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数字资源 > 泉州文史资料全文库

回忆石狮“百人腰鼓”队

发布日期:[2016-08-16] 阅读人:1637  字号:      
1949年,侨乡石狮解放了。随军南下的沈阳部队文工团,为慰问节节胜利的解放军勇士们,特地前来石狮,在五星土台举行劳军演出大会。当晚出席者计有:驻石海防部队全体官兵、各中小学师生及各机关、团体以及群众共三千多人。演出节目有各种形式的短剧、新歌合唱等,其中以“胜利腰鼓”最受观众欢迎。那天晚上,我带领我校(爱群小学、现为宽仁小学)师生前往观看。大家对这出富有民族风采、粗犷激越、节奏动人而又别开生面的节目连声叫好。我是歌舞爱好者,首次看到这样精采的表演,激发了我极大的兴趣。演出结束后,我大胆地以教师身份,到后台拜访文工团领导同志。承其热情接见,并答应我提出的请求:向我校师生传授“打腰鼓”的技法。但该团负责人又说:他们因随军南下,日夜奔忙到海防前线各地进行慰问演出,时间紧迫,只剩下三天时间就要离开石狮了。决定明天就抽空为我们传授打腰鼓技法。要求我们明早就到蚶江镇驻地找他们学习。我高兴极了,回校后,整夜不能入眠。翌日,我立即在我校学生中挑选出一些对文艺演出较有基础的学生,计有:施祝珍、蔡莉莉、苏汉惠、王善碰(已故)、校友王为造等五人。大家身背简便行李、步行到十多公里的蚶江镇求师学艺。文工团的同志,在百忙中派出一位同志,作我们的辅导员,并借给我们每人一粒腰鼓,耐心地传授。我们一行人克服了不少困难,不分昼夜地学习、演练,三餐吃粗白米饭。晚上睡在一座祠堂的地板上。辛勤地学习了两天两夜,初步学会了打出腰鼓“咚巴、咚巴、咚咚巴”的“基本鼓点”、“行进鼓点”、“跳花鼓点”、“散花鼓点”等。回校后,受到全校老师、同学的热烈欢迎,并承宽仁街乡亲、我校校友们的热情支持,向泉州订制了“腰鼓”。第一批订制二十粒,第二批八十粒,合计一百粒,组织起“爱群小学腰鼓队”,利用课余时间,加紧学习。这在石狮地区是个首创。 为了庆祝全国解放,石狮各界群众特订于1949年10月1日举行全市性文艺大军大游行。爱群小学决定以这富有民族特色的新颖节目——打腰鼓,参加文艺大游行。特地组织了一支“百人腰鼓队”参加这次踩街活动。 爱群小学的“百人腰鼓队”组成后,以生教生传授各种基本鼓点,利用课外时间加紧学习。由潘玉仁老师当总教练,指导排练。十月一日这一天,各个队员头扎“十”字方巾,身穿整齐的武侠衣,在大、小钹,大通鼓打击乐器雄浑音节的引导下,气派非凡,十分壮观,动作又协调划一。行进中,吸引了大街小巷的群众前来观看,真可谓“万人空巷”,夹道欢迎。队伍走到那里,那里就响起震天动地的鞭炮声,人人笑脸相迎。从此,爱群小学“百人腰鼓队”饮誉石狮侨乡,附近村庄各友校,纷纷组队前来爱群小学学习打腰鼓,一时蔚然成风……,每当人们听到“咚巴、咚巴、咚咚巴”的腰鼓声时,大家都深深地感受到:这是南下解放军文工团带来了富有民族特色的塞北优秀技艺,在我们闽南侨乡生根、发芽。爱群小学的“百人腰鼓队”,在闽南地区掀起打腰鼓的热潮中,先人一步,发挥了“文艺尖兵”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