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数字资源 > 泉州文史资料全文库

第三节 名人与清源山

发布日期:[2016-08-16] 阅读人:1637  字号:      
清源山风景名胜区是历史文化名城泉州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清源山自秦大道开辟以来,历经两千余年漫长岁月。从唐久视元年(700)泉州治所从丰州迁移到今鲤城后,清源山渐成府城巨镇也有1300余年,其间登游名人无数,高僧名道、文人墨客留下深深足迹。唐有欧阳詹、林蕴、林藻读书龟岩,阿拉伯先贤沙谒储、我高仕传教泉州死后葬灵山,八字真人蔡如金修道紫泽洞,名士许稷恩受赐恩山,韩偓登游南台岩;五代有王延彬建招庆院,留从效筑梅岩,省僜撰《诸祖颂》,陈洪进雕大石佛;宋有裴道人隐于清源洞,李邴退居醉月岩,朱熹、傅自得、陈知柔悠游莲花峰,状元梁克家吟诗廓然亭;元有蒲寿庚兄弟捐修纯阳洞,偰玉立挥题瑞像岩;明、清有理学家蔡清,文学家王慎中、李光缙、黄河清、陈紫峰,文武状元龚用卿、王杰、马负书、庄培因,抗倭英雄俞大猷、欧阳深,思想家李贽,书画家黄吾野、李开芳、张瑞图,史学家何乔远,政治家叶向高、黄道周、施琅、李光地等;民国至现代有蔡元培、弘一法师、广钦和尚、陈从周、赵朴初等等。与清源山有关的历代名人灿若繁星,现仅简略介绍几位如下: 欧阳詹 欧阳詹,字行周,晋江潘湖人。后随母到南安高盖山读书,又迁泉州城内甲第巷。唐贞元八年(792)与韩愈诸名士同登进士,列第二名,时人称为“龙虎榜”,为泉州历史上第一个进士,亦是福建省首位“甲第”进士。詹之前虽有福安薛令之、莆田林蕴、林藻登进士,但非甲第,宋朱熹题联曰:“事业经邦,闽海贤才开气运;文章华国,温陵甲第破天荒。” 欧阳詹自幼聪颖好学,少时曾与林蕴、林藻读书于清源山龟岩、莲花峰,今龟岩、赐恩岩、莲花峰留有读书台、欧阳书院和读书室遗址,历代文人学士登游凭吊咏怀吟唱不绝。 许稷 开闽许氏宗祠 许稷字君苗,号翼丰,唐景龙二年(708)武荣州刺史许辅乾之曾孙,由莆田徙居晋江(今泉州市区)。少时读书后茂山,发奋图强,贞元十八年(802)登进士,工诗文,历官比部郎中,终衡州刺史。因随驾西巡有功,唐德宗以其少时读书之山赐之,此山后称赐恩山,岩亦称赐恩岩。岩上建有“开闽许氏宗祠”,祠堂前镌刻有许稷名作《江南春》。 韩偓 韩偓字致尧,一作致光,小字冬郎,自号玉山樵人,京兆(今西安)万年人。唐龙纪元年(889)进士,天复初官翰林学士、中书舍人,随昭宗奔凤翔,进兵部侍郎、翰林承旨。后以不附朱全忠被贬斥,南依王审知,入王审邽招贤院,寓居南安龙山,卒葬葵山。 韩偓少时聪慧,十岁能诗,其姨夫、大诗人李商隐赞其“雏凤清于老凤声”。早年创“香奁体”,晚年多反映田园生活,诗作甚多。《唐诗三百首》录其七绝《已凉》一首。《全唐诗》有《登清源南台岩》七律一首,烩灸人口,传诵至今。 李邴 李邴字汉老,号云龛先生,山东济州任城县人。北宋崇宁五年(1106)进士,历事徽宗、钦宗、高宗三朝,累官至参知政事(宰相),为官刚正廉洁,敢言直谏。晚年辞官南下定居泉州,喜游山玩水,辟建镜山岩、醉月岩诸胜,又传说赐恩岩以李邴隐居,朝恩四及,因名四恩岩。晚年以诗文自娱,与泉州名士黄冠、张读等友善。初谥文敏,改谥文肃,赠太师,祀乡贤祠,著有《草堂前后集》一百卷。 朱熹 朱熹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晦翁,别称紫阳。原籍徽州婺源,生于尤溪,寓居建阳考亭。南宋绍兴十八年(1148)进士。曾任同安县主簿。庆元二年落职,后致仕。卒后追溢“文”。仕途坎坷,毕生致力于著书讲学。他集北宋以来理学之大成,建立一个客观唯心主义的思想体系,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影响最大的思想家。 朱熹数次来泉州游历讲学,对泉州影响深远。他与傅自得、陈知柔等泉州学者交情甚笃,曾结伴游览九日山、莲花峰,留下众多优美诗篇。又有《与同僚谒奠北山过白岩小憩》一首,记其谒奠呼禄法师墓情景,至今留下一个不解之谜。 王慎中 王慎中字道思,号遵岩,后号南江,晋江安海人。少时曾读书于清源山遵岩。明嘉靖五年(1526)18岁登进士。累官至河南参政。因忤尚书夏言落职,乃肆力于古文,自成一家。有《遵岩集》25卷行世,年51卒,祀乡贤祠。 王慎中热爱清源山水,曾作《游清源山记》,于九日山亦多有吟咏。 俞大猷 俞大猷字志辅,号虚江,晋江(今泉州市洛江区)河市格头村人。明嘉靖十四年(1535)中武进士第5名。戎马40余年,抗击倭寇,功勋卓著,累官都督,卒谥武襄。与戚继光齐名,世称“俞龙戚虎”。少时与总兵邓城同读书于清源山上,为刎颈之交,一时有“俞家拳”、“邓家棍”之号。嘉靖四十二年(1563)率兵围巢占据兴化城倭寇,全胜而归,与友人畅游清源山,于“小云关”上方摩崖刻石纪游。万历甲戌年(1574年)复与陈第登游,于练胆石上题镌“君恩山重”四大字。 李贽 李贽,原名林载贽,字宏甫,号卓吾,别号温陵居士,泉州人。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举人,历官共城教谕、南京国子监博士、南京刑部郎中、姚安知府。思想解放,独树一帜,反对假道学,反对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横议天下,触犯当政,致遭迫害,死于狱中。著作甚丰,有《藏书》、《焚书》、《李温陵集》等。 李贽曾为赐恩寺撰联一副:“不必文章称大士,虽无钟鼓亦观音”,诙谐趣味,广为流传。 何乔远 何乔远字稚孝,号匪莪,又号镜山先生,晋江(今鲤城)人。少颖异,年19与兄乔迁同举明万历四年(1576)乡荐,十四年登进士。历官刑部主事、礼部员外郎、郎中,因不合当朝弹劾权贵等遭权臣与阉宦排斥,辞职家居。创镜山书院于清源山赐恩山麓,著作《闽书》。泰昌元年复官为光禄寺少卿,封户部右侍郎。因反对魏忠贤专政愤然辞官。崇祯元年(1628)复为南京工部侍郎,兼署户部。多所兴革,却无端遭受攻击,遂家居不出。卒赠工部尚书,赐祭葬,人称何工部。乔远一生著作不辍,有《闽书》等行世。今镜山岩留有“镜山”、“不厌”等多方题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