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数字资源 > 泉州文史资料全文库

卢明堂

发布日期:[2016-08-16] 阅读人:1637  字号:      
(一) 编者按:卢明堂烈士虽为惠安县人,但他于1932年至1934年先后在我市永宁开展地下革命活动,是我市早期中共地下革命斗争的领导人之一,故特将其有关事迹节录选登。 卢明堂,化名卢敬仲、卢哲,乳名卢添火,中瘦身材,为人严谨。1910-11-20日出生于惠安县涂寨乡赤埕祠堂村的一个贫农家庭,其父卢清源,是个勤朴农民,且有制作竹器的好手艺。 卢明堂系独子,父母对其爱如掌珠,把慈爱和关怀集于一身,望子成龙;虽家境贫寒,也要培养他成器。因而父亲把农事交给老伴独力担当,将明堂带到城关,送进惠安公学就读,并在东门外桥仔头借住亲戚一间小屋,自己做点削竹筷、钉鲎勺(舀饭的器具)、编竹笠等小手艺,以微薄收入供明堂读书膏火之资。 明堂从小勤学好问,聪颖过人。他学业成绩优异,每学期学业成绩都名列前茅,素为师长、同学所称道。他热爱劳动,以实际行动体贴父母的苦心,分担父母的辛劳;他日间抓紧攻读、完成作业,夜里则在那黄豆般的微弱灯光下与父亲一起削竹筷、钉鲎勺,经常指破血流,他既不叫痛也不停歇,直到更深,手艺完成,才和父亲一起休息。他谦虚和谐,诚挚可亲,乐于助人。他从不因学业成绩优异而骄傲,而对学业较差的同学,则以互学态度,诱导启发,让其渐次跟上,如刘孙谋、李绍熊等同学就是得到他帮助而学业天天向上的。因此,他受到人们的尊重和爱戴。 1926年11月,北伐大军胜利进入惠安县城。党首先在惠安公学播下革命火种,成立了惠安第一个党支部——中共惠安公学支部。卢明堂同志在党的领导下,勇敢积极地投入反贪污、打土豪劣绅等轰轰烈烈的斗争中去。在反对县财政科长黄财忠贪污行为和逮捕劣绅陈伯昭等革命行动中,他都站在斗争前列。通过一系列斗争的锻炼,他的阶级觉悟提高了,革命信心增强了,立场坚定了。1928年秋,他考入惠安县中学。经过党长时间的教育、考验。这一年,他由张季碧同志介绍,参加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年底转为共产党员。从此,他在党的直接领导下更加积极地进行革命活动…… (二) 1930年,在全国掀起革命高潮的大好形势下,惠安地下党组织迅速发展,革命队伍日益壮大。为了配合全国各地的革命行动,经上级党组织批准,准备举行惠安暴动。卢明堂接受任务,奔走于岭涂洪厝坑、山腰前烧一带,进行宣传发动和组织工作;同时发动群众并同群众一道割电线、烧桥梁,破坏敌人交通。由于操劳过度,加上中暑,他病倒了。惠安暴动时,他正病重昏迷,不醒人事。病好以后,他经常因未能参加这次起义,引以为感。 惠安暴动失败后,白色恐怖的阴霾笼罩全县,上级党组织为了保存革命力量,调卢明堂到晋江一带继续从事革命活动。1931年春,他以晋江安海可慕村琼林小学为据点,办夜校、交朋友,深入青年农民中去宣传革命道理,组织农民协会。5月,他参加晋南中心县委在南安官桥岭兜召开的扩大会议,听取批判李立三“左”倾盲动主义路线的传达报告。暑期,他和许世清同志一道往厦门接受新任务;下半年,他在石狮、永宁一带工作,化名卢哲,以卢厝村卢江小学教员为掩护,办夜校、演话剧,宣传革命道理,组织发动群众。不久,石狮永宁一带农民协会的组织也恢复、活跃起来了。他在演话剧时,曾扮演剧中一“奴才”的角色,演得维妙维肖,因而获得卢才(“奴才”)的绰号。 1932年春,卢明堂调任共青团惠安县委委员,在家乡赤埕村开办群策小学(“策”与“赤”谐音,寓有革命之意),以小学作为交通站和工作据点。党组织的领导人李文端(苏白厘)、朱汉膺、老许等同志和厦门市委CY巡视员冯少频经常在此活动。卢明堂同志设哨站岗,千方百计地保护同志们的安全。他日间上课,夜里印刷宣传品,并带领群众步行数十里,深入到反动统治中心去散发传单,张贴标语。他为革命不辞劳累,事必躬亲。3月间,为了争取惠北武装抗捐斗争的胜利,事前他和同志们一道走南闯北,做了大量的宣传发动和组织群众的工作,并建立党、团支部;在惠东,他动员、组织群众,为支援惠北武装抗捐斗争做了大量工作。 6月,惠安县党、团建制改为特支。随后,上级组织派彭德清(同安人)任惠安团特支书记,卢明堂为宣传委员,以赤埕祠堂村群策小学为据点,继续从事革命活动。农历六月初一夜晚,反动民团包围了学校,卢明堂同志听到动静,机警而又勇敢地冲出学校大门,跑到家中,一面叫他父亲鸣锣报警,一面拿起卜壳枪向敌人开枪射击。敌人闻声,匆惶逃遁,被敌人围在学校里的彭德清、许世清才得各从东西边门冲出而幸免于难。但彭德清同志腿部被敌人的枪击伤。卢明堂又连夜背彭德清到赤土尾村杨其昌家中隐蔽,并为之延医诊治一个来月,才告痊愈。卢明堂同志对敌人机警勇敢,对同志热情爱护,充分表现出他那英勇斗争气慨与阶级友爱精神。 (三) 赤埕事件发生后,卢明堂又奉命到晋江从事革命工作,于1932年至1934年先后任过永宁卢厝党支部组织委员,石狮永宁区委宣传委员。他与卢彬朗等同志以卢江小学、启智小学为据点,开展革命活动,组织剧团演文明戏,印刷宣传品,积极宣传抗日,宣传进步思想。他工作非常艰苦,但又非常乐观。他经常工作至深夜,又争取时间写了不少革命诗歌。他和李清阳同志合编的《农民歌》,歌颂农民勤劳朴素的优良品质,揭露了封建剥削和压迫,激励了农民群众的革命斗志。他还在姑嫂塔附近的后杆柄等地的打石工、泥水工中发展党员,组织工会小组、农会、儿童团等赤色群众团体,作为党开展革命活动的外围组织。 1934年7月,由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工农红军开始长征,北上抗日。反动政府乘机疯狂镇压我安南永游击队和地下革命组织,革命力量遭受严重摧残、破坏,一些意志薄弱、立场不稳的人,慑于白色恐怖的淫威,脱离革命,有的甚至叛变投敌。卢明党同志却象严霜下的青松一样屹然不动,坚持革命。 12月,中共惠安特支书记曹海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入狱,厦门市委郭灿派卢明堂回惠安,并委曾炉为中共惠安特支书记。卢明堂也在惠安配合战斗,恢复和巩固原有组织,发展赤色农会,把革命工作推向前进。 1935年初,厦门市委任命卢明堂为晋南特派员。他忙碌地往来于晋江下辇、陈埭、南下美和南安下慕、官桥、岭兜一带,为革命栉风沐雨、忍饥挨饿,表现了共产党员艰苦战斗的坚强革命意志。 1936年1月,卢明堂传达上级的指示,要许世清同志到安南永边区,以诗山泮岭小学教员为掩护,相机恢复那里被破坏了的革命组织,把革命工作推向前进。临分别时,卢明堂说,他在那里色彩已经暴露,处境很困难,随时有意外情况发生的可能。当时许世清同志曾建议互调工作地点,卢明堂同志坚定地说:“干革命那能怕危险,组织已决定,刀山也得上。”卢明堂同志这种服从组织需要、把革命利益放在第一位的布尔什维克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尊敬和学习。 由于叛徒郭港的出卖,1936年6月4日,以小学教员为掩护的共产党员卢明堂,在南安下慕村被蒋军第9师谢辅三旅驻安海52团第一营的部队逮捕。卢明堂被捕后即被寄押在南安第二区署(水头)看守所。组织上为了营救卢明堂同志,通过其亲威、朋友用金钱贿释,但未成功。在监牢里,反动派对卢明堂同志,施尽一切威迫利诱手段,企图逼使他软化屈服。敌人的阴谋未能得逞,即对他施以严刑酷打。他都顶住了,始终没有暴露身份。他视革命利益比自己的生命还重,充分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威武不屈和临难不苟的高贵品质。 敌人在无计可施之下,即把卢明堂解往永春旅部。此时,卢明堂已清楚地看到敌人将对他下毒手。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首先考虑的不是自己的安危,而是党的革命事业。他担心许世清及其他同志会和党组织中断联系。所以他被解到永春的第三天,就写信给许世清,表面上是要许世清带点钱去看他,实际上是要告诉许世清以后要怎样找组织,以继续为革命工作,真是一片苦心。他临死不忘革命事业,对党对革命事业无比忠贞。 1936年6月13日,蒋军26旅于移防前夕,肆意杀戮我革命志士。无产阶级先锋战士卢明堂同志在永春西校场从容就义。他在敌人押赴刑场的路上,脸不改色心不跳,一路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卢明堂同志为革命流尽了最后一滴血,是年仅26岁。 卢明堂身后,敌人对他亲属继续进行迫害,致使其父悲恐交集,发疯溺毙;其妻悲恸身殉;其母长年以泪洗脸,为抚育幼女顽强生存。反动派杀害了卢明堂同志,迫害了他全家,妄图镇压人民,扑灭革命火焰,更激起人民群众的无比愤怒。革命烈火愈烧愈旺,最后灭亡的是反动派自己。 卢明堂烈士永垂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