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世界语的创始与发展
世界语是一种人工创造的国际语,是波兰医生柴门霍夫博士,于1887年创始的,柴门霍夫在发表世界语方案时,使用的OKTOIOE DHERANTO(这一笔名它的意思是希望者博士),以后人们就把这语言称作(ETHEIANTO)原意表示作者希望借助于这种语言,达到民族间互相了解,消除仇恨和战争,实现平等博爱的人类的大家庭,在意识形态上,带有一定的理想主义、和平主义的色彩,世界语传人中国曾译音为爱斯不难读,或万国新语,后来人们就采用日本译名“世界语”,一直沿用至今。
世界语是在印欧语基础上取其所长,按照语言规律精心设计而成的,它的特点是音调优美、科学性强、富于表达,又容易学习,因为世界语有这几种特点,可以作为交流思想、增进友谊工具,也可以作为科学文化交流的桥梁,所以以诞生后就得到世界著名文学家如罗曼·罗兰、托尔斯泰、高尔基、爱罗先柯、泰戈尔、田雨雀、鲁迅、巴金、茅盾、胡愈之和科学家爱因斯坦,教育学家蔡元培、吴玉章,政治思想家毛泽东、铁杞等的热烈支持,所以世界语在国际上大有蒸蒸日上之势。
(二)世界语传入中国
大约在清朝末年至今已有七十多年的历史,1906年刘师培在上海创办世界语传习所,1909年上海正式成立世界语学会,发行世界语刊物《世界报》,辛亥革命后世界语获得进一步的发展,1912年蔡元培任教育总长,曾通令师范学校开设世界语课,同年上海创办世界语学社后改名为中华世界语学会,并开设世界语函授部,1919年五四运动由于《新青年》杂志的影响,引起更多人的兴趣与重视,蔡元培在北京大学也开设世界语课,先由孙国璋任讲师、后聘俄国盲诗人爱罗先柯任教,1923年上海世界语学会出版了《绿星杂志》,由陈兆瑛、王鲁彦、巴金等人编辑,同时蔡元培等人在北京创办世界语专门学校,为了表示对世界语的支持,鲁迅到该校任教,一直到1925年广州设立世界语讲习所,以后广州的中山大学和广东许多高等学校和中学都开设世界语课程,或业余讲习班,1929年汉口成立世界语学会,在这时期除上海、广州、武汉、北京,是全国世界语运动的中心外,天津、沈阳、长沙、成都、杭州、太原、青岛、苏州、福州等城市,都有世界语运动,以上所述是世界语在中国各地运动发展的情况。
(三)世界语在泉州的传播
1926年大革命期间,国共第一次合作,组成革命统一战线,革命军入闽、当时革命思潮澎湃,新文化运动涌到泉州,共产党人唐生在泉州开设泉州书店,推销新文艺书籍,国内作家如郭沫若、鲁迅、丁玲、蒋光慈等,国外如高尔基、屠格拉夫、托尔斯泰、普希金等,书刊如《向导》、《新青年》、《政治周刊》《共产党宣言》《辩证唯物论入门》等传播新文化亦起着党的宣传机构的作用,到了1927年4月12日国民党反动派背叛革命,进行清党,漫天风雨,许多革命志士、进步青年,在白色恐怖下,不少人受到迫害,或被捕下狱,或遭到杀害,因此大都市如北京、上海、广州、武汉、成都进步文艺作家四处奔逃,泉州因地处东南海疆,非军事政治重地,而且当时党权掌握在国民党左派、或中间派之手,形势比较缓和,1929年秦望山、许卓然、叶青眼、梁龙光、陈清机等在泉州创办黎明高中,梁龙光任校长,这个黎明高中的创办,继续五四运动精神,具有启蒙运动与教育改革的意义,聘任教师的宗旨是兼容开蓄,主张学术研究自由、思想自由,因之著名作家如巴金、王鲁彦、郭安仁,戏剧家邵惟、张庚,音乐家如吕冀等,或讲学、或任教,对于泉州新文化运动是有一定的影响。
1930年,泉州平民中学继起创办,其教育思想,大致相同,着重于新文化运动,所以巴金、王鲁彦大力支持世界语运动,因之学习世界语形成热潮,黎明高中先行提倡,成立世界语学习小组,继之平中教师王天均、袁继热、沈一叶、黄金燧等教师兼授世界语,后来外语课程排列为英语与世界语两种让学生自由选修,为了进一步推动世界语运动,世界语者杜承恩、黄金燧、袁继热等发起组织泉州世界语学会,另一方面是世界语者沈一叶集资在泉州创办和平书店,兼印刷所,除了销售国内外新的文艺作品外,同时代销各地世界语书刊,有时翻译东欧的世界语本小说、游记、故事,自刊印或在泉州日报副刊发表,这时世界语蓬勃发展,不但平中把世界语列为必修语,而且泉州各中等学校如泉中西隅师范、晋江乡村师范、法江农中、南华女学等亦来世界语学会聘请老师教授世界语,当时黎明与平民教师大多来自外地,不少是外国留学懂得许多种外语,为了适应社会需求普及外语尤其是世界语的推广,平中教师王天均、陈瑜清(留法)、吴朗西(留日)、陆圣泉、薛叔屏、沈一叶、袁继热、黄金燧等发起组织语文学社,创办外语学习班,内设英、法、日、德、俄、世界语各科,利用平中课堂作为夜间业余外语进修学校,招收社会青年及在校学生,凭个人志趣,各科任选择,那时选修者是世界语与英语较多,学习世界语风起云涌,是为泉州世界语运动最盛时期。
1933年,黎明高中因演出《日出》触怒反动派政府,被封闭,1934年平中亦因无立案而被取缔,两校教师各自星散,世界语运动以此沉寂下去,到了1935年,平中校董会向伪教育厅交涉、平中复办、改为民生农业学校,因学校性质不同、课程农业技术、不设外语,世界语运动仍然沉寂,未几芦沟桥事变,抗战发生,为了爱国思想救亡图存,中国世界语者在上海出版了《中国怒吼》、广州出版了《走向新阶段》、武汉出版《呼声》、抗战以前泉州世界语学会亦出版了《绿星》,与各地世界语学会交流,除刊载一些世界语文艺译作外,同时报导国内外世界语运动的动态,作为通讯联络机构。抗战发生,泉州处于国防前线,抗敌情绪高涨,世界语具有国际主义精神、主张正义和平,反帝反法西斯蒂的,日本世界语者、国际主义战士绿川英子(本名长谷川照)他是反对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中国的,致被捕下狱,释放后即冒险由东京来到中国,她时常写文章发表在世界语刊物,揭露日本侵略者的暴行,同时宣扬中国军民的英勇抗战,对中国抗战宣传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由于绿川英子揭发日本帝国主义暴行,激起世界各国世界语者的义愤,对于国际上反法西斯阵营有很大的影响。1938年京沪沦陷,这时就有日本世界语者吴思明(原名秘而不宣)原籍日本东京,由上海世界语协会介绍乘外轮秘密逃到泉州,凭介绍信来到民生农校,这时民生农校还有教师懂得世界语,可直接与之交谈,叙述来历和前方抗战情况,民生农校予以接待,供给生活费。他是日本工专毕业,擅长数理,由于语言隔亥、不能直接授课,只能安排在仪器室做些简单仪器,帮助实验、课余指导学生学习世界语,他亦自写文章投入国内外世界语刊物,内容是反帝反侵略的,因沿海形势紧张,他跟随着学校内迁,过着艰苦朴素生活,其为人也热情爽直,认真教学,在民生学校教授世界语,博得好评,亦为同学所尊敬,他对我国救亡运动作出了贡献,后来吴思明与民生学生李杜莲自由恋爱,抗战胜利后即行结婚,李原籍广东,是侨属,未几他俩即出国到印尼去,据说他在印尼仍继续传播世界语运动,并无间断,这是抗战时期泉州世界语运动的情况。
(四)抗战胜利后,泉州各中学都迁回入城,新办了海疆专科学校,其中师生有学习世界语者,爱好世界语者不乏其人1948~1949年春在泉州《大众报》办了一个《ES-PEIANTO》副刊,每三周一次出版了十几期,由黄金燧主编,黄出洋后,郑汝铭继任编辑,连载过世界语课文其中对照《时的福音》(黄金燧译)出版了柴门霍甫专刊,介绍了国内外世界语动态,当时不少学生订购该刊,自行学习,同时与国内世界语者刊物《文学世界》译过《归来》短篇小说,和各国世界语运动报导,1948年李树泖还在海疆开过世界语学习班。到了泉州解放,世界语者大多参加火烈的斗争,分赴各地工作,世界语运动随之停顿。
(五)世界语复兴运动
解放战争胜利,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先前文化部、宣传部即重视这项工作,毛主席、周总理、陈毅、胡愈之、吴玉章等亦大力支持,解放不久上海世界语协会即恢复工作,上海广播电台开办了世界语广播讲座,以后又出版了《人民世界》,1950年出版了《世界语月刊》,1951年中华全国世界语协会在北京宣告成立,《人民世界》改为全国世协机关刊物,1963年全国世协举办了世界语对外宣传工作汇报展览,北京开办了世界语培训班,全国十三所大学增办了世界语选修课,北京电台开办了世界语广播在出版了世界语版的《毛泽东选集》、《中国文学作品选集》、《鲁迅小说集》、《中国地理知识》等二百二十多种图书,但在文革中由于“四人帮”推行极左路线,实行文化专制主义,社会主义事业横遭摧残,世界语运动也随之陷于停顿状态,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后社会主义事业得到复苏,特别是党的三中全会以来,我国进入一个实现四个现代化为中心新的历史时期,我国世界语运动呈现新气象,1978年苏州、武汉、重庆等地的世界语小组机构相继恢复活动。1979年全国世协建立专门年轻化办事机构,加强国内外世界语组和个人联系,八月中国世界语代表出席了364届世界语大会,随后又召开二次全国世界语座谈会研究了新时期世界语的工作方针和任务,同年十月湖北、内蒙、成都、重庆省市相继成立世界语协会。北京、湖南、江西、云南、福建等先后建立世协筹备组,或召开工作座谈会,二十五个城市举办了世界语学习班,1979年8月在北京召开全国世界语工作座谈会,着重研究今后的工作,全国各省市都有代表出席,福建省文化局杨薛英代表福州到北京出席,杨氏原是民生农校学生,课余曾向教师学过世界语,毕业后升学海疆专科学校,仍继续学习世界语,对世界语甚感兴趣,在这次大会鼓舞下他认为搞四化吸收外国先进科技文化,世界语是有一定的作用的,何况泉州是文化名城,开放城市,发展旅游业国际友人来此观光,世界语可作为交流思想、增进友谊的工具。也可作为科学文化交流的桥梁,而且泉州过去是世界语的运动中心,不但可以复兴,而且可以发展,所以他出席回来即在本省各县市调查联系,准备在泉州筹备世界语协会,因之引起各方面注意,泉州黎明学园创办之始即开办世界语学习班,举行世界语专题讲座,与新华社世界语函授学校学员联合开座谈会,地区科委极力支持、鼓励,福建世协筹备组竭力帮助。1982年黎明学园《信息》第一期刊出了世界语运动在泉州复活起来,意图联合泉州世界语者,及函授学校学员成立世界语研究小组,为将来成立泉州世协准备条件,由此以观泉州世界语运动正在方兴未艾,发扬光大。
一九八三年二月二十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