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近代基督教传入我国乃鸦片战争之后。一八四二年(道光二十二年)厦门辟为五口通商口岸,是年美国归正公会传入厦门。一八四四年英国伦敦公会继之,四年后(一八四八年)设立新街礼拜堂。一八五○年英国长老会派牧师,医生来厦襄助,长老会传入漳属白水营;一八五六年(咸丰六年)派牧师杜嘉德乘“福音船”由厦传入安海。
蚶江斯时尚为清代泉台对渡港口,又系泉州城之外港,故基督教的传入除按其传教发展路线外,与泉州之教会关系密切。
杜嘉德牧师在安海历经困迫和周折,至一八六三年(同治二年)方建立较坚实的基础,并培养了当地中国同工(即传教人员),同年即北传泉州城,历经十三年的艰难曲折后,至一八七六年方设立新花山礼拜堂(即今泉南堂);一八六五年传入祥芝,会友亦于极其艰难中坚持下来。一八七五年安海设立正式堂会后,而祥芝则辖属于泉州。祥芝至一八八○年建立一小礼拜堂,以后渐传及永宁、蚶江、石狮;一八九一年(光绪十七年)乃联合以上诸会众设立祥芝堂会,建礼拜堂于前山村,其早期专职传道柳鸿明(西医),及后首任牧师陈明标(后任泉州培元中学学监)。蚶江最先受洗会友林污目(其受洗信教时间,原职业及其信教经历已无可稽),据传斯时蚶江已有会友三、四人,每于主日前往祥芝礼拜。
蚶江教会系祥芝堂的支会,其设立有一段经过:一八八一年(光绪七年)长老会委派颜大辟医师,由英来泉州施医,借泉州新花山礼拜堂为诊所,由于医术高明,惠安、泉州、晋江不少患者经治愈而慕道入教,前后在泉施医七载,于一八八八年(光绪十四年)欲返英国,斯时泉州及祥芝教会会众,备赆仪作送行,临行颜医师悉数(礼物亦按价折款)作为泉州之聚宝街和蚶江两地设支会之开办费。(颜离泉后、医务由英医洪约翰接任)。一八九二年经向海外华侨捐募巨款,兴建“惠世医院”于连理巷,立颜为首创者,即今福建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之前身。现在该院办公楼前处文革后树立《建院百周年纪念》之石雕日晷台座。
一八九二年(光绪十八年)六月十七日(阴历),蚶江设立支会,聚会场所租赁前垵杨东荣(亦教会会友)住屋之后轩。首任传道张金印,经十四年的耐心传教,会友渐有增加,时有林连治苦于封建械斗之害,慕道率家人入教,越数年后林安智继之。张调他任,聘万守信继任传道兼长老,时曾布道于邻乡赤湖村,遇多阻难正欲归途,有青年寡妇吴耶娟携孤儿扯饰道旗恳求于道:“求神怜悯阮孤苦母子,愿舍弃一切跟从耶稣”。盖耶娟丈夫单丁孤祧,族长乘其新寡窥伺其田宅,逼迫改嫁遗下孤儿。耶娟母子皈依来住蚶江,诸会友咸以基督救人灵魂,为解其困境,乃集奉献之款送耶娟进泉州妇学(即妇女习道所)学习,并津贴其子生活费用,使其母子相依。后其子成名谢玉铭、字子瑜,聪颖勤奋,热心圣道,于泉州教会及培元学校之扶腋下,免费由小学而中学,成绩优异进而送往燕京大学深造,毕业于物理系,后执教母校培元六载,旋又以优等成绩考取官费留学美国,在科仑比亚大学得物理学博士学衔;方其执教培元中学期间,常返蚶江礼拜堂司琴证道,时教会执事石湖村郭成堂,以其女郭瑜瑾(泉州培英女中毕业)聘为其室。玉铭先后任燕大、厦大及菲律宾大学物理系教授、理工学院院长,为我国培养不少科技人才;其女谢希德亦留美得物理学博士学位。祖国解放后希德于一九五二年偕其丈夫曹天钦(留英化学博士,返国任上海科学院院长),响应党的号召参与四化建设。谢希德现任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上海复旦大学校长、上海市政协主席。
回顾清末农村,处封建族权、神权压抑下之谢家孤儿寡妇,日后竟成为世代科学家,贡献祖国,体现教会和会友的爱心。
万守信任内,长老林金山热心教会,拟筹建会堂,惜经济及地址未能实现;斯时又有林迪简率家人入教,暂将聚会场所移于后垵林家三落埕大厝之东厅。万守信年老辞归,派黄子云继任。时值辛亥革命,翌年(一九一二年)执事林大廷归自泉州(大廷精研中医,偕友人西医蔡祝南交流中西医学于泉州),长老林安智、林迪简以共和改制民智未开,提议开办新学。林大连极力赞同,悉心辟划,由教会提供部份补贴,租赁小街仔林德亏之旧书轩,名“笃初小学”。由泉州聘来王泉笙、黄远岫(黄为泉州聚宝街人,系教会学界人士,离蚶后任下辇三省小学校长)任教职,采用民国审颁课本,开石狮以北新学之先声。惨淡经营二载,学生近卅人,成绩斐然,乡人公议扩大为全乡性“锦江公学”,教会咸表赞同,即由诸姓乡人合办,王、黄执教外另聘教员多名。
黄子云任传道一年,张金印再次回任,迁回前垵原址聚会。张回任七年,教会平淡度过。一九二三年(民国十二年)陈宗美继任,其时培元中学拟于晋江南乡筹设第四分校。陈倡议办临时学校以资益地方,惜陈二年后离任末果。傅锡汝继任,辛勤教会事工,会友日众。越年,一九二五年(民国十四年),改选长执(长老林安智、林迪简;执事林子明,林德建)教会机构日益完善,会友奉献增进,即实行自立、自养(不再依靠祥芝堂会及泉州转来西差会一时性的补助)。上述长执、传道带动本堂会友奉献及各兄弟教会的捐献,于一九二六年(民国十五年)得款三千银元,其中半数为本堂会友奉献,值得一提的是谢玉铭教授感念当年教会培养,奉献一百五十银元;本堂传道傅锡汝、陈宗美均捐薪俸作奉献,外地有泉州、祥芝、石狮、永宁、安海诸兄弟教会会友,其中教育、医务界会友如培元中学校长谢锡安,泉州西医耆宿叶启元(惠世医院首任华人院长),黄中流(泉州名医,泉州同盟会负责人),何大年(泉州永惠医院创办人),吴祝三(名医,泉南堂长老);石狮名医杜宗景、陈元生;永宁名医周永年、周永渊等。
蚶江在兴建一座可容一百八十人座位礼拜堂之同时,建青年团契会活动室二间,小房舍四间作传道人员及会议室用,盖有小庭院和厨房。教会为发挥多种功能之用途,以上房舍平日兼作教室及办公室,即创办“培正小学”,及后由本堂旅菲会友林福祥、杨恩典邀请我乡旅菲侨胞许鹏程、林水褫、卢金榜和王子珍等组成“培正女校”校董会,募款购地,再建教室三间与原有房舍相连,余款作开办女校经费。至于教具课桌均由泉州培元学校无偿支援(培元第四分校曾设于石狮,即解放前育龄小学前身),至此遂成为一所男女兼收之完全小学,于一九三三年经当时省教育厅立案,学生二百人,校长林海滨(本堂会友,培元高中毕业),先后任教者傅锡汝、傅云英,吕慈悲,邱锡龄,骆旭建、陈伶悯、洪维扬、郑怀远、王保护等,此际蚶村即拥有三所小学,即锦江小学、锦村公学及培正小学。一九三七年为当时晋江县政府合并三校为“和平小学”(培正前后存在10年,现尚健在的林海棠、林水强、林为胜等为该校学生)。
一九三○年,傅锡汝结婚离任。吕慈悲,邱锡龄接任传道各一年,骆旭庭二年。一九三五年,傅锡汝回任。是年著名布道家宋尚节博士,前来厦、鼓、泉州、金井主领奋兴布道会,听道者远自台湾、菲、马,近则遍及闽南、粤东地区,与会日数千人,皈依信道者众。蚶江亦不例外,会友不断增加,旧会友信心弥笃,实行四季奉献,斯时青年蔡振声、杨恩培等热心教会,兴起教会中青年团契事工。一九三七年(民国廿六年)傅锡汝他就聘郑怀远继任。一九四一年设支会于莲塘乡,陈延户为驻该堂传道,该乡乌尼姐热心接待教牧人员,又与会友同心祈祷,慕道人数逐增。
一九四一年抗日战争方殷,珍珠港事件爆发,日寇大举南侵,西差会资助日竭,斯年适值基督教传入福建一百周年,大会于同安城开幕(时金、厦沦敌)。本教闽南大会会正(相当于会长)许声炎牧师提议:“在此闽南教会进入第二世纪之时,我们最重要的任务,是国人自己负责的传道事工”(注1)。当即不少教会立即响应自立、自养,并支持我区创办的“圣经学校”(即培养传道人员)。值得庆幸者,蚶江教会虽是滨海小教堂,却先此十六年(即民国十四年)已实行自立、自养。
一九四三年,郑怀远受聘于永春教会。他在蚶江任职七年,俭朴持守为会友留念。谢志望接任一年,而莲塘支会陈延户年老离任,由蔡幸福继任。越年,蚶江堂聘张彦音传道,此际教会事工及青年团契一度复甦,教会购下原女校前旷地,筑就围墙,使与原礼拜堂联成整体,教会环境基本形成规模。张任职四年后他调。钟灵惠继任一年,又聘谢志伟继任。此时鏊水井(名黑门井)修建厕所使教会环境益臻完备。本堂长老林子明、林德建、龚锡钦,执事吕乌嫌、施腰治、蔡振声。一九四九年谢离任由林大茂接任传道。
综观解放前近六十年中,蚶江教会与乡人相处尚称融洽,其一教会不介入封建械斗、迎神赛会或角落纷争;其二,乡中公益事业及教育多所襄助。除上述办学外如一九二七年(民国十六年)黄金炎、陈泽海发起组织“风俗改良会”,革除封建及铺张浪费婚丧陋俗,教会资多襄助;一九三七年抗战初,我镇各界组织“防空救灾委员会”,以教会钟楼为警报台。当时联保办事处电话为通讯,展开防空袭、防爆、防火及护救等措施,教会多所襄助捐献,并有教友西医龚锡钦、张聪慧任救护队长,曾奔赴石湖抢救敌机空袭遇难之渔民,以及参与蚶江中心小学赞助委员会等,为乡中尽应有责任。
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人民政府关怀支持下,基督教在全国范围内实行三自(自治、自养、自传)爱国爱教活动。蚶江教会积极响应并参与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运动,热心捐献,拥护世界和平理事会决议等。解放初期,教会原女学教室,村政府借为民校。传道林大茂积极参加民校扫盲,以及村中土改,曾被评为积极分子,后林前往泉州进修针炙。一九五五年,蔡荣辉继任传道。莲塘支会由康××(失名)、朱天来任职一年。一九四六年由施天侨接任至解放初,施于莲塘任内协助扫盲兼负责民校。
一九五八年大跃进,全村政治学习和生产频繁,经政府通知沿海地区暂停教会聚会。蔡荣辉传道归返原籍,宗教活动转为会友自行家庭礼拜,嗣后教会原培正小学校舍(亦教会青年团契会活动室及传道宿舍、会议室)成为蚶江公社办公场所,并翻建为乡(镇)人民政府,而礼拜堂为该机构之食堂及家属厨房。
一九七八年在全国范围落实各方面政策(包括宗教政策)。一九八一年省委批准开放安海、石狮、青阳等六所教堂;一九八三年晋江地委又批准祥芝、蚶江、深沪、陈埭等六所教堂开放聚会,由镇政府发还原礼拜堂及邻旁搭架房舍,其时堂屋破损,堂内一切荡然无存。在会友同心协力下,献工献款按原址修复,购置设备,费人民币万余元始复旧观,并成立堂委会。同年十二月二十日举行复堂仪式,由会友黄素蓉、林良基暂理传道。翌年聘朱懿流为专职传道。一九八五朱离任,由吕启明接任。一九八八年该堂旅菲会友林万言、蔡隐珍夫妇独资奉献,于复修基础上翻建二层高之礼拜堂,并四层之钟楼,增建三层附属楼房,内有会议室、青年团契活动室,主日学课室、起居室、厨房等,使有限的地皮得以充分利用。礼拜堂内照明、扩音、电扇、座位、讲坛焕然一新。
参考资料
1、许声炎《闽南长老会八十年简史》(影印本)
2、陈朝卿《泉州基督教会简史》(初稿)
3、李于佑《金井基督教会百周年简史》
4、林子明《蚶江教会五十年简史》(遗稿)
(附注1)见参考资料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