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解放前夕,石狮属当时中共晋江县工委所领导的晋江东南(青阳以南、灵源山以东)沿海地区,故特将有关当时反“清乡”斗争情况予以选登。
1949年7月,解放大军已进入福建,南平以北地区已解放,国民党溃不成军,大量残兵经厦门、金门撤下海去台湾。泉州地区广大农村已成为游击区,国民党只能控制几个较大的城镇。
当时中共晋江县工委所领导的晋江东南沿海地区,约30多万人口。这里除石狮、安海仍为敌人所控制外,农村乡镇,保甲政权已瘫痪。县工委成立晋江县游击大队(全称:“闽浙赣人民游击纵队闽中支队泉州团队晋江县大队”)。这是一支拥有一个独立中队,一个警卫班,一个通讯班等,共有60多人、枪的武装队伍。所辖五个区工委,基本都建立游击中队或小队,区、乡工作人员也配备有短枪,实际也是武工队。这块地方是晋江县主要侨乡,是旅外侨胞最多的地区。抗日战争胜利后,华侨秘密携带很多武器回来,大多是新式轻武器,有卡宾枪、汤姆生、大曲七、二十发卜壳枪等,当时有人估计可装备一两个师(形容侨乡民间枪枝之多)。华侨拥有这些武器,目的是防匪、防盗。但他们自己又不在家,只能依靠乡亲们帮他们保护乡里安全,因而许多村庄都组织有“巡逻队”、“看更队”等,指挥权往往掌握在乡里“老大”(族长或其他掌事人)手中。自从1947年我党在这个地区开展反“三征”(征兵、征粮、征税)群众运动以来,武器已逐步转移到各村支部或党领导的群众组织手里。特别是“塔头反清乡”事件后,这些民间枪械,已有很大部分掌握在党的基层组织手里了。六月间,晋江县工委发出《建立乡(村)农民护乡自卫队的通知》,要求对各村的农民武装组织进行整顿,把武装指挥权全部掌握在党组织手里。各区都对农民武装进行整顿,为反清乡打下基础。
七月初,晋江县工委接受泉州中心县委的委托,在“五一”区(现晋江市龙湖镇、永和镇和石狮市部分地区)龙园村(现属晋江市龙湖镇)主办一个大型的“农会干部训练班”。人数约300人左右,学员来自晋江、南安、同安、安溪、永春等县,都是区、乡的骨干(晋江县各区委负责人基本都参加了)。刚刚开办三天,龙园村的族长突然要我们搬家,说他们村里担当不了这么大的“责任”。我们怕他们泄露秘密,只得连夜搬到园柄村小学续办。这件事引起我们的注意:龙园村的族长为什么开始欢迎我们去办,中途又变卦了?可能是他们得到敌人有什么行动的消息了。于是原计划七天的学习任务,缩短为六天,提前一天于7月8日晚上结束,学员立即分散。果然在7月9日晚上敌人出动清乡,妄图把我们一网打尽,真危险呀!
中共晋江县工委机关和晋江县游击大队部,是设在“五一”区石厦下保(现龙湖镇石厦村)杏坑自然村。该村位于烧灰村大埔的北高坡上,是个只有5、6户的偏僻小村。当时县工委负责人只有代书记兼大队教导员许东汉、大队长刘基固、组织委员刘益顺三人。当他们从农干班回来的第二天下午至半夜,不断接到情报,说石狮集结了几百名国民党兵,可能要来“清乡”。县工委连夜通知各区工委做好应付敌人“清乡”的准备,敌军如果敢于进村,就发动各村农民自卫队进行自卫反击,各村都要互相支援。
敌人于9日下半夜出发,却不进村,自石狮沿石东(石狮至东石)公路南下,到了彭田村附近就向南散开,至檀林村附近,即以十来步一个兵成散兵形拉网式向东推进,到杏坑村坡下已是10日天朦朦亮了。县工委警卫班哨兵发现时只距离大队部3、4百米了。大队部机关匆促向东撤离。许东汉走出几步回头一看,机关大门敞开着。这房子是向群众借用的,屋里放着几桶煮好的稀饭和一些宣传品。这些东西如果被敌人发现,房子就可能给烧掉,于是他赶忙转回,把大门掩好。这时敌兵距离他们不到数十步。在村边树林里等待他的大队长刘基固为他捏了一把汗。但敌兵却只是按着原队形向东前进,不追赶这群穿着黑制服、背兰包、带着枪的游击队员。
县大队部的队伍到莺哥山回头一看,从南北开来的敌兵全部收拢进入龙园村。
县大队部、县工委撤到英林镇上驻下。这时才接到泉州中心县委送来的情报说:敌人以325师为主,加上县自卫队、刑警队等军、警、特共1000多人,分二路从石狮、安海向晋江县工委所辖的沿海地区“清乡”(后查清是325师973团团长黄升辉为指挥官,组织该团的兵力为主,配合325师政工处和地方党、政、军、特联合“清乡”,共千余兵)。不久,接到独立中队迎击从安海来犯敌兵的报告。县工委根据各方面情报分析,估计敌兵“清乡”,第一个目标是龙园,因为敌人侦知我们在那里办一个大型农干班。第二个目标是金井,金井不但是晋江东南军事、政治重镇,而且是晋江县被游击队打下的第一个镇公所。据此,晋江县大队决定:一、命令李刚(现晋江市英林镇和东石镇)、运伙(现晋江市金井、深沪两镇)、“五一”等三个区于第二天(11日)上午带各村农民武装到英林集中,去攻打龙园。二、分别命令灵山、塔山两区于10日夜间攻打石狮,以牵制、骚扰敌人。估计从安海出发的敌兵可能于10日夜间来龙园会合,命令李刚区派当地可靠农民武装守住敌人必经之地,在芦下溪峡谷的山上,阻止敌人从谷底通过。
从安海出来“清乡”的敌人,10日上午,要经过塔头附近,被我县大队在塔头保护政工队宣传活动的一支有30多名队员的游击队独立中队获悉。
驻该队领导刘丕鸿,认为敌军要来塔头“清乡”,一面疏散部分政工队员;一面把游击队拉出村外,准备迎敌。当发现敌人已从塔头西北向东开进,即让游击队到羊宅埔小村里荫蔽等待截击敌军。这时李刚区委发动的武装群众一两百人纷纷加入反“清乡”队伍,区委又让懂得军事学识的老兵刘文才、胡文章等人来参加,并携带一挺日产飞机上用的机枪。这时已发觉敌军占领大觉山制高点,于是游击队荫蔽运动至虎头山西北山腰,利用有利地形向敌人开火,并不断转换射击阵地迷惑敌人。敌见我火力猛烈,机枪打得既快又准,又有武装的群众配合作战和后勤支援,不敢冒然前进,于是相持了一天(从上午9时多到次日下午8时多)敌人才撤走。这一阻击伏仗,使敌兵不能按时到龙园会合,打击了敌人的锐气。
10日晚,李刚区派英林山下中堡村的农民武装守住芦下溪山谷东边英林山上。他们守了一夜,天朦朦亮了,以为敌兵不会来了,就自行撤下来。他们刚撤,从安海来的敌兵就到,顺利通过芦下溪山谷,到龙园会合。这样,龙园估计1000多敌兵(后来查明有一部分敌兵进驻龙湖亭村)。
据10日这天沿海来的报告,在围头湾内,出现国民党的两艘军舰在游弋,还发现有国民党飞机在沿海盘旋。群众说,这次“清乡”,国民党是海、陆、空三军齐出动了。
11日天一亮,就听到龙园方向的枪声,站在英林墟埔上,向北就可以看到龙园南边的莺哥山(英林地高,离莺哥山仅五华里),可以看到南边从李刚区来的农民武装和从东面运伙区来的农民武装一队一队由各村农民护乡自卫队负责人带来。他们先后到达,一到就向龙园村开枪,也可以听到从北边“五一”区来的农民武装也在开枪。但他们一小队、一小队分散行动。农民的武装队伍来的很多,都没有向区、县指挥部报到,也无法统计有多少人了。只见龙园四周都是人(少说也有几千),都能听到从各村传来的枪声,见到各村冒起的滚滚浓烟。
晋江大队的指挥员们,正要设法和各区的队伍取得联系,以便统一指挥时,大队派往前面侦察的警卫队员回来报告:敌人似乎要向泉围(泉州-围头)公路上溜了,在龙园村排队要向东开拔了。三个指挥员商量一下,把指挥部向山移往前线去,以便更好地组织追击。英林和莺哥山坡之间是个小平原开阔地,当他们走到开阔地当中时,发现周围农民武装开始向后撤退了。这时敌人驾在莺哥山上的机枪,就集中向大队指挥部这队穿黑制服背兰色背包的小队伍扫射。指挥部的队伍被打散了,最后只剩下刘基固、许东汉、刘益顺等人。在这危急关头,许说:“我们要冲出去,要不,不被打死,也会被抓,都是死的。”刘基固说声“跟我来!”许猫着腰跟刘向东横跑过去,但摆脱不了机枪子弹的跟踪。许不清楚前面数十步是一条可荫蔽的大沟,却自行转向南跑去;而刘基固、刘益顺已从沟里脱险。这时敌人的机枪子弹一直跟着许东汉打,许不得不卧倒,待机枪停了,爬起来再跑。如此倒倒跑跑四五次,终于跑到一片甘蔗园,机枪手找不到目标,停止射击。许东汉出了蔗园,跑上了溪岸,却见两边都是敌兵,都离不到100多米远,正在向中间包抄过来。他跳下溪岸,溪中有一个20多米宽的深潭。老许不大会游泳,这时也顾不得一切,跳进深潭,用力一蹬朝对岸游了过去,终于摆脱了敌人。他走了几步,看见一条通往英林墟埔的山沟,便顺着山沟直到英林。
李刚区工委书记洪肇服,看到晋江县工委、晋江县大队的人员都不约而同地汇集到埔顶寮,唯独不见县工委代书记许东汉来,心里很是焦急,一面派人寻找,一面自己到英林墟上来寻找。在路上遇到了老许,便一同回埔顶寮。大家脱险重逢正非常欢喜时,警卫班长施特殊来报告说:“警卫班副班长洪矮,躲进曾厝村一间杂物房,被敌人发现,就地被打死了。还有一个文化战士小万(名忘了)失踪了。”大家都为这位阵亡战士致哀。
塔山区接到晋江县大队部的命令后,于10日晚,由区工委书记、指导员施能初带领全体区委干部,率领农民武装200多名,在石狮区工委配合下,对驻石狮的交警驻地、县自卫队二中队驻地、石狮警察所进行攻击骚扰,张贴传单,散发标语,剪断泉石、灵石、石永公路上的电线。灵山区也于当晚派出两个小分队去石东、泉石公路上烧掉塘园桥和上郭至荆山的两座木桥,并剪断石东、泉石、石永蚶、灵石几条公路上的一段电线。这个晚上闹得石狮镇上反动派人心惶惶,电灯全部熄灭,电话全部中断,有力地支援了晋江东南反清乡。
11日晚上,晋江县工委和晋江大队部在刘基固的建议下,进驻湖尾村。当晚召开军事会议,参加会议的除晋江县工委3个委员外,还有闽粤赣边区闽南地委泉州工委书记许昭明(他刚好回乡,原与晋江县工委有过联系)也参加了会议,还有刘丕鸿、中心县委晋江县社会调查组负责人刘梦麟等人。会议估计第二天(12日)敌人会分两路进兵金井,一路经英林,一路直接从泉围公路走。决定由独立中队负责截击经英林这一路的敌人,把轻机枪组埋伏在英林山下、英林通龙园村大路边的溪岸上掩蔽处截击来敌;把重机枪安排在英林山上与轻机枪相互配合掩护,以杀伤敌人。第二天黎明前,机枪都进入了阵地。天亮后,轻机枪阵地被当地群众发现了,有些老人、妇女害怕,要求游击队撤走,不然他们全村会被敌人“废乡”(被烧杀抢掠光)。游击队无可奈何只好撤走。不久,敌人大队人马到来了。敌兵到了英林、西塔等村后,大肆抢掠,烧房子,西塔洪彦、洪元昌等人的房子就是当天被烧的。曾厝、龙园也被烧掉几座房子,并受抢掠。龙湖亭一些村庄被抢掠,村中妇女多人惨遭强奸。当天(12日)晚上,敌兵又缩回龙园村。
13日,敌兵全部离开龙园村,进兵金井和深沪。当敌军沿泉围公路行进到山头村路段一处小树林边时,遭到运伙区郭席排率领的农民武装伏击。敌军吓坏了,从那里到金井还有十里左右,他们以机枪开路,一直打到金井,真是如临大敌。
许东汉觉得县工委机关住的湖尾村,是个海滨小村,敌人这次“清乡”是冲这一带来的,不安全,没有回旋余地,建议往西靠,跳出敌人的清剿圈。大家同意,县工委便于12日晚,转移到英林附近的灵水寮。是晚,泉州中心县委书记许集美带了一队游击队到这里,来看望晋江县工委、晋江大队部的指战员。许集美分析敌情,认为敌人这次“清乡”的目的,是为了占领晋江县东南沿海作为滩头阵地,以便让国民党大兵团的败军顺利撤下海去台湾。他指示晋江工委和晋江游击大队要坚持留在这块阵地,领导群众与敌人周旋,要与这块土地上的人民群众共患难同生死,战斗到最后一个人也不能撤离。县工委向全县的干部和共产党员传达了泉州中心县委这个指示后,没有发现一个干部或党员私自脱离他的工作岗位。在这以后半个多月的时间里,晋江大队部一直游动在英林山南的几个小村子,在这一村住一两天,在那一村住一二天,白天在村中房子里工作,晚上则露宿在山野间,并加强岗哨,领导干部每晚亲自查哨,预防敌人袭击。只有交通站一直设在埔顶寮洪肇服家中。
敌人占据金井镇和深沪以后,我们不让敌人卷土重来。但敌人兵多,而且武器好,弹药充足,我们一时打不过敌人。同志们就改变战术,消灭零星敌兵,如李刚区委武装委员洪元昌所领导的游击分队,分散由三五人组成的游击小组,扮成农民样子,带着短枪,在泉围公路边,装成在刈草、锄地、干农活的样子,一旦侦察有单独在公路上行走的敌兵时,便发个信号,出其不意地几个人冲了过去,抓住他。他们这个游击小组,就这样在近一个月里消灭22个敌兵。运伙区也采用同样办法在通往金井、深沪的公路僻静地方伏击零星敌人,也消灭了一些敌人。这样,切断了敌人通讯联络,晚上还组织一两人到敌军驻地窗前、门外打枪骚扰敌人。我们这样小打小闹,打得敌人惶惶不安,使他们感到到处都是游击队,只好成天龟缩在金井和深沪镇里不敢动弹,不但给养困难,粮食、蔬菜、柴火供应不上,通讯联络也困难,要买包香烟,单独一个人也不敢上街。
“清乡”的敌兵,在军事上得不到什么好处,便耍政治阴谋,妄图在金井、英林恢复乡镇政权,并物色了乡镇长和一批保长;又想讨好当地一些上层人士为他们卖命。但不少地方人士对当前形势和我党政策都有所了解,且慑于我游击队的军威,每当他们被“请”去开会,回家后就来向我们基层组织报告。我们也通过一些关系,对被叫去要当乡镇长和保长的人,进行教育,讲明形势和党的政策,晓以大义,陈述利害,使他们不敢赴任。新上任的金井镇镇长郭志本,则与我运伙区约法三章,即:①不带敌军下乡“清剿”。②不带敌军下乡征粮、征税。③随时向我提供敌军的行动情报。这反而等于是我们派进去的。我们又奉劝各村、镇的上层人士不与国民党合作。敌人的政治阴谋很快就破产了。敌人在金井、深沪驻不下去了。过不多久,便撤回石狮和泉州去了。
敌人费尽心机,出动了海、陆、空1000多兵力,妄图在晋江东南清剿共产党的“清乡”计划彻底破产了!从7月9日到8月中旬,折腾了30多天,他们除残暴地烧民房、杀人、抢劫、强奸妇女,犯下种种罪行之外,什么也没有捞到。共产党的组织和人民武装队伍不但没有被破坏,反而在斗争中更坚强、壮大了!反动基层政权不但没有恢复,反而彻底跨台了。敌人的“清乡”以失败和逃跑告终。我党领导的人民武装反“清乡”战斗取得胜利!
我们一切工作恢复正常。我们在这里发动群众,做好迎接解放大军的工作,筹集了300万斤大米和相当数量的日常用品,为解放晋江全县做了我们应做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