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菲律滨,有一位现已去世,但仍很受人尊敬的老太太,她曾受菲国前后五任总统颁予“菲律滨最伟大的模范慈善母亲、”称号,这位老太太就是菲国工商界巨子郑周扬、郑周敏昆仲的母亲、世界最成功的年轻女企业家郑绵绵的祖母龚抱月。她来自泉州南门外的一个小山村,在菲国含辛茹苦,相夫教子,白手起家,为一个巨大的商业王国奠定了基础。她生前乐善好施,创立了“郑龚抱月国际基金会”,把大笔资金投放于菲国扶贫济困的慈善和公益事业,备受菲国民众的推崇和敬仰。在她去世之后,其后辈牢记她“取之社会、用之社会”的遗训,不但继承了她的慈善事业,而且扩大“郑龚抱月国际基金会”,使郑龚氏仁慈博爱精神得到进一步发扬光大。
(一)
龚抱月生于一八九四年,原籍福建省石狮市永宁镇西厝村。一九三六年她随丈夫郑焕章带着十三岁的女儿郑淑贤和十一岁的儿子郑周扬、九岁的郑周敏离开家乡,到菲律滨谋生。
起初,他们居住于较偏僻贫瘠的米骨地区,一家人过着困苦的生活。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不久,丈夫不幸逝世,在他邦异国,龚抱月身兼父职,历尽艰辛,把孩子抚育成人。那时,她在北甘马仁省乙社,依靠卖薯粉粿、豆芽、面包来维持生计。她教诲孩子们刻苦奋斗,争气做人。社里的人都赞扬她有孟母之风。
在她教导下,孩子们颇能理解母亲的一番苦心。周扬、周敏兄弟每早必先贩卖面包然后上学。下午放学后,还得到处去售卖母亲做的薯粉粿。由于家境的贫困,兄弟俩不得不中途辍学。以后,便只能靠勤奋自学、并在实践磨炼中来积累知识了。
作为母亲,龚抱月对儿子的培养很有独到之处。从一件事,可看出她的眼光与众不同。当郑周敏最初到菱西示社一家制鱼乾的工厂做工时,老板看他手脚勤快,很是器重,每月给他二百元工资。在当时,二百元可算是个不少的数目,但龚抱月看到的,是孩子更加远大的前程。她鼓励儿子,辞去那份待遇优厚的工作,然后送他到岷尼拉一家贸易行做工。尽管薪金仅有五十元,但母亲并不介意,为的是让儿子在大环境中锻练,为将来的事业积累经验。
龚抱月的远见卓识和坚强意志,对培植孩子们的开拓精神,起了很大作用。在她的帮助下,五、六十年代。周扬、周敏兄弟经营的纺织、土产和进出口贸易,已取得非常出色的成绩。
特别应提到的是在七十年代,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席位,接着是一九七九年中美建交,台湾社会人心惶惶,大量资金外流,而郑氏集团看准这个时机,由郑周敏赴台创办亚洲信托公司,以低廉价格大量收购地皮,兴建居民住宅,后又在台湾建了一座亚洲地区规划最大最豪华的“环亚大饭店”。不几年后,台湾经济出现转机,地产和股票价格大涨,郑氏集团取得了辉煌的收获。据一九八九年九月的统计资料,郑氏集团资产已超过五十四亿美元,拥有数十家跨国机构。仅在台湾就有四十家公司。由郑绵绵经营的亚洲信托公司,一九八八年盈利更成为全台三百家大公司之冠,创下新台币八十亿八千三百万的记录。一九八九年“亚信”盈利,继续保持领先地位。一九九○年,郑氏集团加速了全球性投资步伐。五月份进入了澳洲土地的开发。九月份创设了“亚洲世界加拿大发展公司”,以统领在该国的投资业务。
一九九一年,该集团开始了在中国大陆的投资开发。同年签约的有占地2平方公里的厦门亚世电子工业城。还有总投资额超过100亿人民币的河南洛阳开发区。这个全国首屈一指的投资项目,包括兴建1350间高级套房的五星级“中亚(洛阳)大酒店”,面积达20万平方米的现代购物中心、占地150万平方米的高尔夫球场,大型娱乐中心、金融中心和华侨新村等六大项目。因而,郑周敏被称为到大陆投资最多的华人。
(二)
龚抱月在郑氏集团中,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威,这不仅在于她是家庭中的长辈和事业的奠基人,更重要的是她对事业、人生、金钱有很多精僻、独到的看法,因而倍受尊崇。
例如对于金钱,他经常告诫儿孙:一、金钱的价值不在保有而在使用,不用的钱是死钱,不用的物是废物。二、多不是富,能用为富。用其当用,省其当省。三、人非生而富、富须靠自我努力和智慧、勤奋来获得。四、俭朴是美德,但吝啬不是俭朴;消费是生活所必须,但浪费不是消费。五、如何用钱?自我生活要力求俭朴。社会公益则应慷慨解囊,踊跃捐款。六、财聚则人散,财散则人聚。七、郑氏事业,取之社会,用之于社会。
直到她去世之后,她的这些观点和训条,对郑氏家族的事业,一直起着指导作用。
又如在选择郑氏集团的接班人问题上,她不拘泥于传统观念,选择一位居长者或男性来执掌,而是按其非常精僻的标准来考察和衡量所准备挑选的接班人。她认为,一个人要获得成功,需要三大因素:高超的智力、幸运和慷慨,而郑周敏十四个儿女中,她认为次女郑绵绵最具有这三大因素,所以由她来接班最为理想。果然,郑绵绵近十年来的成绩,证实了祖母的真知灼见。
龚抱月自身生活非常俭朴,但却乐善好施。她经常教导后辈:家族应对所得的祝福而感恩,通过仁爱回报社会。每逢其诞辰,她必亲自到养老院、孤儿院、崇仁医院免费部及其他收容所分发慈善款。她赈贫济病,对贫苦无依的老人和孤儿充满一片爱心和关怀之情。
一九七二年,龚抱月寿辰前夕,适逢菲律滨中南吕宋岛遭受水灾,她即令儿子取消寿庆宴会,谢绝亲朋应酬,把所节约的资金全部捐献给灾民。同时,郑氏昆仲还遵照母命,拨出菲币三十万元,设立“郑龚抱月慈善基金会”。一九七七年,该基金会增加至菲币二百万元,并定名为“郑龚抱月国际基金会”,除每年所得利息全部作为慈善福利捐款外,并逐年增加基本数额,以利长远资助教育、文化、体育和各种社会福利事业。
郑氏家族非常关心菲国的教育事业,一九六八年就为乙中华中学捐建了“抱月大厦”,同时还每年捐献数百万元作为学校及华人社团各种慈善活动经费。前些年,菲华商联总会呼吁菲华富商捐建校舍给贫穷的菲国农村地区,郑氏家族积极响应并为原住居地北甘马仁省捐建了很多校舍。
每值菲国出现灾情,郑氏集团便慷慨解囊,给予有力的支援。如一九八五年和一九八八年二次大飓风,该基金会捐款达菲币贰百万元。
历年圣诞节至新年这段期间,郑龚抱月国际基金会即开始全国性济贫运动。基金会人员不分假日节日,辗转于穷乡僻壤分发礼品,为贫困的民众提供帮助,备受议员、群众欢迎,并受地方官员的赞扬。一九八六年,龚抱月逝世,九天守灵期间,前往致哀者达一万多人。可见其一生广行慈善的举动深入人心。
(三)
龚抱月逝世后,郑氏集团不但全力继续这一颇具意义的善举,而且把该基金会规模扩充得更大,成为一个庞大的国际基金会组织。基金会领导层,除了由环亚集团总裁郑绵绵亲任董事长,郑氏家族长辈郑周扬出任名誉董事长外,特聘社会知名人士、前总理未拉沓为副董事长,前廉政专员刘礼达任秘书长,还有前议员、现任菲律宾女子大学校长敏尼蒂丝等人,共同来管理这个国际基金会。
该会一九八九年度(1988年9月至1989年9月)自菲币一千万元基金中生息一百贰拾万元。郑周扬、郑周敏昆仲特再捐献二百七十三万零七百元,总计菲币三百九十三万零七百元,全部损献给各项慈善教育和福利事业。其中有总统府爱心基金赈灾捐款一百万元,辛海棉红衣主教发展基金会一百万元,菲华商总农村校舍二座廿三万元,以及我国国内教育事业捐款计118个项目。以后,该基金会捐款,逐年均有增加,一九九○年为菲币一千五百六十万元,一九九一年为菲币二千零七万元。
一九八九年九月十日,为纪念龚抱月九十五岁冥诞,分布于世界各地的郑氏家族成员会集于岷尼拉,由基金会董事长郑绵绵主持纪念仪式,并郑重宣布:为实现其祖母“取之社会、用之社会”和“负起社会道义”的遗训,在今天郑氏家族事业已具规模时,决定扩大基金会组织,捐献菲币二十五万亿元,扩充郑龚抱月国际基金会。据马尼拉华文报纸称,这笔折合一亿一千七百万美元的巨额捐款,已超过举世闻名的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一亿美元的数目,是世界最大宗的慈善教育捐款。该基金会拟在郑氏集团投资开发的岷尼拉黄金海岸卫星城,建一座拥有三千张病床的“龚抱月纪念医院”,并为六十个大城市,一千五百六十个城镇提供教学奖金,继续对华文学校捐赠教育慈善基金。
一九八九年十二月,菲律宾发生军事政变,社会动荡不安,经济萧条,人民生活甚为困苦。圣诞节前夕’基金会董事长郑绵绵即指示拨出菲币五百万元购置日用品和食物,分发给菲国贫苦民众,并致函红衣主教辛海绵,请天主教派人协助这项工作。同时,由其伯父郑周扬、伯母王美英、姑母郑淑贤、四妹郑丽丽组织发动其家族成员和在菲机构高级幕僚共二百余人投入这项义举。共购备圣诞济贫礼品七万多份。每份包括白米、罐头、牛奶、面食、T恤及作包装用的学生书包等。据菲报称,这一次不论从捐款金额乃至规模,均可列为菲华社会历来最大宗的济贫活动,备受瞩目。举国对龚抱月国际基金会雪中送炭,扶危济贫的义举,均表敬佩。正如菲律宾《时报月刊》所指出:“郑家秉承故郑龚抱月夫人遗训,发扬傅统中国美德,不仅在菲华社会受到赞扬,也将为中菲两个民族的友谊播下优良的种子。为两个民族共汇一炉,和谐共处作了巨大的贡献!”
龚抱月生前,对家乡非常关心,西厝村民如家中有困难或病灾者,只要写信给她,她都及时给予帮助。早在六十年代,她就寄钱给生产队买抽水机、办工厂、安装电线照明设施。村中不论长幼,均号称她“阿婆姥”。一九八一年,郑周扬应我国政府邀请,来北京参加国庆观礼,顺道回乡,特于西厝村建了一座“郑焕章抱月楼”,并立碑纪念。碑文曰:“余兄弟童年随双亲旅菲定居经商,事业奋展,长期弥留,慈帏乡情关切,乃于故乡建楼聊慰慈怀,敬以双亲名命之:郑焕章抱月楼。”
郑氏昆仲秉承母亲宗旨,对家乡教育及公益事业甚为关心,其热情参与永宁同乡会捐建永宁中心小学校舍及铺建村中石路。捐赠永宁中学教育经费和永宁西厝村民福利基金会经费。近年,又捐资六十多万元重建永宁西厝郑氏宗祠。同时,他们兄弟捐资二十五万元建造的“焕章抱月大道”,亦已竣工。一九九一年,我国发生特大水灾,“郑龚抱月国际基金会”即拨出菲币壹百万元,支援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