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数字资源 > 泉州文史资料全文库

泉州市革命烈士陵园

发布日期:[2016-08-16] 阅读人:1637  字号:      
泉州市革命烈士陵园座落于丰泽区城东街道的莱山上,占地面积45亩,建有纪念碑、纪念馆等纪念建筑物及瞻仰台、工作室、停车场、山门等配套设施,是泉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国防教育基地,逐步成为“集纪念、教育、宣传、游览和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社会主义文化精品”。 泉州人民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自1927年1月中共泉州地方党组织成立以来,有1700多名泉州儿女为民族解放和共和国建设事业英勇献身,用热血和生命铸就了烛照千秋的历史丰碑。1991年,中共泉州市委、泉州市人民政府决定建设泉州市革命烈士陵园,以缅怀先烈、教育后人。这一决定受到全市人民的广泛支持,各机关事业单位、部队、学校、企业及社会各界人士踊跃捐款。 1994年8月,泉州革命烈士纪念碑奠基,1996年10月落成揭碑。烈士纪念碑高26.12米,宽3.57米,主碑正面由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彭冲题词“革命烈士永垂不朽”,背面由原中顾委委员、福建省委书记项南题词“功垂千秋,气贯长虹”。 1998年,建筑面积达1300多平方米的烈士纪念馆竣工。2001年3月30日,烈士纪念馆布展工作完成并对外开放。烈士纪念馆一层的陈列以前言序厅为中心,分为“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四大部分。每个部分以主要历史事件为线索,分别展出李子芳、陈平山等100多位著名革命先烈生平事迹、遗照、遗物及相关的革命文献、革命旧址照片。采用声、光、电等现代化科技手段,生动地再现了中共泉州党组织建立以来,泉州儿女们为党的革命事业英勇奋斗的历程和感人事迹,为全市人民了解泉州革命史、接受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提供了一个生动的课堂。二层为国防教育展览厅,设置了300多平方米的固定宣传栏,展出一整套国防科学知识图片和部分反映泉州国防教育成果的字画及图片。 为加强对革命烈士陵园的管理维护和开发利用,泉州市民政局于2000年成立了烈士陵园管理所,配备了讲解、史料管理、园林和保安等专职人员。管理所成立以来,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以及《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加强管理,精心组织,开拓创新,使烈士陵园成为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和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阵地。一是改进组织活动方式。将政府集中组织和社会自觉参与结合起来,结合“红色之旅”活动,把祭扫革命烈士活动由每年清明节期间的阶段性活动改为全年性活动,烈士陵园常年对外开放,变原来的封闭管理为全面开放,开展形式多样的纪念活动,提高了陵园的利用率,扩大了教育面,深化了教育效果。据不完全统计,全市每年组织参加祭扫和接受教育的各界群众和中小学生达到8万多人次。二是开辟服务绿色通道。烈士陵园坚持全部免费对外开放,热情接待到陵园参观、瞻仰、悼念的社会各界人士和烈士家属,免费提供讲解及花圈、花篮代办服务;为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部队开展入学、入队、入团、入党、成人宣誓等思想道德实践活动提供场所及音响设备。三是加强内部管理和环境建设。按照政治思想好、业务能力强、工作作风实和优化结构、提升层次的要求,加强陵园管理所领导班子和队伍建设。采取走出去、请进来和以会代训、定期研讨等方式开展业务培训,陵园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不断提高。着眼于陵园规范化建设,相继制定了目标管理、接待服务、保卫值班、环境卫生、检查评比等规章制度,有效地保证陵园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目前,陵园环境优美,绿化面积达2万多平方米,烈士纪念碑无损坏、无锈蚀,纪念馆整洁有序,烈士档案、资料、图片、实物等保管完好有序。1999年、2002年、2005年烈士陵园管理所连续三次被福建省民政厅表彰为“福建省革命烈士纪念建筑物管理工作先进单位”。 烈士纪念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