也有不少学者仍在孜孜不倦地钻研张岳的作品。 张岳一生在戎马政务间隙,还著有《圣学正传》33卷、《载道集》40卷、《小山类稿选》16卷、《名儒文类》16卷、《恭敬大训》100卷等,总计有数百卷,令人肃然起敬。他的诗文也写得不错,有评家认为,由于受《昭明文选》的影响较深,张岳的诗多寓哲理。譬如他有诗文曰:“空城抱静碧,太宇逼青葱。谁谓经无用?人知圣可同。”个中哲理,颇值细味。 张岳从政30余年,曾多次率兵征剿匪患,这在《明史·张岳传》有许多记载,诸如:张岳“总督两广军务,兼巡抚;讨破广东封川僮苏公乐等,进兵部右侍郎”;“平广西马平诸县瑶贼,先后俘斩四千,招抚二万余人,诛贼魁韦金田等”;湖广间“诸苗数反,官兵不能制,侍郎万镗征之,四年不克……乃命岳总督湖广、贵州、四川军务,讨之”,经过几番周折,“苗患乃息”。对于张岳的功绩,与他同时代的河南布政使司左参政王慎中,盛赞其堪称“今之(诸葛)武侯”。张岳不愧是一个集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文学家于一身的杰出人物。 净峰风骨 待写历史新篇 龙山书院一直是张氏后人的骄傲,对他们来说,这座书院就是一座丰碑。历史上,单张岳一门,从这里就出了“七世联科甲,一门八进士”,张岳是他们的杰出代表。而到了现代,更是出了我国宇宙线研究和高能实验物理的开创人之一、著名核物理学家张文裕先生,他的学术为我国高能物理的发展、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的建成奠定了坚实基础。如今去到龙山书院,还能看到张文裕到此拜祭时留下的匾书。 名臣张岳的“净峰风骨”精神,还在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1995年,为纪念张岳,旅台张氏宗亲张玉树先生捐资在东岭镇开办了惠安襄惠中学。这所学校离龙山书院并不遥远。同样,在惠安、在泉州、在闽南地区,乃至在中国,认识张岳、欣赏张岳的人,自然而然地会把这种“净峰风骨”传承下去。在未来,“净峰风骨”的身影也许又会出现在某一段撼人心魄的历史之中。

(来源: 泉州网-泉州晚报) 2013-03-01 10:37:08 泉州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