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宁,别称“鳌城”,为明朝的一座著名抗倭卫城。此地风光旖旎,人文璀灿。历代以来,民间文艺活动非常活跃,如词苑诗社、南音北管、梨园戏班,及至近代的阅书报社、灯会谜坛、新潮剧运、锦歌什音,无不显示着滨海古城的文明风貌。
据称,清末永宁灯谜活动颇为盛行。每逢佳节,在城隍庙或慈航庙,均曾举行大型谜会。相传庙中置一大鼓,凡有人猜中者则捶鼓三通,以示中奖。如今许多老人还津津乐道一则小故事:有一次谜会,在庙门口悬挂一条甘蔗,欲猜一俗语。一连三天,没人猜中。恰好一老翁进庙,不经意脑袋撞上甘蔗,连呼“呣知(栽)头,呣知头!”想不到坛上鼓响,因栽种甘蔗乃用蔗尾插种而不用带根之蔗头入土,故此谜底正是“呣知(不栽)头”。主持人当场奉以甘蔗为赠,引起一场轰动。又有一次,大奖谜面挂出不多时即被人摘取,有个叫“猫大”者,颇不为然。他说:“大奖者,大多要经得起琢磨,又要耐人回味,如此轻捷便被猜中,有啥意思?”主持人灵机一动,立即贴出一张大奖条目:“威慑鼠群”,猜本村人名一。不多久,此人高声叫道:“猫大自必惊煞老鼠,此谜底当是我猫大无疑!”观众无不同声喝彩。可见当时谜会,民间同乐的气氛颇为浓烈,故谜会活动之时,无不人头擢拥,风靡一时。
民国年间,永宁灯谜活动更趋普及。每逢元宵十五或中秋月夜,常有商家于门口挂花灯或扎挂纸鳌山,以为庆贺;同时还在灯上贴有若干谜条,以吸引游人。猜中者赠与本店货色,如饼店赠饼,“广东店”则赠送小百货,年年岁岁,鲜有间断。其间较有影响者,当推行实小学校庆谜会,系由林谋板先生主持。本镇及外乡前来猜射或看热闹者甚众,可谓盛况空前。迨抗战胜利,1946年中秋,高武皓先生曾于顶街泰安药房门口,举行过一场较大型谜会。翌年中秋,又与张清泉先生于慈航庙共同主持过一场谜会。当晚,月色皎洁,汽灯眩目,人声鼎沸。有一个大奖曰:“九个面,十九条脚,七个卵泡”(猜一用具),谜底:八仙桌。虽未尽妥贴(应连桌边坐有“八仙”才能理解),但俚俗味甚浓,至今仍脍炙人口。
新中国成立后,永宁的灯谜活动始于1959年。时值大跃进年头,全国群众性文化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那年年底,我从南安机器厂回家乡过年。在公社负责统计工作的郑清耀先生,前来与我联系,说公社准备正月初一、初二搞一场“新春谜会”,初三组织一场赛诗会,请我出来主持。我便忙了几天,编了四百多条谜目,会同郑清耀、李显扬、陈焕宣、白正聪等人,在顶街文化站举办了解放后永宁的第一场谜会。
那时,制谜比较浅现,用的格式也不多,但继承了先辈传统,较注重地方特色,如“朱赦爷”,猜俗语一。谜底:“小()神”;“放天地炮”,猜永宁地名二(谐音),谜底:“顶、下亭”,很受群众欢迎。尽管那时奖品轻微,仅是四根香烟、几颗糖果或一支铅笔,头奖也不过是一个热水瓶,但聚集猜射的人真不少,把整条街道挤得水泄不通,主持人常要站在一张凳子上,方能顾及整个会场。
此后连续八年,永宁每年都举行新春谜会。我们亦乐此不疲。不过,由于文化站(以后改名“永宁中心俱乐部”)移到中街,谜会地点也随之下移。
“文革”期间,永宁灯谜活动整整停了9年,1976年春节,曾聘请郭天从先生来永宁主持过一场谜会,地点在下街供销社门口。1977年,李天锡先生负责永宁公社文化站工作,又邀请我出来主持永宁春节谜会,地点移到菜市。过后还印出了永宁第一本灯谜集。内容包括当年春节灯谜选,还有一些民间谜语和灯谜廿四格介绍。其后,来了高永清及王善德两位很好的合作者,每年春节,永清先生自三明归来,善德先生也从香港返乡。每次聚首,总要泡上几夜,出几百条谜语,以应付节日谜会所需。永清先生擅于提炼、修饰、精雕细琢;善德先生,则长于乡土俗语,迭出怪招。他俩为永宁谜苑的缤纷多彩,作出不小贡献;而在谜会的组织工作方面,我们的老搭档李显扬、郑清耀、尤应望三位先生,年年春节,辛勤经营,功不可没。
“文革”后十多年间,永宁镇灯谜活动发展迅速。辖区各村,如港边、梅林、外高、金埭、郭坑、每逢新春,均曾举行谜会。又如本镇离退休干部办公室等单位,亦每于“七·一”、国庆等节日举行猜谜活动。城隍庙还于1991-1993年连续举行三届元宵灯谜会。观灯赋诗,赏月猜谜,各尽其兴,盛况空前。另外,在灯谜形式上,我们力求生动多样。记得有一次,在案上摆一堆花生,令人作一动作,猜一俗语,并标明猜中即以此物相赠。此谜摆出大半天,没人猜中,后一老妇路过,当场剥开花生,曰:“离壳离核”,然后将花生取去,全场一片惊呼,传为美谈。为提高儿童对猜谜的兴趣,开掘儿童的早期思考能力,我们还举办过“儿童谜语专场”和“儿童智力竞赛”。这一时期,永宁谜坛虎将频出,人才济济,如何敬锡、高云鹤、李德生诸先生。他们不但才思敏捷,精于猜射,屡在各种谜会夺冠,还善于制谜,经常为我镇谜会提供许多佳作。嗣后,谜坛新秀苏荣灿、陈永康也脱颖而出。在晋江县1988-1990年连续三届侨乡谜会中,永宁代表队先后赢得过团体优胜第一、二、三名。特别是苏荣灿先生,多次参加省或全国性谜会,均获优异成绩。他还于1988年编成个人谜集《鳌城虎踪》,与全国谜友广泛交流,颇得佳誉。
在开放改革大潮中,企业文化异军突起。永宁企业灯谜之花更是一技独艳,其最具代表性者当推永宁夏威移凉垫厂董事长高云鹤先生。自1990年起,高先生于每年春节,连续数年,独资创办“夏威移谜会”,或一天、或二天,鲜有间断。其谜作诙谐活泼,颇见特色。1991年5月,他还自费四万多元举办首届夏威夷杯灯谜大奖赛,登《福建日报》和《泉州晚报》,公开对外挂猜,头奖本田125C摩托车一架,其重奖为海内外所瞩目。1992年6月,又独资续办第二届夏威夷杯大奖赛。在初赛函猜中,有国内300多人参加猜射,除选出50名优秀射手外,还特别邀请前12名优胜者前来石狮决赛。设特等奖1名(奖20寸遥控福日彩电一台),一等奖2名,二等奖3名,3等奖6名,成为全国灯谜界之一盛事。
近年来,我镇越来越多的人爱上灯谜这种怡性益智、雅俗共尝的民间文艺形式。为更好地切磋谜艺,他们自发组织,每半个月一次聚会,各人把一段来习作拿出来互相猜射,共同探讨,为永宁谜苑吹进了一股清新之风。
为繁荣发展灯谜这种有益的传统文艺活动,在有关部门及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永宁镇于1995年10月9日成立了“鳌城谜社”。同时选出首届理事会成员及领导机构。苏荣灿当选为社长,副社长李锦聪、李德生。李显扬任秘书长,副秘书长曾文安、陈永康。笔者也被聘为“名誉社长”。我们深切期望,永宁谜苑在新一辈俊彦的领导下,将更富于朝气和青春活力,促使永宁灯谜事业长盛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