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数字资源 > 泉州文史资料全文库

艰苦创业永向前

发布日期:[2016-08-16] 阅读人:1637  字号:      
丰泽区仁风中心幼儿园地处泉州东门外仁风街,学园环境优美,设备齐全,是个适合幼儿学习、生活的好环境。她的周围是东湖公园、泉州海交馆、泉州侨乡体育中心及泉州市图书馆、东湖影剧院,道路宽畅,交通方便。 仁风中心幼儿园创办于一九五八年八月,是一所村办幼儿园,一九六二年被省教育厅授予“红色铁园”的光荣称号,奖给一面写有“红色铁园”四个大字的大红旗。同年,前任园长陈淑珍赴北京出席“全国文教系统群英会”。一九七八年又出席省教育系统(本园被评为先进单位)群英会。该园历经几多风雨,一步一个脚印走过了四十二个春秋,不管在哪一个时期都从未停办过,而且越办越红火,真不愧为一所“红色铁园”。 为了解放妇女劳动力,为了使本村的孩子们得到早期教育,前任园长怀着一颗培育祖国幼苗火红的心,配合村干部,向群众宣传办园的重要性,从而创办了仁风幼儿园。开办时的混合班,幼儿数130人,教工7人。园址设在仁风宫祠堂内。“万般起头难”,没有经费,连购买些简单的教学用品、教玩具都谈不上,教师利用废旧物品为幼儿制作玩具。当时大部分家长不重视把子女送入幼儿园,陈园长带领教师挨家挨户进行宣传动员,使适龄幼儿百分百入园。 随着入园人数的不断增加,旧园舍适应不了实际需要,只好搬到驰名中外的“东禅少林寺”内,恰逢十年浩劫,当时教育系统绝大多数学校都“停课闹革命”,在这严峻的关头,幼儿园的教学设备也被破坏得所剩无几,但教师们还是坚持下来。虽然每月每人只有一百四十个工分,折人民币14元,但大家还是天天上班,组织幼儿上课做游戏,没有教材就自编,没有经费就利用星期日休息时间上山挖草药,给幼儿喝,以防止传染病的发生,亦可防暑降温,因而使家长既“安心”又“放心”,照样送幼儿入园。家长们便“抓革命,促生产”去。 一九八一年,农村落实生产责任制,村办幼儿园由于多种原因,相当部分的教师工资得不到保证,师资不稳定,园舍被占用,迫使有的幼儿园停办了。仁风中心幼儿园坚持办园,园舍不适应要求,在这种形势下,仁风村两委会的干部“站得高,看得远”,舍得在幼儿身上投资,于是决定立即重新建园舍,于翌年搬人新园舍,家长看到这种情况,对幼儿园更加信任和充满信心,因此幼儿园不但更加巩固,而且有所发展。一九七九年,该园定为东海乡的中心幼儿园,改名为东海乡中心幼儿园,在东海乡幼儿园中起着示范辐射作用,成为全乡的教研、培训基地,每学期都举行两次全乡教学观摩活动,并经常向全区各幼儿园举行公开观摩课,得到观摩者一致好评。91年被评为鲤城区“文明学校”,园长被评为区“教书育人”的先进个人。 《幼儿园工作规程》颁发以后,现任园长认真组织全体教职工学习《规程》精神,深感园舍布局不规范,活动室小,采光不好,于是九二年借“社教”这股强劲东风,在仁风村两委会牵头下,园长带动全体教职工踊跃配合,发动社会力量、个体企业、全村的党团员、村干部、“社教”工作队、幼儿园教师,慷慨解囊,捐资办园,于当年六月在原来园址重新翻建一幢三层楼的新园舍,共投资四十二万元,占地面积约995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200平方米,此外还有320平方米的户外活动场地及一个150平方米的综合活动厅,幼儿人均占地面积5.2平方米;学园设备齐全,设施完善,于九二年从原来的日托转为全托,99年加入区教育工会并建立“教工之家”。 目前,该园有6个班级,幼儿数253名,教职工数22名,教师的学历是中师和幼教专业毕业,青年教师全部参加幼教大专函授和电大学习。 市场经济对于幼儿教育是机遇也是挑战,园长意识到肩上担子的沉重,几次放弃当小学教师和其他行业的机会,为了幼教事业,使幼儿园立于不败之地,她严己律人,以身作则,勉励全园教职工要挺身干,发扬勤奋敬业拼搏精神,学园狠抓教师素质基本功的训练,加上严格的制度、科学的管理,学园整体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近几年来,在各级政府的关怀支持下,学园多次受到有关部门的表彰,教师、幼儿参加各种比赛获许多荣誉,特别是99年5月被丰泽区教育局授予“农村幼教一枝花”的光荣称号,2000年7月青年教师参加上岗证考核,取得优秀成绩,同年又被评为丰泽区评为“文明学校”,使幼儿园再度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