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石真武庙,俗称玄天上帝宫,在泉州市丰泽区东海镇法石街的石头山上。法石真武庙始建于南北朝齐(479-502年),同时修建的还有双髻山的仙公庙、法石的海印寺。宋代真武庙(圣殿)曾进行重建,历代天灾人祸圣殿又几经焚毁与重建修葺,现存的庙宇系清朝道光年间重修。1983年泉州市文管会拨资重修山门,1991年列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
具有悠久历史的东海法石武当山
古代法石曾是阿位伯人聚居之地。法石曾分为五境:坂头、圣殿、文兴、长埕、美山。法石山是蒲寿庚之兄蒲寿晟隐居处。美山(尾山的谐音)原是造船的地方。历史上从港仔沟至海关口,旌旗蔽天,船桅林立。这里居民大都以航海经商为生。街尾有美山宫,即天妃宫。据说过去有阿拉伯文石坊,今已毁弃。宋未蒲寿庚主泉州市舶,擅番舶之利达三十年。是以有“望云楼”之建,盖“宋季蒲寿庚建以望海舶”(见《八闽通志》卷73)充分证明宋元时期,法石为海外交通要地,亚非人民侨居与经商活动之地。
法石真武庙奉祀玄天上帝的神缘渊源有着一段发展衍变的历史。在宋代初年,圣殿曾祀田都元帅。后来随着泉州海上交通的发达,圣殿成为祭海之地。那时,宋代官员在九日山祈风,在圣殿祭海。为何会在这里祭海呢?主要原因就是:法石港及后渚港是重要通商港,站在石头山上可望见大海。直到1196年在泉州城南建起顺济宫(即天后宫)后,祭海神祇才被海神妈祖所替代。祭海仪式改在天后宫举行。这时,圣殿改奉祀真武帝君,即玄天上帝。现庙所供奉的香火,系从湖北省的武当山玄武庙祖庙分炉而来,号称“小武当”,山门上悬有“武当山”巨型匾额,为闽泉道教名胜之一。这里人文景观相当丰富。
真武庙的山门位于法石头街西端。一踏人山门,迎面就可以看到清代进士庄俊元在山门石柱上书刻有“仰之弥坚大观自在,过此以往联步而升”的楹联。山门结构为牌坊体,雅致精巧。两边墙壁上分别嵌着砖刻太上老君、瑶池王母,以及八仙的人物画。山门前有口水井,是明代万历四十四年(1619)真武宫后巷一位姓李的妇人喜舍的,井水清澈甘甜,有“三蟹龙泉”之称。
进了山门,有一段廿四级石阶,扶着精致的石雕栏杆联步而上,榕荫蓊郁,天然巨石,高危欲坠。有一块突拱出地面的巨岩,造型婉如龟背。龟背上立有1.5米高,0.5米宽、0.2米厚的石碑,碑面上镌刻“吞海”鎏金大字,为明嘉靖十二年(1533)晋江县令韩岳所立。所谓“吞海”,其意为海成陆地,海不扬波,船不为海所吞,故名“吞海”。随着历代农民的围垦开发从沉洲埭岸延伸到坂头西宫头,以至圣殿宫口的海地,沧海变桑田,实实在在吞海了。龟背右侧有一椭圆形巨石,其状如蛇头,正探头探脑似地跟着龟背向前蠕动。龟蛇原是玄天上帝手下二员猛将,现石头山上玄武庙前却天然生成,实为一处不可多得的自然景。龟背右后侧建有一四柱八卦凉亭,斗拱飞檐、结构精致,石柱上书刻有“潮送孤帆隐现间;烟浮下界阴阳事”的楹联。过凉亭即露庭。庭的前端立有一把高约3米、宽0.4米厚0.5米的石雕巨剑,剑锋直指青天,剑身上雕缀有七颗青光熠熠的北斗星,故名曰:“七星剑”,传说是玉皇大帝摄北斗七星之魂铸制而成,赐给玄天上帝的斩妖剑。庭的上方是真武前殿,传说南宋两位小皇帝南逃到石头山上时,曾驻跸过此殿,所以又称圣殿。门前石柱镌有一副清代著名的书法家庄俊元撰并书的石刻楹联:
脱紫帽于殿前不整冠而正南面;
抛罗棠于海角亦跣足以莅北朝。
此楹联从字面上看,是描写玄天上帝那副披头散发、打着赤足的形象,其实是暗射曾在石头山上驻跸过的南宋俩小皇帝逃难途中的狼狈情景,楹联立意双关,意味深远,为人所津津乐道。步入后殿,正中奉真武帝君的塑像,真武披发仗剑,跣足踏龟蛇,通身金甲,威而不怒,雄视着殿下两旁站立持戟握剑的马、赵、温、关四大元帅的塑像。神龛上巨匾“掌握玄机”,系乾隆年间提督马负书所书。庙中壁上的彩绘,有八卦、仙鹤、麒麟、瑞草、祥云、神仙人物等,颇具鲜明的道教特色。真武殿左旁原为观音堂。今废。殿两厢奉祀神祇,左有章平侯,右有前埔的苏夫人姑。祀章平侯对联为“身蜕桃源成道骨,灵昭法水显侯威”,祀苏夫人姑对联为“赖携成众人之母,赞化育大德回生”。正殿大门外还有副对联:“罗紫双峰齐拱峙,淄浯一派尽朝宗”,此联为清道光壬寅年应钟月(1842年10月)所刻。
山这绝顶有数十块大石交错衔叠成堆,“如欲坠然,疑为天石”(《闽书》),周围古木参天。站在山上放眼东南,晋江东流入海,浪涛滚滚,风帆如织。山下的法石港自古“通南关外,外接大坠,为商贸渔船出入必由之所,亦远近辐辏咸集之区,故部馆、文馆、武馆俱设是处,所以稽查透越,盘察漏税,成为要地”(《泽被海滨碑记》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法石港,是江海交汇的港口,宋元时中外商人荟萃是处。法石真武殿历史悠久,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是我国优秀民族文化和海交文化交汇的产物,在历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足迹。
真武庙历经千年风雨,依然容光焕发。近年由华侨捐资修葺一新。今日真武庙光彩更加耀目,依山临海,林木苍翠,江帆竞流,流连忘返。晋南平原,沃野千里,尽收眼底。廓然山川形胜,不愧为名胜古迹,旅游佳境,为世人所欣赏,赏心悦目。
作者单位:泉州市图书馆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