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迦勒,石狮永宁人,1936年7月生。1988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8月,被聘为高级工程师。
永宁地处东南海疆,是一个边陲小镇。蔡迦勒周岁时,抗日战争爆发了。1940年7月16日,日本强盗登陆,在永宁镇烧、杀、掠夺了一整天,使该镇民众的生命、财产,蒙受巨大的损失。
幼年和童年时代的蔡迦勒,是在战争和饥饿的艰苦岁月中度过的;稍长,他便跟着家人面朝黄土背朝天在几亩薄地上劳作。艰苦的磨炼,教会了他如老黄牛一样的忍耐、忠诚和奉献;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使他从小就怀着强烈的爱国心,立志要为振兴中华而努力奋斗。
解放后,在和煦阳光的照耀下,他在家乡小学毕业后,先后到泉州培元中学、福州工业学院修完中学和大专课程;参加工作后,又用5年业余时间修完电视大学化学系课程,为以后的科研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55年8月,他被分配到上海益民食品三厂工作;以后又被调到上海乳品二厂和一厂、上海光明乳业和上海乳品培训研究中心,从事乳品研究、开发工作达30多年。
二十世纪60年代初期,上海市还不能生产甜炼乳。上级下达任务,要上海乳品二厂试制并生产甜炼乳600吨,以供出口。这可急坏了有关部门的领导。刚参加工作不久、时任该厂技术员的蔡迦勒,大胆地接受了这项艰巨任务。几个月后,甜炼乳研制成功了,并远销到东南亚一些国家和香港地区。不久,厂里收到一封海外华侨的来信,信中写道:“当我看到祖国生产的甜炼乳在国际市场上和外国货竞争,感到很自豪。我明知道外国货比中国货好,但宁愿买中国货。我相信,国产炼乳的质量,一定会不断提高,并将超过外国货。”蔡迦勒读了这封信,激动得哭了。他发誓一定要进一步提高甜炼乳的质量,为国争光。针对本厂生产的甜炼乳,经过一段时间后会变稠、起泡沫、沉淀等问题,他主动到消毒、浓缩工段去顶班劳动,在实践中寻找影响甜炼乳质量的原因。经过一年多时间艰苦细致的工作和观察,他终于找到原因所在。他采取相应措施,改变生产工艺,一一解决影响甜炼乳质量的问题。该厂新生产的甜炼乳,继续大量远销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和香港等国家或地区,深受消费者的欢迎。
1971年,他又研制出柠檬酸钙化学胶体,彻底解决国内外甜炼乳如何稳定产品质量的重大问题,为我国甜炼乳的生产和外销,又作出新的贡献。
甜炼乳的质量问题解决后,蔡迦勒乘胜前进,致力于新产品的开发工作。
二十世纪80年代,粉粹“四人帮”后的祖国大地,迎来了科学的春天。这段时间,是蔡迦勒开发新产品的鼎盛时期。他一共开发了脱脂酸奶、高脂牛奶、重奶油、无水乳糖、康酪佳、酸性掼奶油等12个新产品,其中3个品种填补了国家空白,并有多项产品荣获上海市级和国家级的新产品奖。
其中,开发“无水乳糖”的工作最为艰巨:
“无水乳糖”是药品生产中一种能使药粉成为一定形状的赋形剂,并有帮助人体迅速吸收药物和长期保存药性的功能。当时,我国还没有能力生产这种产品。
1985年初,中美合资上海施贵宝制药有限公司,请蔡迦勒所在的上海乳品一厂研制“无水乳糖”。施贵宝公司所需的无水乳糖,一直依靠进口;有时因货源中断,只好停工待料。该公司把救援的希望寄托在乳品一厂。厂领导又把信任的目光投向蔡迦勒,工人兄弟也大力支持、鼓励他。他义无反顾地接受了这个新任务。
从“有水”到“无水”,关键是要除掉乳糖中的结晶水。没有任何技术资料,只有美国施贵宝专家的一句抽象解释:“低温长时间。”蔡迦勒先后请教了荷兰、丹麦、德国一些专家,对方都有礼貌地拒绝了。他下定决心:自己干!
烘干设备从无到有,一次次地改进,又一次次地失败。有时搞一个试验,10几个小时人不能离开,他就住在厂里。累了,伏在桌上打个盹;半夜饿了,啃上几口馒头……坚持了103次试验,仍未成功。这时,他到丹麦出席一个国际会议。有一次,他到餐馆里吃牛肉馅饼,看到新鲜的牛肉片夹在饼里,送进烘箱,10几分钟后便烤熟了。他无意中问了一句:“怎会这么快就熟了?”厨师笑着回答:“高温短时间。”这句平常的话语使他豁然开朗。回家后,他从根本上改变了试验方法:把“低温”变为“高温”。做第104次试验时,时值秋天,他和课题组的同伴们,带着熬夜的倦意和通红的双眼,一直注视着乳糖中结晶水一点一点地减少;最后,由晶体变成粉末状。“成功了!”大家激动得流出眼泪。
样品送到美国施贵宝总公司检验,各项指标全部合格。1986年,乳品一厂生产了4500公斤无水乳糖,供上海施贵宝公司生产了各种药片520万片,全部合格。
蔡迦勒主持开发的另两项填补国内空白的新产品,一是1981年-1982年开发成功的“脱脂酸奶”。老年人、高血压和心脏病患者均可放心地喝这种酸奶。另一种是1987年完成的酸性奶油菌种筛选工作,试产成功酸性奶油。
1982年-1985年,蔡迦勒投入了全市产品创优活动。该厂所生产的消费牛奶、精一级干酪素等多种新产品,被评为上海市优质产品。
蔡迦勒以其显著成绩,多次被上海市经委、农委、科协和农场管理局等单位评为全市“先进工作者”、“科技精英”;1989年,又被国家计委和是中国科协评选为全国“讲理想、比贡献”先进个人。从1992年10月起,享受国务院发给的政府特殊津贴。
1996年,蔡迦勒退休了,但仍担负着全国多家乳品厂的科技顾问工作,为发展我国的乳制品业,发挥“余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