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是人类社会历史、经济与人文的载体。作为一个职业建筑师,义不容辞地应为人类建筑的发展承前启后,不断创新,添砖加瓦,以适应人们对建筑的新要求。”这是上海市政协常委、人口资源环境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同济大学顾问、教授,上海市民用建筑设计院原院长,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资深总建筑师洪碧荣的肺腑之言。
洪碧荣,石狮蚶江后垵人,1937年12月2日生。因生长在蚶江古渡,从小憧憬行驶于远洋的大航船。高中毕业后,他原打算报考交通大学造船系。不料临考前一位校友寄给他一本同济大学校刊,校刊上精美的建筑资料使他改变了志愿,毅然地改报同济大学建筑系,专业为城市规划。从此,洪碧荣与建筑结下了不解之缘。
1962年大学毕业后,洪碧荣任职于上海市民用建筑设计院(1992年更名为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是国内最具声望的建筑设计院之一),从事基层设计工作。“刻苦勤奋,孜孜不倦”这座右铭伴随着他走过了见习生、技术员到建筑师的历程。他担任过制图人、设计人、工程负责人和设计总工程师,先后承担各类工程设计数十项。其主要优秀设计作品有:
二十世纪60年代“上海蕃瓜弄栅户区改建”设计。这是他初出茅庐的代表作,作为上海市区住宅街坊改建历史发展阶段之规划范例。
二十世纪70年代的“上海体育馆”,系世界一流的大型综合体育馆,1975年建成。总建筑面积31000平方米,高33米,直径114米,可容纳18000名观众。该项目获全国科学大会奖、上海市优秀设计二等奖、上海十佳建筑奖、新中国50年经典建筑银奖,载入《世界建筑史》。
二十世纪70年代的“苏丹友谊厅”。位于苏丹首都喀士穆城,1973年设计,1976年基本建成,总建筑面积24700平方米。该厅是联合国认定的国际会议场所之一,曾被提名为阿加汉国际建筑奖候选项目。这是我国建筑设计作品第一次被提名为国际奖的候选者。荣获国家级优秀设计奖、全国科学大会奖、建设部及上海市优秀设计奖。
二十世纪80年代,洪碧荣指导了上海大型住宅区康健新村的规划,直至90年代参与“康乐小区”住宅建设试点工程的设计,荣获国家建设部金牌奖、规划设计一等奖、建筑设计一等奖、科技进步二等奖。
二十世纪90年代,他主持设计高层住宅小区“海华花园”。这是上海闹市区最早批租房最成功的一例,获上海90年代十大新景观入围奖、上海市优秀设计二等奖。
1985年至1992年,洪碧荣接老院长陈植的班,成为上海民用建筑设计院院长。但他没有放松自己的设计,更有意选取各种类型的建筑亲自实践,并从单一的规划建筑设计拓展至工程策划与设计合作。他亲自主持了新锦江大酒店、国际贵都大饭店、虹桥新区太阳广场、太平洋广场、新世纪商厦等工程的设计,以高品位、新形象地向社会展示,大大推动了上海新一轮建筑创作的发展。上海评选“九十年代十大新景观”,其中五项半是该院设计的。而洪碧荣设计的新锦江大酒店,44层,高153米,总建筑面积57330平方米,客房720间(套),系五星级宾馆,是“上海市九十年代新景观”。
洪碧荣与国外合作设计的“上海新世纪商厦”,荣获上海市优秀设计一等奖、建设部优秀设计奖。“上海新世纪商厦”是目前亚洲第一规模的百货商店,建成规模和内容都首屈一指,拥有经过改良的最新功能,配以国际先进水准的设施,具有新时代、新世纪代表性的百货商厦,属国际上第三代百货商店的模式。
洪碧荣作为上海唯一代表,参加中国著名设计院组织优秀设计作品于1996年10月4日赴法国参展。他在法国巴黎拉·台方斯会议厅为法国建筑界作“迅速发展的上海城市与建筑”的学术报告,并回答了法国人的提问。他的报告使法国人为之惊奇!为之倾倒!这是中国建筑师的骄傲与自豪!
洪碧荣任上海民用建筑设计院院长后,还组建深圳、海南、厦门等分院;并率先与国(境)外建筑师开展合作设计、学术研究、参观考察等活动,出访过欧、美、东南亚、非洲等20多个国家。
洪碧荣钟情故乡,关心桑梓,先后为石狮市蚶江镇政府、石狮市宝盖镇政府及泉州市政府等单位设计办公大楼。
洪碧荣还兼任上海市建筑学会副理事长、上海市建委科技委建筑委员会主任、住宅委员会主任,高科技带头人,浦东新区城建科技委建筑委员会主任,上海勘察设计协会副理事长,上海建筑艺术环境工程协会会长,《建筑学报》编委,《时代建筑》杂志社副主任委员,上海泉州侨乡开发协会副会长、石狮分会顾问等。1990年获国家特殊津贴,1995年获国家特许一级注册建筑师,被英国剑桥“国际传记中心”选入名人录。
40余年来,洪碧荣用心血凝聚的一座座建筑,犹如一首首凝固的音乐,流传百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