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妈祖宫座落在丰泽区东海街道法石社区东段,占地面积1500平方米,主祀妈祖娘娘。宫宇位居泉州湾长春古渡头之畔,始建于清同治六年(1867年),原为王爷宫,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因长美境分设为长春境、美山境,而改置为长春妈祖宫。宫建在宝觉山下,枕山濒海,迄今已有100余年历史。
据传在择宫址时曾请一位堪舆之士踏勘规划,聚集“龙气”。长春境原因流年不顺,民多疾病、兴兴废废,长春妈祖宫兴建后,村落方得安居,经济发展,人口繁衍至今成为泱泱大聚落。
宫内主祀妈祖娘娘,附祀千里眼、顺风耳、福德正神神像。为使孽障尽除,使“龙气”汇聚,每逢神明诞辰,乡人便隆重请出妈祖及诸神像绕街区巡游一圈。据传该地诸举子皆在村中妈祖宫就读,常得妈祖和诸神指点迷津,自此学业精进,所以学子们中举回乡,第一柱香都要先敬奉妈祖;外出谋生及移居国外侨胞必携带妈祖香火客居他乡,常得庇佑,返回故乡的第一柱香也要先敬奉妈祖,以叩谢妈祖庇佑之恩。这对于法石在倾力教育、造就后人方面,具有积极意义。
长春妈祖宫,坐北朝南,现存建筑虽近年重修,但仍然保存清代建筑风格和闽南传统建筑特色,具有道教建筑规制,由照墙、戏台、石埕、山门、拜亭、大殿等建筑构成总体格局,布局严整,风格古朴。宫为两进、面阔三开间,山门楣梁上方悬挂一方书刻“海国长春”匾额,署戊辰仲春立。宫内保存同治十二年立的《长春天后宫记》石碑一方,风化严重,是历经沧桑的见证。拜亭则是重檐歇山式结构,中嵌木构八角藻井,由罗汉枋斗拱层叠交错承托八角屋顶,彩画装饰图案精美,而且整个藻井所用木料构件,由印楔而成,不用一根铁钉,其工艺精巧,为四周宫庙所仅有,极具艺术价值。
长春妈祖宫
大殿面阔三开间,抬梁式木结构,单檐硬山式屋顶,殿堂正中神龛里供奉妈祖神像,在香烟缭绕中更显得庄严慈祥。殿内东西墙壁上雕塑“龙虎”二灵,猛虎苍龙雄劲矫健、隐现于云团山谷间、昂首吟啸威镇云山。山门和大殿柱下石础四周雕有花鸟、牡丹花、人物故事,形态栩栩如生,雕艺非凡。宫宇建筑还有一项独特的民间艺术,那就是殿顶屋脊上的剪碗瓷雕塑。现宫中悬挂几方书刻“海晏河清”、“神昭海表”等匾额,尚保存几对石柱镌有柱联:“山峙水流此地长春不老,钟英毓秀于今法石犹灵”;“长沐恩波禅心顶礼,春谋匠石独立肩成”等。楹联既描述此地的地理环境,又深含祥意,为渡俗感悟、对平安生活的祈愿。宫虽规模不大,也颇为堂皇壮观。
1991年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海上丝绸之路”考察团考察泉州,来到法石长春,对这里保存完好的文物古迹和古朴淳厚的民风赞叹不已。2001年长春妈祖宫被公布为第五批泉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