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闽南侨乡,有一种独特的风俗,就是趁老人还健在之时,选择良辰吉时热热闹闹喜气洋洋地把棺材迎进家门,堂而皇之放于厅堂上,美其名为“竖寿”。
“竖寿”之时,一家人喜笑颜开,厅堂上红烛光亮,大门廊披红挂彩,一派喜庆气氛。由族亲到棺材店抬回棺材。一路上,民间乐队“红甲吹”(以唢呐为主的小乐队)吹奏,燃放鞭炮。棺材进门时,喜乐喧天,鞭炮齐鸣,老人看到自己未来的“寿床”,倍觉心安理得、无限欣慰。
据传,古时有位五十多岁的老华侨要往南洋谋生,可家中年逾古稀的母亲却体弱多病,委实放心不下。古时候,往南洋乘坐的是帆船,全靠季风在海上航行。误了北风风期,船无法航行。且又要等到次年的南风季节才能回来。万一家中母亲有个好歹怎么办?她母亲却一再催促他往南洋,老人之意不可违逆。这个老华侨最后想了个两全其美的办法:一边交代一位医生,让他不论花多少钱,都要把老人的病治好;另一方面,预先为老母亲买棺材,把办理后事的事交代给妻子及兄弟,然后才放心出洋去。
谁知事有碰巧,老华侨出国后,他母亲的病不但治好,而且越来越健康,竟然活到一百岁。于是,人们都说,趁老人还健在,先买好棺材,能延年益寿。“竖寿”的这一独特风俗也流传了下来。
更为奇特的是,还有用棺材作嫁妆的。自然这棺材不是木头做成的真棺材,而是用黄金做成仅有方寸之大的小棺材了。这金棺材随着出嫁女的嫁妆一起堂堂皇皇送往夫家。金棺材作嫁,这自然要有钱人家才办得到,一般人是无法问津的。金棺材作嫁,无非是为了显示财富,让姑娘在夫家有较高的地位而已。真可谓“可怜天下父母心”了。
因此,不论是“竖寿”,还是“棺材作嫁”,都是洋溢着人间亲情的侨乡独特风俗。
(王人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