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宁地处祖国东南沿海,是明代抗倭的古卫城,又是著名侨乡石狮市的卫星镇,但文化教育发展迟缓,直至解放初,尚无一所中学。一九五八年,借“大跃进”之风,一些热心教育事业的乡贤志士,积极活动筹办中学。其中李淑琼、施鸳鸯、邱秀鸾等十几位知名人士,尤为活跃。他们在公社党委领导下,分头工作,将刚诞生的永宁、前埔、联溪三所农中合并起来,因陋就简地搭起了永宁中学的框架。上级派许书树任副校长,延聘一些热心教育事业的知识青年任教,并成立以李淑琼女士为董事长的校董会。校舍暂借美江小学及永宁“孝女姑”军营。初办时开设九个班,有学生三百六十多人,教工二十八位,经济来源侨办公助。
建校初期,各方面条件甚差,师生均租借民房居位,教师薪奉每人每月仅十五元,翌年增至廿五元。但党和政府经常给予关心和支持,沙美村华侨及干部、群众也给予诸多方便。因而永宁中学一诞生,就以极旺盛的生命力迅速成长,并以十分良好的校风、校纪闻名遐迩。
一九六○年,学校改为公办,校名更为“晋江第十八中学”,主管部门增派汪文友老师任副教导。
一九六二年,由于国家遭遇暂时困难,学校不得不调整下放部分师生,缩小规模,校名又恢复为“永宁中学”。随着形势的好转,政府十分重视这所新办的学校。一九六三年,拨款七万元在永宁莺歌山麓首建教室两幢,还有一些配套设施。翌年,再建教室四间,教师宿舍七间。一九六五年第一、二期工程竣工,第三期工程便接着投建。是年元旦,学校由沙美村乔迁新址,规模随之扩大,学生增加至五百人,教工四十名,一所初具规模的初级中学,以其飒爽的英姿屹立于古鳌城。
文化革命时,校名一度改为“前卫中学”,后又改为“晋江八中”,直至一九七○年复课,才复名为“永宁中学”。
一九六九年“工宣队”进驻学校,成立了“革委会”,然后顺应当时潮流,把学校化整为零,分散到洋厝、后官聘、下宅、沙堤、港边五个村落布点设班。尽管那时“四人帮”不让有正常的教学秩序,不让抓智育,永宁中学也走了一段艰辛曲折的弯路,但在广大师生和社会进步力量的催促下,他们没有停止前进的步伐,一直朝着办成完全中学的目标推进。一九七○年,开始招收高中新生,学制为“二、二”制(即初、高中各二年毕业)。全校师生还用自己的双手,开辟面积达五千平方米的大操场;并用节约下来的办公费草建教师宿舍十二间。尤其令人振奋的是此时永宁中学有一支以蔡式电老师为主教练的女子篮球队,历次参加县、市(地区)、省三级中学生比赛,均以优异成绩,独占鳌头,并作为福建省基层先进单位代表队参加国家级比赛,荣获华东赛区第三名。
“四人帮”被扫进历史的垃圾堆后,经受政治风雨洗礼的永宁中学再度振兴。一九七七年,组成新的领导班子,许书树任书记兼校长,卢维新、卢谋蛟提拨为副校长。李大腾、董群基、卢远环、王金良、李北九被擢为政教、教务、总务三大处正副主任。从此,永宁中学有了坚强的领导班子;党、政、工、团也恢复了活动,并充实了许多教学骨干。学生由原来的数百人增加至一千多人,教职工五十多人,教学质量明显提高,截至一九八○年止,学校为高等院校和中等专业技术学校输送大学生五十一人,留学生五人,中专生一百一十四人。
一九八一年国家对中等教育结构进行改革,按上级指示调整布局,永宁中学停招普高新生,改办职业高中,设渔船、轮机专业。一九八四年又增设养殖专业、制冷专业,依据本校特色及办学状况,县府决定将永宁中学改名为“晋江水产职业中学”,附设初中部,由县教育局和县水产局联办,由卢维新任书记兼校长,(时许书树已退休,卢谋蛟调任晋江四中校长),李大腾、郭天助任副校长。一九八八年党政分开,李大腾升任校长。一九九二年,王金良任副校长。
政府对这所水产职业中学十分关注,一九八五年十月,国务院农牧渔部教育司潘司长特率领属员来校视察,平时,省、地、县各级水产系统和教育系统领导,也经常来校参观指导。当时,政府还拨款二十一万元,为学校盖四层教学大楼一幢,沙美村旅菲同乡会也捐建学生宿舍两大间。由于该校办得出色,外地兄弟学校来访求经者,络绎不绝。学校先后被评为“福建省水产教育先进单位”、“县教育先进单位”。泉州市“文明学校”。
永宁镇华侨及旅菲、旅港校友对学校非常关心,如董光溪、卢祖荫、董尚真、董伦意、陈增沛、陈植藻等众多侨胞大力资助学校增添设备。校友卢文端、卢温胜致力于筹办三十周年校庆,并组建永宁中学旅港校友会,在旅港校友中募集资金赞助母校,邀请学校领导及老教师代表赴港访问。接着,旅港校友会还建造“尊师楼”一幢,计住房二十套。稍后,旅菲校友由蔡式电老师牵头,也成立了旅菲永宁中学校友会。两地校友会配合永宁旅菲贤达,每年各凑资五万元支援母校,作为教师生活补助费。旅菲校友会还特地邀请学校领导到菲律滨访问,看望在菲校友和乡侨。
一九八八年十月,石狮建市。“晋江水产职业中学”恢复原校名“永宁中学”。
为发动更多的侨胞关心学校,在侨领董光溪、卢祖荫诸先生倡导下,前年于菲律滨成立了旅菲永宁中学校董会,推举德望并隆的郑周扬先生为董事长,董光溪先生为副董事长,卢祖荫先生为秘书长。著名侨领郑周敏、董尚真、李逢梧为常务顾问。该会一成立,便配合永宁镇新党委、镇委,拟出了一个由政府出地皮,华侨校友捐资,划地八十亩,重新建造现代化的永宁中学校园的宏伟计划。目前,石狮市政府已先拨款一百万元作为建校的征地费与筹办费。海外、香港诸校董、校友也在加快筹资,可望近期内破土动工。同时,市府还批准永宁中学复办高中部,未来的永宁中学,将以崭新的面貌,为石狮市的教育事业作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