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狮市实验小学,曾被誉为我国教育战线上一面不褪色的红旗。早在1962年,该校(前身“石狮中心小学”)就荣获国务院授予的“全国儿童工作先进集体”光荣称号。开放改革以来,该校认真学习、实践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精神,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学校全面工作发生了质的飞跃,取得丰硕成果。自1981年以来,先后十多次荣获了教育部(国家教委)、团中央、全国总工会、福建省人民政府的表彰及授予的各种荣誉称号。还有司、厅一级的表彰二十多次。一所学校,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获得如此众多,如此高级别的表彰及荣誉,在全国教育界中并不多见,在我省更是绝无仅有。
(一)
石狮市实验小学,可以说是一所古老而年轻的学校。说她古老,是指她前身创办于1909年,至今已有九十二年的悠久历史。说她年轻,是指它1988年11月才改为今名,也只有十三年的时间。
清代末期,闽南侨乡竞相创办新式学校。清宣统元年(1909年),在石狮新华礼拜堂内创办了教会学校“育龄小学”,这就是现在石狮市实验小学最早的前身。当时学生虽仅有七人,影响却很大,她标志着旧时代的私塾将走向结束,开创了石狮地区创办新型学校的先河。随后,该校屡经变迁,数易校名,但是,学校在挫折中坚持下来,并逐渐扩大、发展,至1949年,该校已成为一所生员200多的完全小学。
新中国成立后,石狮侨乡教育迅速发展。1952年,石狮镇内的育龄、爱群、鼎新三所小学合并为“石狮小学”,校址设在新华路尾(今实小教师楼)。1954年,成立学区建制,改名为“石狮中心小学”,此校名一直沿用至1988年10月。1964年学生已有1600多人,教师60多人,被列为省的重点小学。石狮建市后,经石狮市人民政府批准,于1988年11月将“石狮中心小学”升格为“石狮市实验小学”。
早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石狮市实验小学的前身“石狮中心小学”就在全国教育系统颇负盛名,曾荣获“全国儿童工作先进集体”、“全国小学田径通讯比赛”第二名;学校红领巾艺术团参加全国文艺会演,受到朱德、周恩来等中央领导的亲切接见。“文革”中,该校惨遭破坏,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才得到第二次的新生。开放改革以来,学校的教育、教学全面工作成果累累,成绩斐然,成为我国教育战线的先进典型之一。
(二)
“针对侨乡特色,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是石狮市实验小学的特色。这一特色,经过了20年来的实践,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中国教育报》、《光明日报》、《辅导员》杂志及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先后介绍了该校这一特色的成功经验。
石狮市实验小学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德育工作的核心,从时代的高度、历史的责任,本校的实际和侨乡的优势出发,确立了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德育工作的切入点,以少先队活动为载体,构建“针对侨乡特点,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为主旋律的德育工作体系。在少先队工作中,寓重大爱国主义教育主题于生动活泼的活动中。如该校首创的“我爱社会主义祖国”假设旅行,“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党史寻踪等主题活动,已成为全国少先队的经典。
该校坚持每学年围绕一个大主题,开展一系列的教育活动,使活动系统化、立体化,增强教育的效能。如组织学生访问老红军、老干部、港台归侨,参观中外合资企业,调查了解家乡的巨变等活动,通过看、听、讲、唱,让学生体会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教育学生把个人理想同国家的前途命运紧密结合起来。1981年,该校少先队被团中央评为“全国红花集体”。1984年,经党中央批准召开了“全国第一次少先队辅导员,队员代表大会”,该校总辅导员王人秋、少先队员黄瑞贤成为大会代表,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会上,该校被团中央、教育部评为“全国少先队工作先进集体”1985年在全国“创造杯”竞赛中获四个奖杯。1988年获全国“红旗大队”称号。
近年来,少先队组织对“雏鹰行动”和“手拉手”活动,进行了多方的探索与实践,引导队员体验社会生活,同时深化富有侨乡特色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在“雏鹰行动”方面,开展了“雏鹰争竞”、“五自”、“假日小队”、“启明星”、“百花园”等活动,戴琦琦、蔡芳菲等一批队员在“五自”知识、“红读”、“队的小建设”竞赛中获奖。林凉凉98年赴京出席第五届全国青少年“爱祖国讲文明”读书表彰会获“特别奖”。陈崧、谯琦、林凉凉、张瑜琳参加闽赣苏淅皖湘津“六省一市”少儿电视台在石狮“黄金海岸”拍摄的《预备——砰》竞赛活动,成绩获“福建赛区”即“六省一市”总分第一,为省、校争得荣誉。“侨乡勇敢的雏鹰”、“走访‘因特网’俱乐部”、“为下岗父母分忧”等一批中队主题活动,在参加全国和我省少先队的活动竞赛中,分别获优秀奖、金、银奖。在“手拉手”活动方面,该校与山东枣庄后安小学、西藏朗县中心校、宁夏同心县城关一小、江西瑞金河背街小学、广东东莞虎门中心小学及本地区的蚶江中心小学、石壁小学,建立“手拉手”友谊关系,给枣庄后安、西部地区的朗县、同心县等贫困、受灾地区的小朋友,寄去衣物、图书、学用品、款项(包括给“双江”灾区款项)达10多万元。1995年,该校“侨乡雏鹰中队”经北京赴朝鲜,参加“福建——平壤”夏令营活动。“手拉手”活动,走出国门“拉”到朝鲜。1999年,许萍萍文“今昔人民路”获奖并入选《手拉手共话祖国50年书信集》(书信赛活动全国参赛队员数百万,入选仅150篇)。学校获“全国手拉手联谊学校”称号。
教育阵地的建立是开展队活动的依托,同时起着教育的辐射作用。该校在校内建立了旗台、名人雕像、少年英雄墙、队的陈列室、红领巾电视台、广播站、《幼芽队讯》、《班队版报》等教育阵地;在校外建立有李子芳故居、红一连、林边玩具厂等八个教育阵地,并保持联系。队的陈列室获省“最佳小阵地”称号,被列为“市青少年教育基地”。
(三)
积极开展校园文体科技活动,是深化爱国主义教育,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工作。
该校红领巾艺术团创建于建国初的五十年代,多次参加过省、华东地区会演。1960年“大头娃娃舞”赴京会演获演出奖。1984年双人舞“蜗牛与黄鹂鸟”,获全国少儿歌舞电视录相奖,节目在中央电视台国庆35周年时播映。1987年,应邀组团进京作专场汇报,并荣调中南海演出,节目在央视作专题播映。近年来,艺术团在服装、乐器等方面逐步完善,分设了歌咏、舞蹈、南音、腰鼓等队,“渴望”、“服装表演”、“闹花灯”、“渔火”等一批节目获省奖。1996年以来,三次参加省电视台庆“六一”文艺演出。1997年小演员王扬芳、王芳芳,参加由市文化馆组织的赴华东戏剧小品调演(在青岛举行)。新南音节目,获省首届曲艺节金奖。1998年,艺术团被评为福建省“十佳”少儿艺术团。今年8月,接待参加泉州国际儿童合唱节的越南、台北、澳门合唱队来校联欢、交流演出。当年艺术团小演员龚蓓苾,而今已是颇负盛名的影视新星。她参加拍摄的电影作品,正向威尔斯电影进军。
1992年以来,汪瑜、侯梦雪等一大批同学,在参加全国性及中——日、中——新美术书法赛获奖,不少作品入选美术专辑。1998年一年级学生谢泰杰,赴日本大阪市参加现场美术表演赛获金奖。
胡培祥、陈晓聪、何双雅、王晓芳等一批同学,1992年以来,在全国小学自然知识、数学“九章杯”等学科竞赛获奖。1995年许鹏程应邀赴京,参加全国中小学生“100个世界”组织的夏令营活动,受到在京的著名作家、影视表演艺术家的接见。
1996年以来,该校学生田径队、篮球队在参加市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篮球赛分别获过总分第一及冠军。康丹容被确认为国家三级运动员,入选省少体校培训。1999年,蔡凯龙、吴伟雄同学,参加青岛国际武术锦标赛,分别获男少A、B组南拳第一名。
该校还建立了美术、工艺、书法、音乐、棋艺、电脑等20多个兴趣组,以集中与分散,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方法,推动全校性文体科技活动的开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一批同学在市小学生知识技能竞赛中获奖,学校获总分第一、二名。杨荣斌获泉州市知识、技能竞赛第一、二名。1995-1996,1996-1998被评为“省文明单位”,1997年获“全国读书育人特色学校”称号。
(四)
加强思想政治工作,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和教育教学管理,是办好学校的重要关键。
学校组织教师学习、领会邓小平同志“三个面向”思想,学习江总书记《关于教育问题的讲话》及“三个代表”精神,坚持开展学习“教育法规”和“师德教育”活动,举办“师德演讲”、“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五好年段(组)”竞赛及校“十佳教师”评选活动,使全体教师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增强“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责任心和使命感,涌现了大批先进人物。1983年,学校被教育部、全国总工会评为“全国五讲四美、为人师表”先进集体。1984年,许建良校长被评为省劳动模范;1985年,王人秋被评为全国优秀班主任;1989年及1993年张道南、许建设先后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1985年及1995年苏宝明、王人秋先后被省政府评为教育先进工作者。一批教师获省市优秀班主任、辅导员、教坛新秀等称号。今年6月,该校大队辅导员王碧琼被评为省“十佳”少先队辅导员,受到省政府负责同志的接见。
加强教学管理,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措施。该校围绕“科研兴校”,确定教研主题;健全年段教研组织,积极开展教研活动;创设条件,开展各种教学竞赛,如优质课、“一师一课”,并形成“说-上-评”系列教研活动,为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提供实践活动机会,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几年来,我校青年教师黄雅芳、高飞雪、王小红,开过省际、省级示范课、研讨课,高飞雪、李月霞、余琪玲分别荣获过省优质课竞赛一、二等奖;许雅玲、曾玲雅、黄琼兰、施清雅等老师先后荣获过泉州市优质课竞赛一、二等奖。青年教师茁壮成长,人才辈出。1995年以来,全校有147篇经验文章在市级以上刊物发表,其中CN级42篇,有32人次在市以上各科公开教学竞赛中获奖,4位老师获省级教学竞赛一、二等奖。
几年来,学校多方筹集资金用于改善校园环境及启动教育现代化工程。投入资金达400多万元,修建了学校围墙、文化画廊、水泥操场、扩建敦荣楼、四层办公楼和三层师生食堂。学校各室设置配套齐全,设置36间标准教室,配齐了各类专用的教室、活动室和办公室、图书室、师生阅览室、仪器室、实验室、音乐室、器乐室、排练厅、语音室、电脑室、体育器材室、劳技室、多媒体电教室、电子备课室、多媒体教学控制系统、少先队部、红领巾电视台设施。班班配有电视机及对话系统等设备,能运用多媒体电视教学网络进行教学。还建有212平方米的乒乓球训练厅、170平方米的舞蹈排练厅、一条6道60米塑胶跑道、大小篮球场、排球场。教育教学设施已具规模,石狮实小已成为本市一所实验、示范基地。
加强党的领导,是办好学校的保证。石狮实小党支部在加强自身建设的同时,注意发挥支部堡垒作用。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特别是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围绕学校“严谨治校、发展特色、全面提高、争创一流”的办学目标,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了各项工作的发展,多次被评为我市先进支部。省教育厅党建处泉州市教委党组均来校作专题调研,石狮市学校党建工作现场会来校召开。2001年初,学校通过达标验收,成为我市第一所省级示范小学。
学校工作为上级领导部门所关注。1983年,全总工委托全国教育工会,由张道正副主席率领,专程从北京来石狮召开赠礼大会。1984年原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长邓力群,原全国政协常委黄甘英、方明,教育部副部长张文松,团中央书记何光玮,省政协副主席刘金美等同志,先后来校巡察工作。全国40多家报刊、电台、电视台及菲律宾《菲华时报》、《世界日报》,报道过石狮实小的工作和文章。中央文献出版社的纪念建国50周年大型丛书《星光璀璨》,收录了石狮实小精神文明建设的文章。
九十春秋,风风雨雨,经一代代人的不懈努力,石狮实小正在发展前进,鲜艳的红旗,在闽南侨乡的蓝天,高高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