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数字资源 > 泉州文史资料全文库

石狮市基督教概况

发布日期:[2016-08-16] 阅读人:1637  字号:      
基督教是奉耶稣为救主的各教派的统称,包括天主教、东正教、新教和一些小教派。公元一世纪,基督教发源于西亚的巴勒斯坦,以后逐渐流传于整个罗马帝国,并向世界其他国家发展、成为与佛教、伊斯兰教并称的世界三大宗教。该教崇信上帝创造天地并主宰世界。认为人类从始祖起就犯了罪,并在罪中受苦,只有信仰上帝及其儿子耶稣基督才能得救。 石狮基督教中,有“中华基督教会”、“基督徒聚会处”和“安息日会”等三个教派。它与佛教并列为我市两大宗教。 (一)中华基督教会 我市中华基督教会来源于厦门长老会,属英国伦敦基督教长老公会加尔文宗。 一、历史沿革: 唐贞观九年(公元635年)基督教聂斯脱利派由波斯传入我国,称为“景教”。唐太宗为其建波斯寺,信徒日众。玄宗、代宗均崇奉其教,流行二百余年,至武宗会昌五年(公元845年)朝廷下诏禁绝佛教受波及而中断。元代,天主教和聂斯脱利派又传入,元亡又中断。明万历十年(公元1582年)中俄签订《怡克图条约》,沙皇派俄罗斯正教人员进入我国活动。新教各派在鸦片战争前后也陆续传入我国。清道光廿年(公元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帝国主义列强争相瓜分中国,1842年,迫使清政府签订不平等的《南京条约》。从此帝国主义列强打开中国大门,开始殖民掠夺。基督教就在这种特定的条件下传入我国并发展起来。1842年基督教由英、美两国传教士传入我省厦门。咸丰六年(公元1856年)传入晋江安海。同治五年(公元1865年)由安海郑爽等人传入我市祥芝,时有许瞈、蔡清、周前和许诚等人入道。由安海派郑爽、吕古虔、吕逢时等人相继来石主持讲道。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深沪乡民因渔船被法国水兵抓扣而冲击教会,即迁深沪支会于永宁。由安海牧师陈甘泉、祥芝传道吕逢时到永宁传道,租北门董金锭民屋为支会会址。1955年永宁建军事工地,教堂迁往坑东村,至1960年重返永宁。1889年,安海传道吕古虔来石狮大舍街租一店屋设立宣道堂传道。时有十三岁少年蔡金钗接受洗礼,后带动全家入教。1890年,祥芝支堂在前山村建立我市第一座礼拜堂。1891年祥芝、永宁、石狮三个支会和蚶江从泉州堂会分出,成立祥芝堂会,聘陈名标为牧师。1892年,祥芝堂会在蚶江建立支会,租前按杨乐荣民屋为教堂,聘张金印为传道。1922年永宁、石狮二个支会拼成立永石堂会、聘高萃芳为牧师。1907年永石堂会分别成立石狮堂会(教徒61人)、永宁堂会(教徒75人)同时聘请许锡慧为牧师。石狮堂于1908年建立新街(现属晋江市龙湖镇)支会。1925年建立塘市(晋江罗山镇)支会。1946年建立玉浦(龟湖)支会。永宁堂会于1941年建立西岑支会,聘何和平为传道。 解放后,1950年广大基督教徒热烈响应“三自”爱国革新运动,实行自治、自养、自传的独主自主办教的方针。同年,晋江县成立“三自”革新筹委会。我市永宁堂会牧师孙迪生、石狮堂会牧师张其南分别于1950、1953年当选为筹委会主席。从此教徒日众、1956年高峰期,我市计有教徒309人。 1966年“文革”开始,大部份教堂被占用,无法进行正常宗教活动。1981年后福建省、泉州市先后批准开放石狮、祥芝、永宁、蚶江、厝上、五个教堂,恢复了教徒的正常宗教生活。1990年6月15日召开石狮市第一届基督教徒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石狮“三自”爱国会和基督教协会,并挂牌开展工作。 二、组织机构 我市五个中华基督教堂会、均属中华基督教协进会。1929年修改章程、把组织机构分为五级,即:总会、大会、区会、堂会、支会。 总会:全国最高领导机构。 大会:一个省、或一省内几个地区的领导机构。我省设有厦门、福州二个大会。 区会:一个市(地区)的领导机构。 堂会:一个县(市)的领导机构。可据情况多设几个。 支会:教会的最基层组织。隶属堂会。 总会、大会设有常务机构,分别负责辖区事务。总会每五年召开一次会议,大会每届四年,区会每届三年,堂会每年召开一次会议,主要是对堂会的教务及收支帐目,进行检查汇报和监督指导。目前,我市堂会设“长执”会,也有设堂管会,或即有“长执”会也有堂管会。设长执会的堂会,长老偏重于教务、执行则重于日常事务。堂会每年召开一次会议,总结一年工作,并向区会报告。 设立堂会必备如下条件:一是有廿五人以上的教徒;二是经济上独立;三是有二名长老、四名执事;四是有经济能力聘请牧师;五是有自建的礼拜堂。我市各堂会目前牧师和“长执”均空额。 三、经典、教规、礼仪 基督教的经典是《圣经》,分有《旧约全书》与《新约全书》两部份。 《旧约全书》是《圣经》的第一部份。从“创世纪”起,至“玛拉基书”的预言以利亚奉遣而止。包括《律法书》、《先知书》、《圣录》三部份。 《新约全书》是《圣经》的第二部份。从“马太福音”耶稣家谱起,至“启示录”的“警诫增减”的“预言”止,包括“使徒行传”、“福音书”、“使徒书信”、“启示录”四部份。还有《圣经》的辅导书刊《天风》等。 基督教的教规有十诫:一,崇拜唯一至尊上帝,不可拜别的神;二,不可制造和敬拜别的偶像;三,不可妄称上帝名字;四,须遵守安息日为圣日;五,须孝敬父母;六,不可杀人;七,不可奸淫;八,不可偷盗;九,不可作假见证陷害他人;十,不可贪恋别人的妻子和财物。 基督教礼仪很多,简举几例如下: 1、洗礼:教徒的入教仪式,是由牧师主持的圣礼。分有“滴礼”和“浸礼”两种。中华基督教会常用滴礼。行礼时,由主礼牧师给受洗者额上倾注小量清水,让水从额上流下,并口诵规定的经文。认为这是耶稣立定的圣事,可赦免入教者的原罪和本罪,并赋予“恩宠”和“印号”使其成为教徒。 2、礼拜:基督教徒主要的宗教生活。他们认为耶稣基督是在星期日复生的,故称为“主日”,在这日举行礼拜。内容包括祈祷、读经、吟诗、讲道等。习惯在教堂中举行、由牧师或傅道员主礼。 3、圣诞节:每年的12月25日。也称“耶稣圣诞瞻礼”、“主降生节”,是该教重要节日之一。为纪念耶稣诞生而制订。 4、降临节:又称“将临节”,圣诞节前第四个星期日起,至圣诞节止。 5、复活节:又称“耶稣复活瞻礼”、“主复活节”,也是该教重要节日之一。规定每年春分月圆后的第一个星期日为此节日。 6、受难节:纪念耶稣受难的节日。在复活节前的星期五。 四、经济状况 石狮中华基督教会的经济来源解放前有三条渠道:一是接受外援。包括西差会和海外华侨教会及其教徒的资助;二是本会广大教徒的奉献;三是部份房地租金。1950年实行“三自”办教后,摆脱帝国主义的资助和操纵。教会经费由教中信徒自愿奉献。目前奉献项目有:感恩献、四季献、主日献、特别献、慈善献、月季献、修筑献和“三自”爱国献。此外、还有旅居海外的华侨会友及企业界信徒的奉献和捐款。如逢修缮教堂、添置设备以及重大庆典、节日,教徒都有奉献和资助。 五、创办教育、医疗事业、培养人才 1910年,石狮堂会创办“育龄小学”后又创办幼稚园、该小学即现在石狮市实验小学的前身、1914年永宁堂会创办“育元小学”;解放后并入永宁中心小学。蚶江堂会也先后创办“笃初小学”和“培正小校”。 1911年杜宗景、苏欢喜夫妇在石狮开设药房,首先运用西法接生。永宁周永年、周永渊和石狮陈元生等名医也先后开办西医诊所。抗日胜利,我市的西医绝大部份是基督教徒。解放前后我市的名医王庆祥、蔡友全、柯婉珍(女)、伍惠源、杨洛育、牙医张性初等,均是基督教徒。 由于我市早期信教者、大多数是比较有文化知识的人士,因而,对人才培养十分重视,如发现聪明又勤奋好学的有志青少年,就加以培养、造就成才。我国著名的物理学家谢玉铭教授(我市祥芝赤湖村人,后移居蚶江)从小学至大学都是教会培养的。 六、反帝爱国、维护世界和平、为社会作贡献。 1900年我国基督教徒开始觉醒,开展自办教会、排斥洋教的反帝爱国运动,得到全国广大基督教徒的响应。1906年俞宗周首先在上海成立“中国基督教自立会”;谢洪质也在上海建立“中华基督教会”。1921年闽南在厦门的三大教派,也积极响应,参加“中华基督教会”。1927年十七省的代表在上海召开大会,成立“中华基督教协进会”全国总会,选举诚静怡为会长、许声炎为副会长。1929年总会修改章程,取消外国人差会代表。掀起反帝爱国、独立自主,自办教会的高潮。 1942年、闽南大会在同安县城召开记念基督教入闽一百周年庆祝大会。大会主席,中华基督教总会副会长、晋江金井堂会牧师许声炎倡议教会实行自主、自养、自传独立办教主张,受到与会者的热烈赞同。 1950年开创的“三自”革新运动,结束了外国人控制中国教会的时代。 朝鲜战争爆发后,全国广大基督教徒,热烈投入“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运动。中华基督教会各级教会均发动广大教徒积极投入捐献飞机、大炮的捐资献款运动、仅石狮堂会就捐献人民币八百六十四万四千元(旧币)、可购黄金近十两。 解放后、我市基督教徒,绝大多数拥护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爱国、爱教,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作出一定贡献。据石狮堂会。1956年的调查:在该堂的二百一十二名教徒中,蔡国雄等八人参加人民解放军,施淑琼等五人当选各级人民代表,黄荷泉等七人当选妇女代表,林秀玲等五人当选为华侨代表,蔡兴柄等十二人当选为基层干部。牧师张其南等八人被聘为民校教师,蔡美英被评选为民师模范。 七、教会现状 1978年10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落实了“信仰自由”的宗教政策。从1981年起,先后批准开放石狮、祥芝、永宁、蚶江和厝上五个堂会,使广大教徒恢复了正常的宗教生活。石狮建市后,1990年6月15日召开了石狮市基督教首届代表大会。成立“石狮市基督教三自爱国会”和“石狮市基督教协会”选举产生“两会”十九位委员,九位常务委员。施天侨当选基督教“三自”爱国会主席兼协会会长,庄伯鸿当选为“三自”爱国会副主席,王聪渊为协会副会长,现全市有基督教徙七百多人。 (二)基督徒聚会处 一、历史沿革 1920年初,福州中华基督教中,以倪托声为首的一些人对《圣经》持不同见解,脱离而出,成立基督教聚会处,成为一个地方性教会派别。开始教徒甚少,而被称为“小群派”;又因为没有固定教堂、把临时聚会地点称为聚会处(所)。这就是后来成为正式教派的“基督徒聚会处”的来由。 该教派传入我市是1934年春节期间。当时蔡志崇回原籍祥芝过年,在女教徒蔡秀玉家中向蔡志升、蔡景峰等人讲解《圣经》时把聚会处比成小亚西亚的“非拉铁拉”说此教派是七个教会中完全按《圣经》真理行事的一个正确教会,称信耶稣的教徒是弟兄姐妹等等。蔡等三人即脱离了中华基督教,以蔡秀玉家为会所进行聚会、成为我市第一个基督徒聚会处组织。因教务不振、1937年聘“中华”女传道林敏之为其讲道、迁址于蔡富治住宅为聚会点;八十年代,又迁至祥渔村信徒邱璇璇家为聚会点。现有信徒廿余人,负责人蔡景峰。 1937年,石狮蔡贡元、蔡振德等也脱离中华基督教,组建石狮基督徒聚会处。会址设在陈元生疹所。1950年教徒杜尊沛献地半亩,吴仁杰捐二百五十美元,杜尊安捐一百一十美元,在民生街营建石狮基督徒聚会处。负责人蔡贡元。1954年有信徒十八人; 1956年发展至一百七十人。1958年会所被医药公司占用(1987年落实党的宗教政策,赔赏二万元),教徒暂租现实验小学旧教室而继续聚会。1992年,旅菲教友施天津捐款数十万元,在新源坑购买一间三层店屋,作为聚会场所。 1953年、盛芳传和刘文俊,通过永宁中华基督教牧师孙迪生,会同教徒周永年等人建立基督徒聚会处,发展信徒廿多人,1956年负责人孙迪生。后刘文俊、盛芳传被捕判刑,聚会处停止活动。 二、组织结构 基督徒聚会处,1956年前,分为“众使徒”、“使徒”和“长老”三级,负责管理信徒,总领导为福州鼓岭“执事之家”和厦门柯怜悯。我市的直接领导是泉州王××;1981年落实宗教政策后为倪守仁。 据1951年石狮基督徒聚会处报告、内部分工有:传福音探望、传福音司库、传福音司帐,传福音音乐、探望整洁、探望招待、文书音乐等。 1953年,福州聚会处,指使各地要根据情况,划分几个角落为“家”的基层组织,设立正、副家长,负责“一家”的教务,做好巡家传达等工作。 1956年混在聚会处的敌对份子被打击后,教徒聚会活动由公开转为秘密的家庭聚会。1987年落实党的宗教政策,才恢复正常的宗教活动。聚会处不设带职称的神职人员,主持教会负责人称“负责兄弟”,男女信徒之间互称“兄弟”、“姊妹”,以示教内一律平等。 三、经典、教规、礼仪 聚会处自称:一切按《圣经》行事,是基督教中的属灵派,余者均属宗教。《圣经》是他们唯一的经典、别无烦杂经文。宗教思想着重于“天堂”与“地狱”论,认为信主就能得救,得救者、灵魂得以升“天堂”,与上帝同享永福。相反,不信基督,不悔改者,死后灵魂堕入“地狱”,永遭沉沦。 聚会处没有牧师制度和神学训练,教徒不分职务高低一律平等。“神职人员”均属义务,没有薪金待遇,共享教徒生活。同时,要求教徒不可有淫荡、贪婪、拜偶像、辱骂人、酗酒、勒索他人财物等行为。犯者经劝告不听,即开除出教会。 宗教活动仪式有:浸礼、蒙头、擘饼和按手四种,均示对主的虔诚。 浸礼:新教徒入教仪式。由有一定威望的负责人为主礼,口涌规定的经文,引领受浸者全身浸入水池中,片刻即起,象征受死埋葬又复生。 女人蒙头:表示女人无出头之意,女教徒为了“天使”的缘故②在头上应有属于男人的表记。故后来女教徒参加聚会、必须头蒙手帕。 擘饼饮杯:是纪念“主”的仪式。饼表示主的“肌肉”,酒必须葡萄酒,表示主的“血”。吃饼饮“血”,即告诫教徒不要忘记主的恩赐。必须在礼拜日举行。除违反《圣经》规定行为外,所有受浸教徒不分种族、贵贱和男女老少,均享有擘饼饮杯的权利。 接受按手:由神职人员或较虔诚的信徒,把手按在受按人头上,以示使其圣灵充满。 基督徒聚会处,无特定宗教纪念日。正常只进行礼拜日和家庭聚会。把礼拜日视为主日,以擘饼方式纪念耶稣。礼拜日多数在教堂内举行,部份远离教堂的可在自己家中或附近聚会点进行。内容一般是:唱诗、祈祷、读经和擘饼。但着重于“见证”,认为这是主的圣验。聚会可根据需要而定,主要有: 1、传福音聚会:讲道人根据经典内容,对未入教的人讲授信教的道理。 2、讲道聚会:又称造就聚会,“工人”根据《圣经》内容,随时都可以聚会讲授崇拜道理。 3、擘饼聚会:在聚会结束之前、主持人拿一个由面粉煎成的饼和一杯葡萄酒,分别给聚会的教徒饮食,以示纪念耶稣。参加聚会的只限于受浸后的教徒。同时,必须在礼拜日举行。 4、祈祷聚会:这是与礼拜相关又非礼拜的一种宗教仪式。指教徒在今世、来世得到某种慰籍、而向主祈求、感谢、赞美。主要是先唱诗,后由参加聚会的人念随口祷词,并伴随一些类似礼拜的动作来表示。时间和对象不受限制。 5、交通聚会:也是与礼拜相关又非礼拜的宗教仪式。通过唱诗、祈祷及主持人读经后,参加聚会的人均可互相交谈信主的体会、《圣经》的真理等。也可作见证,时间、地点,对象均不受限制。 6、受浸聚会:向准备入教的人,讲授受浸的道理而后施行浸礼。 四、经济状况 我市基督徒聚会处的经济来源,解放前有三方面:一是外援,包括外国教会,旅外华侨教友的捐款援助;二是国内兄弟教会和工商界资助;三是信徒和募道友的奉献。其经济收支无专门人员管理,从不公布帐目,也不给教徒查询。实行“三自”办教方针以来,主要依靠信徒奉献,经济基本自给自足。据1951年11月石狮基督徒聚会处的收支报告:土改前每月收入人民币七十五万元(旧币):折大米五百市斤;土改后每月收入一十万元(旧币)折大米一百六十斤;并附说明:“可自给、自养经济无忧虑。 自1956年打击隐藏在聚会处中的敌对份子后、石狮基督徒聚会处的负责人,对外来“交通”串联活动持慎重态度。1983年2月16日“呼喊派”反动组织策划的闽候尚干“同工特别会议”,就不去人参加,没有上当。而个别乡村不加思索受骗上当,造成不良影响。 1987年落实了党的宗教政策,恢复了广大信徒的正常宗教生活。现有信徒七十余人,分布在石狮、祥芝两处。1990年6月15日召开“石狮基督教首届代表大会”,他们选五名代表参加大会,信徒陈鸿恩、周清俊分别当选“两会”常务委员和委员。 基督复临安息日会 基督复临安息日会(简称:安息日会)是基督教新教派别之一,为基督复临派和安息日派的综合性派别。十九世纪四十年代产生于美国。他们认为基督即将再次复临人间;主张遵守“第七日”(即星期六)为安息日的规定故名。此教派视世界所存在的各种危机、动荡不安和各种新发明,均为“世界末日”将到的时代征兆。主要流传于美国,二十世纪初传入我国。 1903年由美国传入我国陕西宝鸡,随后传至上海并在上海建立安息日会全国总会。 1907年我省长泰县原中华基督教会牧师郭子颖接受安息日会的观点,并在龙海县卓港建立聚会点,继而发展到厦门鼓浪屿,此后便演变为我省安息日会的闽南区会。 1908年郭子颖到泉州,协同原中华基督教徒陈祖显、何子凤、蔡连城等人建立安息组织,在花巷新炉埕、通政巷等地租借房屋为聚会场所。1930年教徒有较大发展,集资在承天巷购买地营建教堂,并创办“敦品小学”。抗日期间,教堂、学校均被日机炸毁,聚会场所迁往新门街。1947年在原地重建教堂。负责人先后有:郭子颖、郭金城、陈清德、任世光、郭俊德和廖耿德。 1950年安息日会发展到石狮市,但未建立组织,只有少数人参加。据1989年12月调查,我市从1950年以来,参加洗礼的教徒有十一人,他们除每季度集中到泉州安息日会教堂参加“守圣餐”聚会及每年春节集中到教堂参加“感恩”聚会外,每周六均在自己家中守“安息日”聚会。 安息日会有其国际组织,名为“全球总会”,设在美国,我国设有“中华全国总会”。我省设有闽南、闽北二个区会。闽南区会设在厦门鼓浪屿,闽北区会设在福州。管辖各县市的教会(堂)的教务。1958年,基督教各派联合后,取消“全国总会”,加入基督教“三自”爱国会。该教派在各级教会中,均设牧师、传道、长老和执事等神职人员。 安息日会与基督教其他教派同信奉《圣经》,但理解不同。他们不相信人死后,灵魂会“升天”、只承认人死后肉体得救,强调“末世”论,认为世界已近“末日”,耶稣基督即将再次“从天降临”。 安息日会的教徒每周均要守安息日礼拜,其程序是:吟诗一一祈祷——读经——讲道一一祈祷。还规定: 1、每三个月要集中到教会过一次“守圣餐”聚会,仪式与中华基督教相似,但在“守圣餐”之前,教徒均要互相帮助洗脚,以视教徒中的友爱。 2、每年春节,教徒要集中到教堂参加过新年感恩聚会。 3、凡募道友入教,洗礼仪式要在教堂举行。 以上三项均得由牧师或长老主持。 4、禁食(诫食):凡水中无翅和鳞的鱼、贝壳类的水产品不能吃,其他可以。猪、乌鸦、鹞、鹰不能吃,各种牲畜的血也不能吃。 该教派规定的安息日,是指星期五下午太阳下山起,至星期六下午太阳下山止。在这段时间内教徒须停止一切工作,以守此日。 安息日会的经济收入,主要来自安息日会全球总会的资助和信徒的奉献。其收入不多,故教徒发展缓慢。 另者,据晋江县宗教资料记载,天主教曾在石狮建立“圣母厅”,因信徒甚少而自废。又据陈宣、郑耀绘制的《清代永宁环城图》。在永宁城南门的龙舌西北、天后宫西南地位,标有“天主教堂”,这就说明历史上石狮、永宁均有天主教。但两者目前均无资料,难以考证。 在编写此份材料中,得到石狮基督教三自爱国会常务副主席庄伯鸿先生和石狮基督教协会副会长王聪渊先生的指导和支持,借此鸣谢! 石狮市基督教“两会”成员列下 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副主席庄伯鸿 基督教协会副会长王聪渊。 说明:1990年11月主席兼会长施天侨因病死亡 1990年11月至今1993年5月、一切“两会”工作由常务副主席庄伯鸿及王聪渊副会长共同负责。 附表一:石狮市基督教概况表 附表二:石狮市中华基督教徒分布情况表  教牧负责人 附表三:石狮市中华基督教牧师任职一览表 石狮市基督教会负责人及教牧人员一览表(1981-1993) 填表人 庄伯鸿 1993.520 (插图作者:庄伯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