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数字资源 > 泉州文史资料全文库

替身

发布日期:[2016-08-16] 阅读人:1637  字号:      
“代人”替身,是正月十五元宵节的一项民俗活动。据《封神演义》传:商纣年间,西岐樵子武吉,“挑着一担柴往南门来,市井道窄,将柴换肩,不知塌了一头,番转尖担,把军门王相打死”。王军门死后,文王令侍卫把武吉捉拿,“画地为牢”,论罪抵命。东海许州术士姜子牙同情武吉慈母七十有余,情切伤悲,恐子丧母亡,遂施予“替身术”(草人)解围。果然,武吉逃过此劫。后来,“替身术”(草人)便在民间流传起来,成为人们消灾祛邪、祈求平安的法子,而“代人”替身也由此衍生而来。 元宵节“代人”替身,石狮甚是盛行,俗称“十五替”、“平安替”,有别于逢凶(草人)的“消灾替”。替身“代人”,按每户男女而定,一人一“仙”,但合家要多一“仙”,即如全家三口,“代人”需准备四“仙”。“代人”用一支长约12公分,宽约1.5公分的篾片为主身,再用细篾扎成一个约寸半径的小圆圈套在上面,然后贴上色纸,画五官,形似立式人像,黄色为男,红色为女。替身时,每户人家要备办粿合(有的乡里要敬“三牲”)、金纸、烛炮和荤、菜12碗(鱼、肉、蛋、芋、虾皮、鱼圆、豆腐、豆干、芥菜、仁豆、花包、米饭)“孝代人”,还要备酒。家庭主妇手里拿着“代人”,逐“仙”替身,口里念着: “代人”吃酒 弟子花仔走(跑)扭扭(身体健壮) “代人”吃肉 弟子花仔有“生”阁有熟(生活富足) “代人”吃包 弟子花仔“嘴卯卯”(不乱说话) “代人”吃芋 弟子花仔好头路 “代人”吃豆干 弟子花仔做大官 “代人”吃豆腐 弟子花仔旺旺富 “代人”吃芥菜 弟子花仔无“代”(无坏事发生) “代人”吃仁豆 弟子花仔钱银“挨挨到”(财源不断) 替身完毕,“代人”连同金纸一起焚化。闽南一带还有正月初九替身,亦称“乌九替”,其形式也与本文的“代人”替身基本相似。 (吴永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