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数字资源 > 泉州文史资料全文库

泉州市高甲戏剧团

发布日期:[2016-08-16] 阅读人:1637  字号:      
泉州市高甲戏剧团座落在东湖街南侧,即泉州侨乡体育馆的对面,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的东侧。该剧团团址建于1990年,占地面积约8亩多,其中办公大楼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3层),并连接着一座单层的剧场,作为排练舞台和场所,建筑面积约500多平方米,可容纳观众座位300多个。该剧场平时供剧团内部排练用,又可作为开会会场及举行晚会时使用。办公楼的后面还建有3幢剧团职工宿舍楼。 泉州市高甲戏剧团成立于1951年,其前身为泉州大众剧社。该社系戏改时由6个民间职业剧团抽选优秀演员、名老艺人与新文艺工作者所组成。1954年该团整理传统剧目,参加华东戏剧会演并获奖。1961年、1962年、1975年先后三次进京献演传统剧目及现代戏。尤以《连升三级》及丑角小戏,受到周恩来总理、朱德委员长等中央首长的关心与重视,郭沫若、田汉、老舍、邓拓等为之题诗撰文,盛赞高甲戏丑角表演达到“登峰造极”,誉称《连升三级》为“南海明珠”,该剧1993年人选“中国当代十大喜剧集”。1982年、1984年泉州市高甲戏剧团到香港、菲律宾访问演出,受到港、澳同胞、海外侨胞热烈欢迎,载誉而归。1987年该团曾参加首届中国艺术节。1993年9月该团《大河谣》剧组参加全国地方戏曲交流演出(南方片),荣获优秀剧目大奖等八项奖励,并获文化部“文华大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 泉州市高甲戏剧团现有职工85人,其中高级职称艺术人员18人,中级职称艺术人员52人;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10人;福建戏剧家协会会员36人。该团拥有一批名老艺人和中青年艺术骨干,曾有多人多次获得全国、全省地方戏交流演出“优秀演员奖”、“表演奖”、“优秀导演奖”、“优秀编剧奖”、“福建省中青年演员比赛金奖”。建团以来,该团创作、改编、整理、移植了210多个保留剧目,其中部分剧目在全国、华东以及省、市各类会演中获得100多项奖励。 泉州处处传高甲,高甲戏源远流长,是闽南一带群众喜爱的剧种之一。泉州市高甲戏剧团是泉州市著名的剧团之一。50多年来,泉州市高甲戏剧团精品迭出,已成为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戏剧,该团的精湛演技与突出贡献受到人民大众所公认和共同赞誉。正是:“高甲锣鼓震华夏,南海明珠誉满堂,三级连升笑煞人,庆功何须倒一缸”。 近年来,泉州市高甲戏剧团经常应邀到东南亚国家和港澳台地区演出。2006年先后两次组团到金门和澎湖地区开展文化艺术交流与演出,演出剧目有《连升三级》、《珍珠塔》、《大闹花府》、《王金鸾祭法场》、《江山与美人》、《敬德接印》、《打鸾驾》1-3集等,在金门和澎湖地区引起很大轰动,深受广大观众喜爱和赞扬。 注:此材料系参考泉州市高甲戏剧团提供的资料整理,特此表示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