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数字资源 > 泉州文史资料全文库

蚶江陆路交通概况

发布日期:[2016-08-16] 阅读人:1637  字号:      
蚶江,是蜚声海内外的历史文化古镇、著名商港、军事重地。宋元时代为“东方第一大港”——刺桐(泉州)港的门户、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明清时期是闽台通商对渡的中心码头,为“泉州总口”;如今是石狮市经济开发区的重点工业卫星镇,福建省“十好文明镇”、“十强企业乡镇”、“明星乡镇”。 蚶江扼泉州港口之形胜。上襟崇武、獭窟,下带祥芝、永宁,以日湖为门户,以大小坠山为藩篱。内则洛阳、浦内、法石诸港,直通洛阳江、晋江上游。泉州(鲤城)、晋江、惠安、南安、安溪、永春、德化各市县商旅船货,或由陆路,或由水路,有的由后渚港经蚶江出口,有的聚集蚶江,由蚶江出口。自古以来,蚶江为水陆交通要津,商旅贸易集镇。 蚶江陆路交通随着时代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变化,有过发展畅通和衰落阻塞的阶段。陆路交通古代以古道为主,四十年代开始有公路。 一、古道 古代从蚶江往泉州郡城,都是沿海滨捷径,而海滨多滩涂,因此,这条古道出现长短不一,跨港汊、架滩涂的石桥。古道自南向北,由蚶江——龟湖——西滨——陈埭——涵口——新店——高坑——溜石——至郡城。 北宋元符间(1098-1100年),僧怀应砌石为路,自北而南,凡二十里,中为桥三:曰前埭、曰林湾、曰高港,桥上筑石为亭,统称“蚶江桥”。这是蚶江古代通往泉州大道的首段。此桥连接南宋绍兴间(1131-1161年),僧仁惠修筑之“玉澜桥”,及南宋乾道间(1165-1173年)修筑之“海岸长桥”,有桥孔770余洞。联成直达郡城泉州之商旅运输大道,全程四十余里,规模之大,旅运之繁可窥。此桥系蚶江作为泉州外港的重要设施之一。明理学名臣蔡清作《记》,记云:“出泉城南里许,折而东,行二十里,曰陈江,由陈江复东,历玉澜渡至于龟湖,盖又十五六里,此海滨地也。滨海之地,碱流浸润,不可田。昔人因筑大堤以止其流,而内蓄涧水以溉田,殆千余顷。傍堤之边,驾石以便行者。”元、明两代,有圮有修,清初废圮极严重,行旅不便。道光十一年(1831年),蚶江通判华文瑛捐俸倡修。光绪辛已年(1881年),蚶江鹿港等地商贾集资重修蚶江桥。现有《重修七星桥碑》石碑为佐证。 《重修七星桥碑》屹立于蚶江镇莲埭村西堡“龙津寺”东旁。此碑立于光绪辛已年冬月,是继蚶江《新建蚶江海防官署碑记》(俗称《对渡碑》)、泉州南关外《港鹿郊钟》,又一清代闽台对渡通商的重要文物。 “七星桥”自蚶江隘口始,经莲埭、埭尾、亭下、塘头、浦内、雪上等村,全程二十里,其路线与宋代“蚶江桥”相符。《重修七星桥碑》碑文中镌刻有捐资之台湾鹿港15家商号名称及2位个人姓名;大陆捐资70余家商号名称,三十一位个人姓名。捐资者分布地域广,商号众多,涉及海峡两岸。除蚶江、鹿港商号外,还有“蚶鹿”商号(此为当时蚶江、鹿港两地间“联财对号”的郊行)、“马巷诸布郊”(经营厦门“同安土白布”郊行)、“浙绍”商号(经营“小北”商务),以及蚶江远近邻乡商号(莲埭、石壁、港尾、亭下、山仔、水头、青阳、安海)等,足见当时蚶江与鹿港对渡以及蚶江商业之繁盛。(《重修七星桥碑》碑文附后) 公路修建后,虽有汽车通石狮接泉安路,但古道便捷,仍为重要交通线。抗战期间,公路破坏,除通石狮驿运外,古道再呈繁忙景象。 古道,还有蚶江经大厦往祥芝,俗称“贩仔”路,是通公路以前鱼贩的重要通道。还有蚶江经石狮至永宁,蚶江经石狮至东石、安海,蚶江经石狮至青阳,蚶江经石狮至龙湖、金井、围头等古道。如今都已有公路代替。 二、公路 蚶江公路始于1930年。 “石永蚶”公路。蚶江——石狮——永宁,全长20公里。当时由蔡培庆、王显谦、王薄、林九党、王苇航等五人发起组织公司董事会,招集石狮、永宁、蚶江三地华侨、行号、商号、乡绅投股。每股金额银元20元,实际投资20万元。石狮强房蔡培庆,出资最多。1935年正式通车,办事处由林春草、林良谋、林德亏等人组织董事会,王昱筑为经理,马景川为办事员。汽车站设在蚶江东头山。抗战时公路遭破坏,抗战结束后,筹资复修,由泉州商会蔡鼎常负责筹资经办,与石东公司合并筹新股25万美元,1948年通车营业。新中国成立后,石蚶路又继续修复,1956年开工,1961年竣工通车。 八十年代,蚶江至石狮公路分段整修为柏油路。蚶江至仑后段由蚶江镇负责。1990年石狮市政府拨款20万元,蚶江镇政府拨出75万元,洪窟旅外同乡会捐资7.5万元,蚶江台胞林为兴捐资7.5万元。建成一条长6.2公里、宽16米的柏油路。蚶江公路运输大为改观。此公路为蚶江至石狮交通枢纽,可直通福州、厦门、广州、深圳等地。 蚶石厦公路。蚶江——石湖——大厦。1975年蚶江与大厦两村联合创建,至1985年投资3.5万元,发动5千多个义务工。1986年省公路局列为四级公路。1992年拓宽改为硬结性路面,由大厦接通祥芝线。 此外,还有蚶江——洪窟——水头——军垦农场;古山至溪前,莲埭至莲塘等村间公路。 1992年,石狮市制定全市性的交通规划。由石狮中心区至蚶江的公路进行扩建,在原公路线建成城乡二级道路。仑后至蚶江长6.2公里,宽20米的水泥大道,于1993年竣工通车。全省公路交通工作会议在蚶江镇举行。 石狮中心区至石湖万吨级码头的城乡一级道路,由厝仔(古山)至石湖长8.4公里,宽38米的水泥大道,1994年元旦主干道已竣工。蚶江至锦里开发区1.6公里,宽26米的镇区大道,以及通往海埭6条与主干交错的次干道相继竣工。 笔者认为,如果仿宋代泉州商旅运输大道的“蚶江桥”,建造蚶江至泉州捷径的“海上高速公路桥”,即将形成“蚶江——石狮——泉州”现代化水陆交通网络,必将更好地适应海峡两岸共振民族经济高潮的到来,促进蚶江——石狮更加繁荣昌盛,重振拓海贸易、驰骋国际市场之雄风! 附《重修七星桥碑》碑文如下: 重修七星桥碑 锦铺监生黄景辰 捐银陆拾大圆 鹿港林慎泰 莲埭林谋泰 各捐银二十大圆 蚶鹿林协兴 捐银壹拾伍大圆 蚶鹿王顺安 捐银柒大圆 石壁林德泰 捐银陆大圆 洪尾蔡通观 捐灰贰拾担 蚶江林恭记 捐银壹拾伍大圆 浙绍吴葆坤 林合益 各捐银陆大圆 马巷诸布郊 安海崇盛 芙蓉守善堂 各捐银壹拾大圆 鹿港林振发 前□吴治篇 蚶江林泉记 各捐银伍大圆 林迪源 捐银陆大圆 安海林衔远 蚶江林士淮 莲埭林束昌 各捐银肆大圆 鹿港施进益 梁新荣 欧成泰 亭下王捷 益 青阳李进利 山仔吴锦兴 蚶江王妈阵 林裕益 纪义记 各捐银叁大圆 鹿港黄锦源 谦益号 锦美号 复盛号 利源号 顺利号 洪瑞虔 协春号 王万利 水头王则保 王则钟 王则振 王则明 王玉佩 王道万 洪进源 洪复兴 洪源昌 蚶江林协源 林福源 林顺发 林锦珍 林义泰 王金锭 欧协益 纪经铨 存德堂 珍裕号 黄长春 蔡源顺 蔡崇兴 纪义合 各捐银贰大圆 裕春号 昆和号 隆瑞号 丰源号 振源号 协美号 盈隆号 合利号 □成号 源吉号 兴顺号 振裕号 泉胜号 湖泰号 泉美号 锦益号 三益和 苏福泉 卢合源 李胜源 庄德兴 庄和发 郑晋顺 黄存恒 纪万利 纪玉坤 林协源 林益裕 林益记 林长泉 林锦瑞 林茂顺 洪得成 洪协兴 纪候树 纪瑞泰 蔡碧观 吴顺发 吴武轩 吴景发 姚守诚 王钱观 王胜泉 王爱监 王道审 王则枚 王子赞 庄和裕 林妈桥 王涌利 蔡晋发 蔡广元 曾长兴 黄洽顺 陈庆安 王合春 洪合源 黄协美 各捐银壹大圆 谢振吉 尝观 合捐壹大圆 共捐佛银 三百九十六大员四一 共用佛银 三百九十六大员四一 蚶江林泉瑞 喜捐银壹拾捌大员九一 光绪辛巳七年冬月 蚶江董事生员 林廷元 林佩兰 莲埭 林宽巽 蚶江监生 林廷献 总董 林士瑞日给 永宁中亭联话 永宁中亭规模虽小,却是一处千年胜迹,亭内有观音大士塑像。 清光绪年间重修时,翰林陈仁(永宁人)为撰楹联,刻于亭内。联曰: 亭以中名,挂汉平分塔影; 音从观悟,倚栏来看潮声。 此联不仅绘声绘色地道出海滨风光,而且巧妙地将亭名和佛名藏入其中,浑然天成。 将军山 满山皆石,如人带甲。俗传谶语云:“将军带甲坐万古。”(按:此山在现石狮市永宁镇)。 ——清乾隆《泉州府志·山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