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清泉,石狮永宁镇梅林村人,1935年11月生。1974年起任永宁镇梅林村侨务组组长、梅林小学校董会常委。
梅林是一个滨海渔村,全省十强渔村之一。该村华侨甚多,大部分旅居菲律宾,他们热心教育,历来有支持办学的优良传统。早在1966年,梅林大队有识之士倡导、发动建设新校。许多华侨积极响应,慷慨解囊,村里群众也纷纷献工出力,在村北围垦地平整开基,计划用2年时间为梅林小学建一座新校舍。不久,“文革”开始,建校工作只好暂时中断,直至1972年才重新启动。无奈当时局势颇为纷乱,建校工作缺乏强有力的领导,工程屡受挫折。在旅菲华侨的强烈要求下,1974年,该村侨务小组及梅林小学校董会进行了改组。黄清泉出任村侨务小组长和校董事会常委(负责学校基建工作)。同时,被选为镇侨联委员。
黄清泉出生在一个侨属家庭,其父系旅菲华侨。他热爱侨务工作和家乡的教育事业,珍惜华侨寄来的每一分钱。在他的领导下,建校工作重新走上轨道。他团结基建组的同事们,认真督促工程的进度、质量和资金的运用,同时加强与旅菲华侨的联系和沟通,得到了华侨的信任和支持。新校舍终于在1981年建成,全部工程费用仅10多万元。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梅林村渔业迅速发展,经济收入大幅上升。黄清泉积极发动村中热心人士关心支持学校,捐赠教学用具及设备,且向海外发函,请求华侨更多关心学校。于是,旅菲乡侨又再捐建教师宿舍楼一座,并赠送彩电、录音机等设施。旅港乡亲也捐建滑梯等体育设施,并捐赠活动经费。
由于几年来所取得的显著成绩,1982年梅林村侨务组被国务院侨办、全国侨联评为“全国侨务工作先进单位”,黄清泉也被评为全国侨务先进工作者,光荣出席全国归侨、侨眷侨务工作者先进分子、先进集体表彰大会。
北京归来之后,黄清泉以更大热情投入侨务和建校工作中。1986年春节,梅林村成立文教基金会,设置奖教金、奖学金,添置电教设备以及少先队鼓乐队等,学校设备日臻完善。
随着学生数量的急剧增加,梅林小学10间教室既不符合规格,通风采光又不够。教室改建已刻不容缓。在黄清泉的积极推动下,1993年旅菲同乡会又集资人民币48万元,作为改建教室资金。为配合同乡会之义举,校董会多渠道集资,同步拆建办公楼、礼堂。在市、镇二级政府大力支持和港、台及在乡校友鼎力相助下,经校董会一年多的努力,教学楼、新办公楼于1994年底全部竣工,改原有校舍平屋为二层,计教室20间,改二层办公楼为三层,扩大礼堂面积,并将木石结构改为混合结构。1995年春,举行落成典礼时,旅菲侨亲和旅港校友又捐赠人民币40万元作为教育基金,使该校教学经费获得保证。
2001年,梅林小学董事会进行换届选举。鉴于长期以来黄清泉在建校工作中的突出贡献,他被推选为新一届董事长。
从1974年至今,黄清泉从事基层侨务工作和梅林小学校董会工作已届30年。他数十年如一日,兢兢业业、无怨无悔地把全部精力奉献给家乡的事业,赢得侨亲的景仰和群众的赞扬。
黄清泉先后被选为石狮市侨联第一、二届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