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数字资源 > 泉州文史资料全文库

泉州市图书馆

发布日期:[2016-08-16] 阅读人:1637  字号:      
泉州市图书馆 泉州市图书馆位于风景秀丽的东湖公园北侧——东湖街752号。泉州市图书馆是泉州市唯一的市级公共图书馆,是全市的图书文献信息资料中心,是为全市人民提供图书文献信息服务、开展社会教育、收藏保存中华文化遗产,供给全体公民学习文化知识、看书读报上网、休闲娱乐、进行科学研究、学术交流活动的公益性文化事业机构,是全市人民进行终身学习的公共大学校。 泉州市图书馆成立于1958年5月1日,至今已近50年历史。改革开放之前,馆舍借用市文庙旁的明伦堂(系古建筑文物保护单位),面积只有600多平方米。为了适应市图书馆事业发展的需要,1986年地市合并后开始筹建新馆。1990年10月,泉州市图书馆新馆终于落成。新馆占地面积9亩,建筑面积6320平方米,总投资达300多万元。其中爱国华侨林文彬先生资助100万港元,港胞黄达群(泉州籍)为此善举从中搭桥联络出力帮助。为纪念此善举,在新馆的大厅里,树立着一座石雕的林文彬夫妇塑像,碑文上写着“林文彬先生(1912-1989年),泉州市晋江人,侨居菲岛,爱国爱乡,其家庭为继美前徽,弘扬中华文化,播誉历史文化名城,捐建斯楼,功垂桑梓,谨勒石志谢。”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程思远还为市馆题写了“泉州市图书馆”馆名。新馆前楼为阅览大楼,共四层;后楼为书库,共五层。两楼之间为大厅,厅屋盖为钢化玻璃屋顶。大楼西侧连接办公楼,东侧为阅览室并连接后楼书库。新馆落成开放后,为泉州市图书馆事业的发展腾飞奠定了基础。 1991年元旦起,泉州市图书馆以全新的面貌正式对外开放。现馆设有图书外借部、图书阅览室、工具书检索室、报刊阅览室、古籍、地方文献阅览室、少年儿童图书室、电脑阅览室、采编室、办公室等部门,共有400个阅览座位。书库面积达2300平方米,藏书能力达70万册。目前全馆工作人员编制40人,其中有图书资料专业技术高级职称5人,中级职称15人。 藏书是图书馆工作最基本的物质基础。泉州市图书馆是大众性的公共图书馆。因而藏书建设较注重于兼收并蓄:对于为全市工农业生产服务的重点学科和综合性图书较注重收藏,对于地方文献的收藏尤其注重,具有综合性、普及性和地方性的特色。从建馆至今的积累,现馆藏图书已近50万册。其中普通图书40多万册,古籍,地方文献3万多册,期刊合订本3万多册。现在每年购书费达100多万元,每年订购期刊1200多种、报纸150多种,价值10多万元。 泉州市图书馆对收集地方文献资料、族谱尤为重视,曾多次采用通告、发函、登报的形式广泛征集,并由专人负责这项工作。近几年已收集到地方族谱500多种,70多种姓,近千册,并编目上网供读者进行网上检索借阅。这一地方特色服务深受海内外读者欢迎。许多海内外的泉州籍专家、学者纷纷向本馆邮寄赠送个人著作供市馆收藏。市馆为展示所征集到的文献资料,介绍泉州籍优秀学者及其著作,还曾举办“历代泉州籍作者及其著作展览”。现在,泉州市馆的藏书日臻丰富。著名的《四库全书》、《四库全书存目丛书》等中华文化瑰宝都存在市馆书库。 泉州市图书馆收藏的古籍数量,在我省市、县级图书馆中,可谓首屈一指,总计有3万余册3700多种,其中线装书3420-27-00多册,平装书283种2700多册。线装书中有343种3567册为善本书,地方文献384种1789册,特藏图书86种613册,尚有50多种字画、墨迹、法帖等宝贵文献。馆藏善本书中有明代刻本50多部500多册,如嘉靖间刻的《徐节孝集》、《仪礼注疏》、《资治通鉴》、《古今合璧事类备要》、《文选》、《楚辞》等都是精本。还有《全芳备祖集》、《景璧集》、《鲁陈宗谱》、《汇音妙语》、《管韩合刻》等60多部,收录在《全国善本书联合总目录》中,《全芳备祖集》(抄本)还是全国稀少的抄本之一。 馆藏地方文献的《景璧集》、《丛青轩集》、《里言征》、《晋水常谈录》、《三陵集》(抄本)、《温陵诗记》(木活字本)《榕村全书》(清刻本)等是较为完整而少见的泉人著作,《景璧集》更是国内的孤本。市馆还藏有许多近代泉州名人的手稿和墨迹,如苏大山先生生前辑录的《红兰馆小丛书》、《晋江私乘》、《温陵文征》、《温陵诗征》等文献抄本。馆藏的“诵芳堂”、“珠玉楼”、“郁文堂”、“西印园书屋”、“泉山书社”、“希邺堂”等地方出版家及书坊刻印书出版的书籍、抄本、拓印的墓志铭、碑帖,都是非常宝贵的典籍。 现在,已办借书证的读者已达1万多人,每天来馆借阅的读者也在逐年增加。市馆每年借书量达50多万册,近百万册次。市馆的业务管理也逐步向科学化现代化发展。外借部的所有图书采用了全开架借书,读者可以自由地在书库里挑选自己所需要的图书,并使用电脑办理借书手续。市民凭身份证即可办理借书证及阅览证。报刊阅览室实行全开架借阅的管理制度。在市馆的电脑室,读者可以上因特网自由检索所需的资料,并有VCD光盘借阅服务。多媒体技术、声象技术、复印技术等现代化服务和管理技术、方法已在市馆广泛应用。采编部全部采用电脑管理,并按国家颁布的《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分类编目,检索图书。图书馆的工作效率得到长足的进步,今非昔比。 泉州市图书馆积极地为全市人民群众服务,也受到广大读者和群众的赞誉。近年来,由于市馆逐步完善各项业务基础工作,积极开展各种读书活动和坚持每年开展“图书馆服务宣传周”活动;注重在服务中加强自身建设,改善服务方式,提高服务质量,自1993年以来,先后被国家文化部和省文化厅授予“全国文明图书馆”、“全省十佳图书馆”的称号。继1994年,市馆被国家文化部正式授予“国家二级公共图书馆”的称号后,自1998年以来,市馆又连续两次被国家文化部正式授予“国家一级公共图书馆”的光荣称号。 经过近50年的风雨沧桑,泉州市图书馆的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现在的泉州市图书馆正以更新的面貌迎接来自全市各地的读者,以良好的服务使读者高兴而来,满意而归,成为人民群众喜爱的公共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