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八八年十二月,第七届亚洲烈山五姓宗亲恳亲大会在台湾高雄举行。大会提议:于一九八九年开始组团回大陆寻根探祖。一九八九年四月下旬,首批探亲团已经来临,并受到闽南各地乡亲热烈欢迎。
烈山五姓包括吕、卢、高、纪、许五个姓。何谓“烈山”?原来这五姓的共同始祖均是炎帝神农氏。传说炎帝生于烈山,又名烈山氏,长于姜水,故以姜为姓。后周时,以姜太公最为煌烈,从而成为烈山各姓联宗的关键人物,诸如纪许与吕同源,高卢则从太公分。其实,烈山各姓除了这五个姓之外,应追溯到炎帝的,还有姜、申、封、谢、焦、邱、柯、齐、章……等。计有247个姓氏之多。
目前,台湾烈山五姓将近八十万人。他们的祖先绝大多数是明末清初或以后从福建的泉、漳二府各县移到台湾的,而分布于泉、漳地区的烈山五姓子孙,则要多得多。闽台两地的烈山五姓,具有不可否认的血脉之缘。明清以来,居于台湾的五姓族人为祖国宝岛的开发,立下了不朽功绩。
烈山五姓中的永宁高姓,其祖先何时入闽,又何时从永宁分枝移往台湾?
高姓发源于山东,其堂号主要为“渤海”。唐末,有一个河南光州高钢(字一清),因避战乱携眷南下,先寓潮阳,复抵漳浦,最后择居福州怀安夙岗。其五世孙高于后周时奉檄守泉州军殉节,赐葬晋江安海,其子高镔、高镒遂定居安海,成为望族。此派子孙于宋代科举很有成绩,宋时安海中进士者六十人,高姓即占五十八人。其中著名者有高惠连,宋咸平二年进士,曾任泉州知府。宋理学家朱熹曾到高氏宗祠中赞书“有继”二字,故族人中也有以“有继”为其堂号。
永宁高姓始于高佑(讳从,字长铿,高纲之十九世孙)。于明朝中叶自安海迁来外高村,是为霁江衍派之始祖。后又有高氏族人由霁江分居于永宁、梅林语、沙、尤穴、高坑、许坑、潘山及台湾等地,另有一小部份回到安海祖居地。高姓入闽至今已历四十世。据族谱记载,清初永宁之高奇枢等人系高姓早期往台的移民。(节录叶恩典“闽台烈山五姓”一文,最后一段由高武篇先生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