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来临,家家户户贴春联,石狮也一样,都在自家的大门贴上春联,以示喜庆。
以前的春联,大多是教书的老先生或写得一手好字的书生上街书写,现场挂卖,字体和联句随顾客挑选,也可以自己出句。每逢除夕将近,石狮老街(糖房街、新兴街、马脚桥)有多处临时书写春联的摊位,围观看热闹的人很多,倒是一条风景线。联句如“爆竹一声辞旧岁,桃符万户迎新春”、“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堂”,属通俗对联。文人雅士和大户人家的春联则比较讲究,除自己书写外,还有书法家的笔迹,时有新意。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石狮有两户人家贴春联与众不同,一家姓施,一户姓柯,都住在建兴街,又都是饱学之士。某年,柯姓的“纫兰居”贴出春联:“无心野云出岫,有意白鹤归巢。”施姓的大门贴着:“闲寻松竹云山趣,厌结风花雪月缘。”
贴春联这一民间习俗,由来已久。春联源于桃符。据《宋史·蜀世家》载,后蜀主孟昶令学士章寅逊题桃木板于寝门,“以其词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事见《蜀梼杌》),从此,题桃符演变为写春联。而春联的盛行,始于明朝,《簪之楼杂说》曰:“春联之设,自明太祖始。帝都金陵,除夕忽传旨:公卿士庶门上须加春联,太祖微行时现。”传说,明洪武元年(1368)除夕,太祖微服出城,路过一户人家,见门上未贴春联,便上前询问,才知这一户是阉猪的,不识字,还未请人代写。太祖一时兴起,赐予“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对联,联意幽默、贴切,一时传为佳话。之后,春联开始在民间盛行起来。
现在写春联,早被印刷机所代替,已不再是人工手写了。好在石狮市政协、市书画协会每年文化下乡,免费为农村农民书写春联,保留了这一传统的写春联活动。各镇(办)组织村(居)给现役军人家庭贴春联和给“二女户”、“低保户”送春联。石狮慈善总会每年也给“慈善人士”送春联,着意弘扬慈善事业。近些年来,石狮纪检部门号召全市各村(居)办公楼张贴“廉政春联”,把反腐倡廉活动融入春节习俗之中,起了很好的宣传作用。但这些春联,全是印刷品、电脑制字,很少看到传统书法的春联。
(林仁财 吴永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