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年,我革命烈士李子芳(即上饶集中营的钱子英)从泉州培元中学转学到省立晋江中学求学。因不满当时学校当局的法西斯统治;闹校潮,带领同志殴打体育教员而被开除。后即转入泉州黎明高中预备班续学一年。又因在宿舍他的睡床席底被发现有共产党传单,在国民党反动派压力下,为了学校安全着想,子芳与一些同志自请退学。李便被聘为法江小学担任教师。(1)
(一)李子芳烈士在省立晋江中学
1927年秋季李子芳烈士从培元中学转到省立晋江中学求学。他身穿培元校服,沉默寡言,经常与喜打球的同学友好在一起。在这学期,他以校为家,同学们假日经常来找他玩,有时他到西街帽巷3号赵富荣同学家,赵是他在晋中最好的同学,在俞奕荣的宿舍,曾存有与几个知友合影照片。当时较接近的同学还有王越、黄奕誊、庄瑶琛、黄源养、陈凤仪等。(2)
在这期间,他很少回家,曾于1929年暑期到过鼓浪屿作客,在公捕局附近公路遇陈德谟,他与陈招呼时只说是访亲戚,别无他话。(3)
他在学校认真学习,各门功课成绩优异,课外活动时,他最兴趣是打篮球,也常与郭景俊对打乒乓球。他俩在学生会负责游艺股工作。他对郭很信任,将学生会印信交郭掌管,他外出时,游艺股工作也由郭抓。在演戏时,子芳经常饰青年演员。他用各种方式与同学联系,这样引起班中一些落后同学的注意。有一次,郭曾受一同学的警告:“您知道李子芳是一个怎样的人呢?”(4)
李子芳关怀经济困难的同学,常给予接济或安慰。记得有一次一个同学因缺寒衣穿,受凉感冒了。当他知道了,就将自己的羊毛衣让出,自己因少穿衣服倒也受凉,但自己却安心了。(5)
他反对封建宗派。那时,在晋中的学生惠安人多,他们组织了惠安同乡帮集团,经常欺压同学,他也受欺侮,对此,他很痛恨。1929年3月那时,有个体育教师为人作风不正派,又强调法西斯式的统治手法。子芳以带着同学到紫帽山远足为名,在那里,他揭发学校实行法西斯奴化教育的措施,并揭发学校克扣同学,剥削同学的事实,引起在场学生对学校的不满。回校后即酝酿学潮,和体育教师斗争、痛打体育教员。(6)
当校潮进行中,校长陈泗孙请求警察镇压,要抓李子芳及其他领导闹校潮的同学。李子芳极机警地越墙外逃,跑到陈泗孙的家中,假装是拜访陈泗孙校长的客人。因这时陈在学校,他就在陈家花园里溜达。以观赏花轩里的花卉作掩护,后来就乘机溜出陈家,而学校也宣布开除了他,时在1929年春。(7)
(二)李子芳烈士在黎明高中
李子芳烈士闹学潮被省立晋江中学开除后即转入黎明高中预备班继续求学。在此一年中,他身穿旧学生装仍勤奋学好功课,课外积极地做革命的宣传工作,由于他对体育很有兴趣,便以组织球队、联络同学进行革命活动,驰骋于泉州一带。(8)
他在学功课之余还阅读革命文件或进步书刊,有的同志常发现他阅读油印本的材料。
有一天早晨,兆英同学发现宿舍里有一本油印本,但书皮包面上题“卧读恋爱小说”。一翻看,原来是共产党的宣传品。他发现被兆英发现了,只有一笑,兆英不问,子芳不说,真人不露真相。(9)
这时期他较接近的同学有刘碧奇、林诗卿、许淑吟、陈荣祖、陈兆英、何必然,学校老师有郭安仁、陈君冷、姜种因、王鲁彦、吴克纲、杨人鞭,总务赵祖培师,还有现在北京的吕骥、张庚老师,巴金也来讲学。(10)
他对体育有兴趣,曾组织篮球队、排球队,而篮球队经常在泉州一带活动。球队成员有肖永瑞、曾瑞治、俞奕荣、谢清河及李子芳:这五人除黎明高中同学外,还有晋中、培元学校旧同学。当时,这球队驰聘于泉州一带。号称“五虎将”。至于排球队的锻炼,子芳常站头排角。(11)
子芳对于国术也感兴趣。有一天,他和许多同学到泉州崇福寺要破坏佛像,破除迷信。该寺主持者妙月师见这批青年来势颇凶,知来意不善,劝止他们。即将话题转到国术上。子芳先请妙月表演拳术,妙月师见他们请求甚切,也示范一套,最后以该寺大殿四术为目标,演到铁手击柱。大殿为之震动,这个闽南著名的铁沙手妙月师精彩的表演使这些学生颇感兴趣。他们即告辞妙月师回校。(12)
子芳在黎明高中时,对当时黑暗的社会很不满。他经常痛骂国民党里的坏蛋,认为当时许多罪恶现状是这些贪官污吏造成的。
当时,李子芳发起组织几位进步同学,如洪一萍、陈兆英、陈荣祖计五人。暂名为X党。他们行动和任务首先以泉州的统治者为斗争对象,以暗杀为手段,以警告那些贪官污吏及不法商人,叫这些坏蛋恐怖不安,停止作恶。
X党成立后,曾先选定暗杀林寿国,这家伙是国民党驻泉的海军陆战队司令。1930年的春季选定某一天,在东街头,准备以陈兆英手帕为号,李子芳负责掷手榴弹,陈荣祖、洪一萍为掩护杀死林寿国。后来,因林寿国出门戒备森严,无法下手,未果。(13)子芳在这期间(1929春至1930春),积极参加革命斗争。曾由同志介绍借泉州西街甲第巷张汉玉家住宿,李在汉玉家作客,经常有人在房子里聊天,汉玉不敢问明姓名,恐怕发生事故要负责任。后来子芳送汉玉几本进步书刊,其中有《共产党ABC》(洪水著)、《马克思人文集》(郭沫若著)。还有《南日月刊》《响导》等。
李子芳当时曾向张汉玉反映,他们活动费用每日二角还感困难。以后,他们需要纸张由汉玉打条子到泉山书社先取后结。这时期,他曾到洪濑、永春等地活动。都步行去,如需要坐车由张汉玉打介绍条在中途给司机看,必要时让他上车。(14)
(三)李子芳烈士在法江小学
1930年春天,李子芳被聘到泉州市东郊法江小学任教。担任三民主义课,中年级复式班的级任和全校体育科。他那勇于革新,全面对学生负责的精神永远活在我们心中。他宣布上的“三民主义课”。首先作了自我介绍,说他家住东海之滨的永宁镇岭兜村,小时常上山拾柴捡草,下海捕鱼抓虾,疲倦了即跃入水中游个痛快。
讲到“三民主义”本课时,他说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写得厚厚的一大本,“耕者有其田”等内容及土地不均,贫富悬殊的罪恶社会中要革命的道理。以后,他并不按课本编排次序讲课,常讲些富有革命内容的故事,当时,我们都听得很有兴趣。
法江小学创办于1923年,当时课本多是用文言文写的,学校老师大多是老学究、老绅士,他们把持学校,教学松懈,校务废驰。间虽有些青年进步老师,大多站不住足。李老师为人诚恳热情,个性爽直。他对当时学校应兴应革的事都毫不留情地提出建议与批评。积极帮助学校建立各种规章制度,教学秩序。例如建立老师生活作息制度,有的老师睡懒觉,他每天早上都准时去催他们起床。有的老师“打麻将”到深夜还不停,他对他们提意见。
那时,老师三餐伙食由校董部负责办理,让学生赖爱民送上。老师架子大,每在吃饭时,赖爱民总要站在旁边替老师盛饭。子芳老师对此很不满意,他例外地自己装饭,不奴役人。(15)
李老师经常和学生在一起,关心学生健康成长。他担任中年级级任导师,每天中午入学后到上课前要举行午会,加强对学生的教育。早晨,学生一听到学校的起床号(军号)就到校集合参加体魄锻炼。他是一位奉公负责的体育老师。
李老师关心爱护同学的身心健康的精神令人难忘,我还记得有一次中年级学生陈溪港(抗日初报名参加抗战,在浙江诸暨前线阵亡)在老师午休时大声讲话,被一位老师打骂、脚踢。李老师与其评理,后来,这位老师在师生众怒下,认识错误,自动离职。
李老师还经常指导学开展各种有益的活动。那学期在他发动与指导下,组织学生自治会。在成立典礼那天,远在泉州南郊的华洲小学学生也全体列队参加。学生会宣传股还带领学生分组到法石街大扫除,并宣传讲卫生道理,李老师的母亲亡于时疫,他的体会也许特别深刻,因此,他特别重视群众性的卫生工作。
学生会在李老师指导下,又发动同学和校外青年开辟篮球场赛,选择校后山上的坟墓区作场地,迁墓群,平整场地的劳动搞得热火朝天。这球场是法石较好的球场。
他还指导学生会出版以“竹芽”为名的无定期会刊油印本。李老师在这刊物上发表几篇富有革命性的文章。那时,他经常写文稿寄给泉州厦门等地报刊杂志出版,笔名李孑,我至今还记得他在“竹芽”会刊上的文章“死人骨”很动人。文章大意是记我校迁墓地开辟为体育场的活动,讲明这活动的意义可以使人健康,而烧骨灰为肥料可以增产,造福人群,表达作者反对墓葬占地的思想。他的一部分作品我本收藏着,直至十年内乱才被毁了。现在想来,深为可惜。
李老师在法江小学的一些进步性的活动引起国民党县党部的注意。他们利用我村人何魂(县党部总务干事)混入学校担任初年级“三民主义”课,以监视李子芳老师的行动。那时,李老师经常约高年级学生林景煌(单复)、李复生(秋叶)、吴清潭(予群)、陈天枝(早年夭亡)和黄恢(黎丁)等同学个别谈话。我们经常晚上到校自习。我们跟李老师谈话,何魂心中有鬼,通知我们要到学校时约他一起走,他说:“您们这几个好象我的卫兵。”但我们怎么会听他的呢?如果他跟我们一起晚上到校,等邀一些老师“打麻将”后,我们就去和李子芳老师聊天了。他跟我们讲马克思、列宁等革命家的故事;讲苏联的第一个五年计划;苏联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他启发我们应如何面向光明,追求进步。至于马克思与列宁像,早在国共合作时,我校的礼堂上已经掛上了,那是和孙中山先生的遗像并排掛的,那时的法江小学的学生都很熟悉的。
根据当时李子芳老师的同事庄润英老师回忆说,李老师经常阅读进步书刊,和党的有关著作。如瞿秋白的文章等。但书刊皮都伪装旧小学的书名如“征东”、“征西”。每逢星期六下午回泉州,这些书都交给庄代管。
记得在一个星期一的早晨,学生入学了,我们到李子芳老师的房子去。奇怪,今天见不到他了,房里只剩下些杂乱的东西。后来,我们才知道他离开法江小学了。他虽然在此只有近个学期,可在我们的印象中特别深刻。以后我们很想知道他的情况,常常多方打听。(16)
听说1930年秋天的一个夜晚,李老师曾与战友们在洛阳桥蔡襄祠里开会;会议中发现偶像前有善男信女留下的敬神祭品,李老师发现了,拿给战友们当点心。我们听了这个消息,都为他们不怕鬼神的行为所感动,印象尤为深刻。(17)
他离开法江的这年冬天,学生因不满一些老师的教学作风和校长抽鸦片、睡懒觉的行为,曾推林景煌为代表,带着同学前往董事会请求撤换校长,改组学校。校董会表示支持,但一时物色不到好老师,便推选许武舟、吴清潭两人主持学校行政,杨蔓青、黄秋潭协助教学,校董会派专人在校负责财政。这样,几个小学刚毕业的学生就办起来,当教师了。李老师在法江的一些作为正在影响着年轻的一代。以后的法江小学组织校友会,校友办学,推行“小先生制”,传播进步的思想,虽遭国民党反动派搜查、逮捕,但历史的洪流滚滚前进,众所公认,她在三四十年代,是法石地区培养人才的摇篮,文化的中心。革命烈士的心血没有白花。
注:
(1)(7)(10)根据李子芳烈士的老师赵祖培忆述
(2)(8)(11)据烈士生前在省立晋江中学同学赵富荣的忆述
(3)根据烈士生前在晋中黎明同学陈德谟同学的忆述
(4)根据烈士晋中同学郭景俊同学的忆述
(5)根据李子芳烈士胞姐李淑铭的忆述
(6)根据李子芳烈士同学林子元的忆述
;根据烈士同学陈兆英给陈廷芳的信的回忆
(12)李子芳烈士在法江小学课堂上的讲述
(14)张汉玉的回忆
(15)根据李子芳学生赖爱民的忆述
(16)根据李子芳的学生张国士的忆述
(17)根据李子芳的胞弟李光华生前于1936年的龟湖的忆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