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数字资源 > 泉州文史资料全文库

永宁卫与崇武所在明代抗倭中的作用

发布日期:[2016-08-16] 阅读人:1637  字号:      
在泉州湾的左右两侧,有两座历史上有名的海防要塞古城。这就是现石狮市的永宁卫城和惠安县的崇武所城。它们都是在明朝初年的洪武年间,为防御沿海倭寇的侵扰所建造的。 我国沿海的倭患,起自元末明初。当时的日本正进入南北朝的分裂时期,封建诸侯割据,互相攻战。在战争中失败的一些封建领主,就组织武士、商人与浪人来我国沿海一带,进行武装走私,以至劫掠烧杀等海盗活动,历史上就称之为“倭寇”。 海盗侵扰闽南沿海,最早是元朝至正年间(1341-1368年),有一股倭寇从金门马坪登陆,大肆劫掠烧杀,好在第二天刮起台风,贼船触礁沉没,匪徒有的被淹死;有的被当地民众捉获;有的躲在荒冢里活活饿死,几乎无一生还。 明洪武二年(1369年)夏天,有大股倭寇进扰福建沿海各县,其中一股贼船数十艘从晋江的蚶江登陆,进行残酷烧杀掠劫,并进犯泉州。洪武五年(1372年)八月,倭寇再次侵扰沿海各郡,前后杀掠居民三百五十余人,焚店舍千余座。明王朝为了抗御倭寇的扰犯,就在沿海加强海防设施。洪武五年命浙江、福建造海舟防倭寇。第二年又命沿海卫所增置多橹快船以便追击。洪武十七年(1384年)命信国公汤和巡视海上,筑山东、浙东、浙西海上五十九城。 洪武二十年(1387年),乃命江夏侯周德兴到福建的福、兴、漳、泉四郡视察要害,筑海上十六城。籍民以兵,以防倭寇。永宁卫城及崇武所城就是在这个时期建置的。 永宁卫位于泉州海湾外南侧的深沪湾突出部。原来是闽南的海防要地。据《真西山文集》记载,永宁寨地名水澳,去法石七十里。宋初乾道间(1165-1173)年毗舍耶国(现属菲律宾)入寇,杀害居民,遂置寨于此。乾道八年(1172年)岛夷以海舟入寇。朝廷复增善水者合前水军为五百五十人,分六十人屯于水澳寨。元后改名永宁,以控海盗。淳熙间(1174-1189年)该国之酋豪尝率数百辈,猝至泉之水澳(永宁)、围头等村。可见永宁早在宋代即为闽南边防要塞,于此筑寨,驻扎水军、战船以防海盗。元代也在此设置巡司以守海防。 永宁卫城据《晋江县志·城池》中记载,系建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江夏侯周德兴改之为卫,遣指挥童鼎建永宁卫城八百七十五丈,基宽一丈五尺,城高二丈一尺。城分为三十二铺,设置城门五……永乐十五年(1417年)都指挥谷祥增宽城垣二尺。各门又增筑月城。正统八年(1443年)都指挥刘亮及同治钱于各门增置观敌台。至此卫城设施便称完善。永宁指挥使司下隶五个守御千户所。即:崇武、福全、高浦、金门、中左(今厦门)等。按编制每所籍民一千一百二十名,配备十只备倭船,每船有旗军一百名。此外,卫所下设有十四个巡检司。即:惠安的蜂尾、小岞、黄崎、濑窟。晋江的祥芝、乌浔、深沪、围头。同安的塔头、高浦、陈坑。金门的官澳、田浦、烈屿等。还设立五十七座墩火台(俗称“烟墩”)。 在以永宁卫为中心的南自厦门起,北至惠安蜂尾为止的一百多里的海防线上,城堡星罗棋布,墩台烽火相望。如此严密布防,使倭寇无隙可乘,从而保障了明初一百多年海疆安宁。 崇武所虽同隶永宁卫,但其地理形势,战略地位确比其他所城倍加重要。崇武位于惠安县南四十五里,处于湄洲湾与泉州湾之间。负山临海,突出海面,形成半岛,形势十分险要。 崇武建城,籍漳属壮丁一千三百零四名,守以防倭。城内置军营,设公署,建演武场、墩台、捍寨、馆驿及兵马司等。所城周七百三十七丈,略小于永宁卫城。其城高、城基与永宁卫城相等。城设四门,上有门楼,下有月城。东、西、北三面又各建烽火一座,十分壮观。 由于明初沿海防务的巩固和对倭寇的积极捕剿,使我国沿海的倭患大为减少。福建沿海也自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冬,崇武所千户侯张荣率兵驱走入侵大岞的倭寇千余舰后,倭患亦从此平静下来。 至嘉靖年间,倭寇再度猖獗起来。嘉靖壬子(1552年)有倭船数千艘乘风突至。停泊于晋南(东石)白沙头与漳泉人互市。初以经商为名,后则剽掠劫杀。倭患入侵十年之内,破卫城者一,破所者二,破府者一,破县者六,破城堡者不下二十余处。破城则百里无烟,焚舍而穷年烽火。所谓破卫一,破所二:就是永宁卫城的二次被陷以及崇武所、福全所的被破。 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四月,倭寇由浙江大举犯闽,其中一股从晋江长坑头登陆,由龟湖至安海,转而寇鸭山、鹏山、凤山、清源山、玉笋桥、永宁城。永宁卫城指挥使杜钦爵奋勇先登,日夜固守,贼不得入,因而退去。 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福建成为倭祸的中心。一股从广东南澳而来,汇合福清、长乐的倭寇攻陷悬钟、福全所城,并两度攻进永宁卫。第一次为当年二月,由于永宁指挥使王国瑞溺酒偷安,城防松懈,以至南隅失守,寇从南门涌入,大掠数日而去。第二次为三月,倭再次攻进永宁,大肆劫杀,军民被杀无数。 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春,又有倭船百余艘进犯永宁。被总兵戚继光截击之。这次截击进犯永宁的倭寇,是戚继光在福建剿倭中的最后一战。从此,起自嘉靖壬子的十多年福建倭祸即告平息。 倭患平息后,戚少保又巡视沿海各卫所。修复被毁城堡,整顿军民防务。永宁也在戚俞(大猷)两名将的亲自督导下重修卫城,巩固防务。几次陷城逃亡在外的永宁居民,纷纷迁回故乡,重建家园,被毁的宅第、街坊也陆续修建起来,逐步恢复旧观。 永宁卫与崇武所在明初的防倭抗倭斗争中,都曾起过重大作用,立下赫赫战功,同时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倭寇屡犯永宁卫、崇武所,并在陷城中采取报复性的残酷劫掠烧杀,证实了这两座海防边城,在抗倭中战略地位的重要与作用的巨大。 永宁卫 在(泉州)府城东南。本(明)朝洪武二十年(1387年)建。 (明)李贤:《天下一统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