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有纲(生卒未详),字用谦,号豫庭,明代后期泉州永宁卫(今石狮市永宁镇)人。据道光《晋江县志》记载,有纲自幼聪慧,“五岁能作斗大字”。青年时代,勤奋好学,却不热衷于科举。因此,“长为诸生,屡蹶屋场”。有纲遂弃文习武,以求立足于乱世(指当时倭寇时常搔扰沿海地区)。“梅花香自苦寒来”,经过几年的潜心磨砺,有纲武艺高超、精通韬略。万历年间(1573~1620年),有纲参加武举,果然不负众望,“捷武闱,联登进土,殿试第三人”(《晋江县志·选举志》)。
陈有纲中了武进士后,授职南直荻港守备。荻港地理位置很重要,“上距池州(治所在今安徽贵池),下据庐州(今合肥)、太平(今当涂)”。有纲上任时,那里的治安很乱,“群盗出没,私盐巧脱”。陈有纲克己奉公,日夜为整顿地方治安而操心。经过一番经营,荻港一带,政通人和。
万历末年,陈有纲以政绩显著,“改任广东督标都司,委署南头副总兵官”。有纲上任后,发现广东沿海积患已久,海防松弛。便尽心竭力,整治军纪,操练士卒,增设器械,修葺工事,海防力量为之一振。有一次,大批倭寇纠集一百多艘船,“突入内洋”,气势汹汹。陈有纲一接警报,立即率领所部,开赴前线。有纲身冒矢石,冲杀在前,“发炮先登”。士卒以一当十,奋勇杀敌。经过一番激烈的战斗,陈有纲所部“斩(敌)首百颗,东南一路倭寇荡平”。
不久,陈有纲以家中双亲年老无依为由,辞官回归永宁故里。在家乡,有纲从不排官架子,为人随和,“迎养伯父母,俸余悉分二弟”。初次与有纲见面的人,都想不到他是威名远扬的总兵官。后,陈有纲卒于家。
按照《明会典》例,陈有纲的政绩可佳,“应赐谥赐葬”。但是,明末“朝家多故,不及题达”。清代黄鸥湄曾为陈有纲撰写一篇小传,收入道光《晋江县志·补遗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