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古城泉州的丰泽广场,假如恰逢游人稀少,广场显得特别空阔,我的感觉有点像外星人自遥远的太空飞来,把那一颗浑圆的花岗岩“鲤鱼化龙”石雕看作地球了。我会驻足锭眺,饶有兴味地观赏良久。这样的过把瘾虽有点迂腐,但是惬意的吧?久居闹市,忽而眼前豁然开朗,一片平地同天空连成无垠,这不恰似澄明浩缈的宇宙?那一颗如此美丽的圆球也就是地球了——或者说,它是同情世间人生活过于烦闷的上帝赠与的一件玩物?它是哪一个星球上哪一位多情人向我等抛来的定情的绣球?
我之所以如此想入非非,实在是因为我对于城市的广场太少感触颇深。
随着时光的流驶,高楼在林立,城市的空间在急速地萎缩。这同向往自由、宽广的人类本性的反差越来越大。人们怎能不憋气?就像池塘在干涸,鱼儿鼓动着鳃在呼唤着水,城市的人倦渴盼着休闲的场所,广场的开辟就迫在眉睫。古城的丰泽广场从它出现的那一天起,就不言而喻成为人们眼里一处难得的风景;广场上那一颗别具特色的“鲤鱼化龙”球吸引着多少人喜悦的目光!
说起这一颗“鲤鱼化龙”球,它的来历还够你寻味。
鲤城是泉州的别称。泉州自唐建城后经多次拓展,平面呈棱形,登清源山可望见东门如鱼嘴,西门两翼突出如鱼尾,逼近晋江之处宛如背鳍,全城形状酷似鲤鱼。而东湖如珠,又应了“鲤鱼吐珠”之说。这不知是历代地方官员的创意呢,或是偶合,泉州称为鲤城,极为贴切、吉祥,极富寓意!民间历来将鲤鱼视为瑞鱼,并有鲤鱼跳龙门的传说。《艺文类聚·三秦记》载:“河津一名龙门。大鱼积龙门,数千不得上,上者为龙,不上者鱼。”据说唯鲤鱼奋跃而过且化为蛟龙。这个传说很能体现泉州人的气质。以此典雕塑为一颗巨球立于广场,寄托泉州人的理想,形象、生动、耐人寻味!这个圆体构图的巨球以浮雕、透雕等传统技艺融合现代工艺手法,在球体上刻出5条蛟龙,14尾鲤鱼——其中3尾龙首鱼尾,正在蜕变之中。雕塑家的造诣精湛、高超。龙,呈现飞腾之势;鱼,翻波跃浪。鱼变为龙的过程,天火熊熊,云雨翻卷,好一派磅礴激荡,奋勇向前的气象!
难得古城有此好去处。
孩子到这里玩耍,一根细线牵动着风筝,牵动着云彩;情侣到这里幽会,知心的话语回应着清风的祝福;老人到这里散步,舒筋活络,醒脑健身,益寿延年;许多大型集会、活动在这里举行,广场容纳得了人山人海,容纳得了太多的喜庆和欢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