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狮市容卿村(原名洋坑村)为晋南一济阳蔡氏望族。据《容卿蔡氏族谱》载:“洋坑一村,蔡氏居之,为济阳族,宋为弦歌里,统于安仁乡,本(明)朝因元为十九都编籍。生齿之繁,资产之殷,科第联荣,甲乎一方。地之根脉自灵秀山而来。”“我念五公(即日烨)盖屋南山之麓居焉。”可知容卿蔡氏家族系其开基始祖蔡念五于明初始创基业子灵秀山南麓,嗣后子孙繁衍,累代而蔚为巨族。
明、清年间,容卿家族内先后分传于石狮新华、大仑部分角落,祥芝、洪尾、郭宅等村落九十余分宗支;外则东渡迁徙于台湾各地,披荆斩棘,垦辟定居。其中台北“小洋坑”即为迁台容卿人聚族而居而命名的。
查阅县志、族谱、有关资料及村老口碑,得知往昔容卿村人往台,约有如下几次大迁徙:
一、明末,1661年郑成功出兵收复台湾时,容卿村不少村民随郑出征,驱逐荷虏。台湾收复后,他们即定居下来,开发了台北小洋坑村。
二、清初,1683年台湾回归清朝版图,翌年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并取消“海禁”。于是,台北洋坑村人相继返回原籍祖家,携带家属往台。族人也纷随迁移入台。
三、清代咸丰年间,容卿村发生封建械斗。村中弱房份约五百余人离村东渡,投奔台北洋坑村宗亲。
四、清末某年,容卿村人殴打催收赋税官兵。清地方官吏发兵围剿,抓人焚屋,毁其村落(俗称“废乡”)。村民无家可归者,不少人又东渡投奔台北宗亲。
容卿村人由于历经上述迁徙入台,其中据说长房迁台者最多,以致长房人口向来较之二、三房大为稀少。而台北小洋坑村人口则随之不断增多,且当地生齿繁衍滋生较快,小洋坑便成为“大洋坑”了。据说该村人口已达七千余人,远远超过现人口约为六千人的祖籍容卿村。
台北与石狮,两个洋坑村,原是一脉同根生,骨肉之情彼此永相维系。据容卿史料记载,台北洋坑村宗裔曾两度修建原籍蔡氏家庙。
一、1841年(辛丑年),容卿蔡氏家庙倾坍,当地无力修建。台北洋坑族人蔡庆宗“闻先灵之不奠,如置身于荆棘。奋孝敬之精诚,备千万之财货。驰书择吉已亥,爰兴土木之工。”独资修建祖籍祠堂。现容卿祠堂中尚有碑石记载此事。
二、1930年,作为容卿小学校舍的容卿家庙,经历近百年风雨之侵蚀,又告破损不堪,难蔽风雨。村中决定重建家庙。村中主事蔡培庆委派旅菲侨胞蔡文质、蔡然左二人专程赴台,与台北洋坑村诸宗亲磋商家庙重建事宜,并谋求经济支持。台北宗亲对此热情支持,大力集资襄助。1931年蔡氏家庙动工修建。1932年(壬申年),蔡培东特由台北运来上镌古诗的青色花岗石版四方,供作装饰祠堂门面之用。该石刻镶砌于祠堂大门两侧,于今仍完好无损,字迹亦清晰可认。
台北蔡氏宗亲两度修建祖家祠堂,其情系故土,拳拳赤子心,为容卿村人代代传颂不止。
改革开放以来,海峡两岸局势日趋缓和。昔日迁台同胞怀念故土情切。台湾永安县蔡氏宗亲会,近年来不惜巨资修建了一座金碧辉煌的蔡氏宗祠后,急于寻根谒祖。八十年代末即多方托人联系查询,并于九十年代初,先后两次专人来石狮寻根。后以“字辈”为线索,确认根在容卿三房,了却多年来悬结心头的一桩大事。
1992年12月,容卿三房蔡氏宗祠(小宗)举行修建落成庆典。台湾永安县蔡氏宗亲会应邀组团专程前来谒祖。谒祖团成员十八人,由台“国大”代表蔡宽永、黄鸿都(原姓蔡,承祧舅父黄氏家)亲自率团。
台湾宗亲谒祖团的到来,在石狮一带尚属少见。谒祖团受到石狮市领导及容卿宗亲的热烈欢迎与盛情接待。双方查对族谱,确认无疑为同根一家人。
谒祖仪式庄严而隆重。庆典会上,谒祖团蔡团长发表了情深意重而热情洋溢的讲话,还当场捐款一笔作三房修建宗祠费用及容卿小学学生购置校服之用。
血浓于水,同气连枝。两岸蔡氏宗亲同根连枝。海峡浪涛涌,难隔骨肉情。我们深信,实现“一国两制”,完成祖国统一大业之日,为期当不远了。
附录:容卿蔡氏家庙1841年重修碑记暨1932年台北宗亲古诗石刻
一、1841年《容卿蔡氏家庙重建碑记》
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祖庙之倾颓,孙子其奚忍乎?然有不忍之心者,必有不忍之事。我族庆宗,少生峰山,长住台笨,胸怀浩大,气品非常,凡诸义举,靡所不为;而一种仁孝诚敬之心,则本之夙昔而见于祖庙之修者也。夫人烟辐辏、户口殷繁,非无饶裕之家,谁念栋折而重新,亦有素方之子,孰悯榱崩而再造,惟兹一人,闻先灵之不奠,如置身于荆棘,奋孝敬之精诚,备千百之财货,驰书择吉,己亥爰兴土木之工,用人董事。庚子立见庙宇之竣猗与休哉!致承担独出于一人费用。费财营建,无需旁。大义能建,黄白不惜。宜乎上邀彼苍之眷,下迓百神之府属,在于人无以为意。爱立一碑,以志其事,务使功名藏诸祖庙,德行彰于后世。
十六世孙 本烈 撰
董事 迪接 汝锦 迪蚕 汝池 迪□ 本烈
道光贰拾壹年岁次辛丑瓜月
二、台湾雕制容卿蔡氏家庙大门两侧石刻古诗:
(一) (三) (四)
万物当须以理观 蔼蔼前山上 绮阁云霞满
不离太极是其源 凝光满薜萝 芳林草树新
故虽万物我皆具 高风吹不断 鸟惊疑欲曙
只为中心太极存 远树得偏多 花笈不关春
翠与晴云合 山对弹琴客
壬申孟夏 轻将淑气和 溪流垂钓人
台北裔孙培东敬 正堪流野目 请看车马迹
休问意如何 行处有风尘
(二)
妙道皆形日月间 壬申孟夏
即斯可见不须言 台北裔孙培东敬
时将天象明人事 逸斋□
希圣工夫万古存
台北裔孙培东敬
逸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