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仙妃庙,俗称万氏妈宫,一在仁风门外东湖上,一在蔡巷。
万氏妈原名不为人所知。只知道她生于唐朝年间,是晋江县浔美人(现丰泽区城东街道浔美社区),嫁与泉州东湖草湖埔曾姓。
《闽书》载:妃故居东湖上,生时能为人疗病。唐末黄巢寇闽,妃显灵,寇遁,州赖以全。刺史王潮请于朝,封护国英烈万氏仙妃。宋梁文靖克家母病,祷于神有应,于城东置壝祀之。克家自为碑记:广灵庙在泉东湖之浒。神姓万,生能为人疗病,殁能为国捍患。乾符六年(879年),黄巢寇闽,斩处士周朴。神御曰:“未说泉州境,且说东湖一万家”。巢众骇遁,民无肝脑涂地者,实惟神力也。《礼》曰:“有功德于民者,则祀之”。神之功如此,泉人祀之也宜矣!守臣王潮请封护国英烈万氏仙妃,以章祀典焉。呜呼!庙貌岁久将颠,余忆母病,昔祷有感,故挪城东地壝祀之。落成撰志,永垂不朽。淳熙丙午(1186年)孟冬吉日。后改壝为庙,即今蔡巷广灵宫也。康熙庚午(1690年)孟夏,乡耆尤鸣德,王晖吉,黄良弼,姚舜耀,刘斯燮重建有记。治之东,有广灵庙,岁时祷禳又集神,始末载文靖公庙碑,明神也,非黩祀也。镜山何先生之矣。盖御灾,捍患,祭典有光,有其举之胡可废乎!庙敞宜新,岁庚午、乡耆老议拓而崇之,倡捐者则现任守备冯君也。温陵之善信捐赀助力,不烦期会而奔趋恐后。神示感,人示应,枪鼓靡爽,猗欤、休哉!经始于本年三月初二日,落成于七月中旬。庙成,例应得记,并列文靖公原碣。
万氏妈,聪明贤慧,吃苦耐劳,勤俭朴素,精通医学。出嫁时公婆对她百般虐待,她能忍气吞声,奉孝备至,是封建社会典型的孝顺媳妇。
万氏妈的传说,在民间流传很多,现讲几个如下:
(一)万氏妈的“金钩耳”
泉州、晋江一带都称她“万氏妈”。浔美人叫她“万氏姑”。未出嫁时耕山讨海,粗活细活她都能做。
万氏妈惜金(铁)如命,她喜欢用别人用快完的2-3寸的锄头(不连柄)拿到山上锄大豆、花生杂草很好用。可有人认为她“小气”、“寒喧”,并对万氏妈说:“金钩耳借挖挖耳屎,试试看好用不好用?”万氏妈听后也不在乎。
后来人们渐渐体会到万氏妈废物利用、爱惜东西是一种美德。
(二)救溺水的孩童
有一年农历六月盛暑,气候炎热。草湖埔一群孩子在东湖畔喂水牛,喜欢耍水游泳,在湖边裸泳。游了好一会儿,其中一人游至深处在水中打滚挣扎,因没气力下沉。其余孩子齐声呼救:“快来啊,快来救人啊!”恰巧有人路过此地,会游泳的三位大汉,不约而同跳下,游到小孩下沉的地下打捞,不一会儿便救起小孩,托出水面,放在湖边草地上,孩子肚子鼓胀胀的。恰巧万氏妈要到外乡作客,见此情景,便把小孩放在牛背上,片刻间水从小孩肚子里从嘴吐出。这时小孩分工:有的看水牛(怕吃五谷),有的到落水小孩家,吩咐家长,抬着回家,于是小孩安然无恙。
(三)治毒蛇咬伤
又有一年农历三月,草湖埔的农民往山上拔大豆,万氏妈也同去,大豆成熟毒蛇猖阙,黑豆蛇甚多:有青竹青、五步蛇、莽蛇。因大豆园杂草丛生,容易引来蛇宿。有一农民不小心被毒蛇咬伤,旁边一位农民看到蛇还在爬行,认出是五步蛇(咬后走五步会丧命),其余农民也顾不得拔大豆,便大声呼喊:“万氏妈,万氏妈,有人被蛇咬,快来救人啦!”万氏妈闻声立即跑来。她细察咬伤部位,伤处积血,颜色深黑,认定被毒蛇咬不误。万氏妈立即到沟边拔了一把“田乌草”,双手用力搓扭使其生计,还解下自己的头巾,把被毒蛇咬伤的伤口包扎起来。过了一会儿果然灵验,伤口也不痛了。咬伤的农民由两位乡亲扶着回家。
(四)万氏妈显灵救百姓(草鞋惊倭寇)
明朝嘉靖年间(1522-1566),倭寇猖獗,东南沿海也不得安宁,尤其我泉州府城。
有一天倭寇在泉州东门一带为非作歹,伤我百姓,杀我无辜。一群倭寇冲进草湖埔,恰巧万氏妈在打草鞋(龙舌兰麻和稻草编积而成)。倭寇抬头一看,门前挂着一只一尺来长的草鞋。有一倭寇问:“老妇人,你的一尺来长的草鞋是给谁穿的?”万氏妈回答:“是给我儿子穿的。”另一个倭寇又问:“你的儿子是个大个子吧!”万氏妈曰:“军中将士个个彪形大汉,个个都力拔山,气盖世。”倭寇听了,十分害怕。此时平倭寇举大(旗)打头阵的,便来到跟前。吓得倭寇纷纷逃遁。这就是草鞋惊倭寇的故事。
参考资料:1、《晋江县志》道光版。
2、《鲤城民间传说》笔者编著。
3、走访蔡巷万氏庙的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