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成功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民族英雄。随着对郑成功研究的逐步深入,对其元配董氏夫人身世的研究也有所涉及。最近,笔者查阅了《开闽董氏沙堤分派宗谱》(以下简称《沙堤分谱》)及《温陵沙堤董氏祥芝房分谱》(以下简称《祥芝房谱》),初步有了一个自己的看法。现就董夫人的名字,父亲及其祖籍三个问题考证如下,以就教于同行,并与有关人士商榷。
(一)
董夫人的名字叫什么呢?《国姓夫人董酉姑》①文中载:“董氏(1623——1681),名酉姑,晋江永宁沙堤人(今属石狮市)。”《郑成功史迹调查》②一书中写道:“郑成功夫人董氏,……名酉姑,……”可是,《祥芝房谱》中的《附记:沙筑公私志手书世次》一文写道:“余飏先娵(即娶——引者注)叶氏、陈氏,男四:长麟,次葵,三东,四武;女四:长友,次隐,三周,四仟。……长女配郑门国姓(为)夫人……”“沙筑”为飏先之别号,故此文为飏先亲笔所书(同时,从此段首句之“余飏先”及附记题目“私志”、“手书”也可明白)。董飏先于此已经说得很清楚:郑成功董氏夫人为其长女,她的名字叫“友”。那么,为什么有人会把她写成“酉姑”呢?《新华字典》对“友”与“酉”的注音分别曰:“友:YǒU”,“酉:YǒU”。可见“友”与“酉”同音,在闽南话中亦然。因此,“董友”也可写成“董酉”。可是为什么又变成“酋姑”呢?《辞海》对“姑”字的第四种解释曰:“妇女之通称,……”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姑”是某姓宗亲对同宗族已嫁或未嫁女子的一种昵称,如林氏族人大都称妈祖林默为“祖姑”或“祖姑婆”。现在民间此种称谓也屡见不鲜,如称“××”为“××姑”。可见“酉姑”的“姑”字只不过是董氏族人在修谱撰文时对“董友”的一种昵称,而不是她的名字。郑成功夫人的姓名应是“董友”。
(二)
董友的父亲叫什么名字呢?《郑成功史迹调查》一书中引用《永宁后山董氏族谱》的记载,称董友为扬先的胞侄女,没有提到她的父亲。《菲律宾荥阳郑氏宗亲会四十周年纪念特刊》中的《郑成功》一文称:“夫人董氏(天启三年1623——永历三十五年1681年)明进士礼部侍郎董飏先侄女,性方正端雅”③《国姓夫人董酉姑》一文中则写道:其“父亲董飏先、叔父董扬先均为明代进士。”为了便于研究起见,笔者不妨把《郑成功史迹调查》中所引用的《永宁后山董氏族谱》的一段文字抄录如下:
“祥芝房次桥公次子讳扬先,别号沙筑,登崇祯丁丑进士,任广东雷廉道,鲁王赠‘风高五柳’之匾。沙筑公年五十二始登科,素凛廉,见大义,其胞侄女酉姑,配国姓,遂士录传其禁奸止杀,董氏与励焉。又辛丑之变,踉跄逃难,人竞怀珍宝,董氏独包裹姑之神主以出,成功大加敬服,亦足征家训矣。”
《永宁后山董氏族谱》因被毁于十年动乱,现已未能见到。可是在《沙堤分谱》中所附的《泉州董氏族谱序》一文内仍然可以看到这段文字。现笔者仍不厌其烦把其抄录于下:
“祥芝房次桥公次子讳飏先,别号沙筑,登崇祯丁丑进士,任广东雷廉道,鲁王赠‘风高五柳’之匾。沙筑公五十六始登科,素凛隅见大义,其胞侄女酉姑,配国姓,遂士录传其禁奸止杀,董氏与有力焉。又辛丑之变,踉跄逃难,人竞怀珍宝,董氏独包裹姑之神主以出,成功大加敬服,亦足征家训矣。”
以上两段文字的内容基本一样,仅有如下两处不同:(1)《永宁后山董氏族谱》中称沙筑之名为“扬先”;而《沙堤分谱》中的《泉州董氏族谱序》则称“飏先”。(2)永宁后山董氏族谱》中日:“沙筑公年五十二始登科”;后者则云:“沙筑公五十六始登科”。两者间有此差异,必定是一处因转抄出错所致,但这似乎无碍宏旨。
现在,我们先来看看“扬先”与“飏先”是否两个人呢?《新华字典》对“扬”字的注音云:“扬(扬、、飏),YáNG。”《辞海》对“飏”字则注:“移疆切,音扬。”可见“飏”与“扬”同音,因而“飏先”与“扬先”是同一个人,不会是董友的“父亲董飏先”、“叔父董扬先”。可是,为什么两部族谱中会一处写“扬先”,另一处写“飏先”呢?笔者认为,可能是《永宁后山董氏族谱》的撰修者在抄录《泉州董氏族谱序》时,因为“飏”与“扬”同音,“扬”字又比“飏”字更为通俗,便把“飏先”抄为“扬先”,致使出现上述情况。那么,董友是否飏先的胞侄女呢?《祥芝房谱》中的《附记:沙筑公私志手书世次》一文中写道:飏先的“长兄飏宾,三弟飏瑜”。若董友是飏先的胞侄女,则其父应是飏宾或飏瑜。可是在同一文中却有如上所引的一段文字:“余飏先娵叶氏、陈氏。男四:长麟,次葵,三东,四武;女四:长友,次隐,三周,四仟。”可见董友的父亲是飏先,而不是飏宾或飏瑜。因此,我们可以说董友是飏先的女儿而不是他的胞侄女。这也可以从《石井本宗新谱》中得到证明。该《谱》的《井江郑氏历代人物》的“西亭郑成功”条中写道:“妣董氏,雷廉道董容先女。”④为在闽南话中“容”与“飏”同音,故此处“董容先”即上述的“董飏先”。这从其所任的官职广东“雷廉道”可以得到又一个佐证。因此,董友是董飏先的女儿应是无可置疑的了。可是,《泉州董氏族谱序》中为什么会把这一关系弄错呢?笔者以为可能是由于年代久远,以讹传讹之故。目前所见最早提到这一关系的是郑成功之孙郑克塽所撰的《郑氏附葬祖父墓志》。他在该《墓志》中写道:“祖母董系明进士礼部侍郎董讳扬先公(此处可能是编者由于如上述同一原因仍把“飏”改为“扬”——引者注)胞侄女,生于癸亥年九月廿四日酉时,卒于辛酉年六月十六日已时,享年五十有九。”⑤克塽于“康熙庚戍六月二十八日生,丁亥年八月二十七日卒。”⑥郑氏附葬祖父墓志》没有写明作于何年,但至迟当不会超过康熙丁亥年,即一七○七年。而《泉州董氏族谱序》则是清咸丰六年(一八五六年)董登荣所作,董春蔼所抄。《墓志》撰写与抄录,相距将近一百五十年。可能由于董登荣、董春蔼相信郑克塽《墓志》的权威性,没有认真考证,便沿袭是说,致有此误。至于郑克塽的《郑氏附葬祖父墓志》中为什么会出现这一错误呢?因笔者孤陋寡闻,资料有限,难以究其原因,只好另待高明,或有待于资料的进一步发掘了。
董飏先及其家庭情况如何呢?笔者想据有关族谱所载作一简单介绍。《祥芝房谱》中的《沙筑公难言记》一文云:“余世之难人也,家君晚举余兄弟三人,期以远大,俱贽名西垫(疑为“塾”之误——引者注),授以举子业。余为仲子,年甫髫,即不愿落人后,虽手破铁门关者八,未能博一弟子员,至家徒四壁,发愤下帷攻苦自若也。”由于他刻苦攻读,“迨邀阴庇,癸酉年以儒科捷乡闱,丁丑年成进士”。在同一《谱》中的另一篇残文写道:飏先“公生于万历辛卯年十月初六日寅时,卒于丙申年九月二十八日辰时,享年六十有六。岁癸酉年乡试四十二名,丁丑会试二百二十一名,殿试二甲二十名。初选江南泰州知州,忤权贵,再调通州,丁艰服阕,补广东化州升刑部员外转礼部郎中,又外调广东按察司副使分守雷廉海北道。其居官以无为为宗,以静为用,故所居无赫名,及去人皆思之焉。”飏先“生于万历辛卯年”,即公元1591年。而其于“丁丑年成进士”,丁丑年当是崇祯十年,即1637年。崇祯丁丑年距万历辛卯年是46年,故飏先当是年46“始登种”,而非年52或56“始登科”。至于《族谱》中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差错呢?是转抄所致,或其他原因,笔者尚不明其故。飏先的其他四男三女的婚姻情况如何呢?《附记:沙筑公私志手书世次》中写道:“长妇娵王氏;次娵晋江梧店市蔡军门先生次女;三妇娵漳州漳浦李保恭先生侄女;四妇娵泉州沙绿园林素庵先生第五女。”其四个女儿除长女董友配郑成功外,“次女配安溪李厚庵先生功兄名贵舍,安溪县学生员;三女配晋张瑞图先生胞弟老舍;四女配晋江梧店市庄际昌先生功弟藤舍。”
(三)
董友的祖籍是哪里呢?《郑成功史迹调查》一书中写道:“他(指石狮市永宁镇永宁居委会董春树老人,现已去世——引者注)说:郑成功夫人董氏,生于永宁沙堤,原祖金门古坑,……”《国姓夫人董酉姑》文中载:“董氏(1623——1681)名酉姑,晋江永宁沙堤人(今属石狮市)。祖籍金门古坑。”以此看来,仿佛沙堤之董氏是由金门古坑之董氏衍派而成的。可是,《沙堤分谱》中的《泉州董氏族谱序》却云:“端亮公生善顺、善应。”“善顺,号倚鹿公,分居永宁之沙堤乡,传开五房,曰长盛,东城,祥芝,中璜,西轩。”“善应,别号扬昆公,分居语岛(即金门——引者注),传开六房,曰希贤,希圣、希文、希武、希元,希万。”由此可见,沙堤与金门之董氏是由善顺与善应两兄弟同时前往分居开派的,并非沙堤之董氏是由金门古坑之董氏分居衍派而成的。《沙堤分谱》中的《董氏忠臣孝义拾录》中写道:“清廉,董飏先公,崇祯丁丑进士,广东道不仕退隐,鲁王赠匾日:‘风高五柳’,沙堤分居永宁祥芝房派”。由于祥芝房是善顺分居沙堤传开的五房之一,我们可以明白董友的祖籍是沙堤而不是金门古坑。
董友的祖籍地是沙堤,并不等于她的出生地就是沙堤。那么,董友出生于何地呢?目前所看到的有关族谱中没有确凿的说明。但是从其父飏先迁居的情况来推测似乎有点蛛丝马迹。上述《董氏忠臣孝义拾录》说明飏先是由“沙堤分居永宁祥芝房派。”可是《祥芝房谱》中的《附记:沙筑公私志手书世次》却载:“父次桥与妣同穴,葬在南安产田,土名佛石陇。”于此看来,飏先之父次桥又仿佛在南安居住。那么,可能是飏先再由南安迁居永宁,因为从《附记:沙筑公私志手书世次》中由其高祖至其父数代均没有迁居永宁的记载。在《沙堤分谱》中的《开闽董氏分支徙居集录》中载:“董飏先,徙居青浦港”。“青浦港”在何处呢?同文中又记日:“董靖甫公,徙居同安海澄青浦县焉。”故笔者以为“青浦港”可能就是“同安”之“青浦县”。因为在《祥芝房谱》的残文中又写道:飏先“葬于同安县十九都许坑乡湖南,坐申向寅,碑书沙河子归真处。”“青浦港”是否“许坑乡湖南”呢?笔者未经调查,未敢确断。但飏先迁居同安应该是没有疑问的。这可能是因为飏先于46岁“登科”后,便当了官,又因为其“忤权贵”,宦途不顺,最后调任广东雷廉道,他心中愤恨,“不仕退隐”,便迁居于同安县,最后卒葬于此。董友出生于1623年,飏先时年32岁,而飏先又是46岁“始登科”,开始宦海生涯,故董友可能是出生于永宁。当然,这只是一种推测,目前材料还不甚充足,有待于以后史料的进一步发掘。尽管如此,但董友的祖籍是沙堤而不是金门古坑却是可以肯定的。
以上是笔者根据目前所看到的有关族谱资料所作的初步考证,正确与否,求识者正之。
注释:
①《泉州晚报》1989-10-18日。
②厦门大学郑成功历史调查研究组编写。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1962年2月第1版。
③该刊,第320页。
④⑤⑥《郑成功族谱三种》第86、100——101、53页,厦门郑成功研究会、厦门郑成功纪念馆编。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1986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