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晋江出海口的丰泽区东海街道埔社区,原是一个渔村,当地居民大多以捕鱼、从事水产品养殖、经营和海上运输业为生,是一个具有浓厚传统文化气息的社区。尤其是埔女的服饰与头饰很有特色,并勤劳能干和善于经营水产品销售,在泉州市区各大市场都可以看到埔阿姨的身影。因此埔女被誉为福建“三大渔女”(惠安女、埔女、湄洲女)和福建勤劳和富有特色的“五女”(惠安女、埔女、湄洲女、客家女、畲族女)之一。
一、服饰
埔女的服饰。上衣为布纽扣斜襟掩胸的右袵衣,称“大裾衫”。它不易被渔网缠住,曾流行用龙眼树皮染成紫红色,较不怕海水腐蚀。另外有一种用红布做的大裾衫和对襟背心的婚礼服。
裤为黑色宽脚裤,裤头宽二尺余,缝有布边,穿时将裤头折叠于腹部,此裤适合劳动。
腰围巾,用一条二尺余黑布做成,有实用性。还有结婚用的围裙。
鞋,结婚前自制的绣花鞋,似拖鞋,鞋前端翘起象公鸡、称公鸡鞋,用红布做成加刺绣配以珠子。
埔女的衣着既有实用价值也不失审美价值,但以实用为前提。埔女的服饰是经长期传承而来的。但绝非是所谓杨八姐的遗风。
二、头饰
埔女的头饰比其衣着更具特色。结婚的妇女将发梳好盘在脑后成为近似圆形的发髻,再横插上发簪,然后将一串串鲜花将发髻装饰起来。埔女对鲜花的钟爱、青睐,在泉属地区众多妇女中是独一无二的。
埔女的耳饰更具特色。她们几乎是清一色的丁勾耳环。不同的是未婚妇女耳环不加耳坠;结了婚的加耳坠,称丁勾耳坠;老年妇女则戴“老妈丁香耳坠”。戴不同耳环,意味辈分不同。
改革开放以来,有的年轻埔女已穿起城里时尚服装,留着时髦发式。但是仍有部分埔女穿传统服饰,生活居住原社区的埔女特别是中老年妇女仍旧喜爱穿戴传统服饰与头饰。深入了解埔女服饰的文化价值,加以整理、保护是必要的。为了充分展示埔女的服饰与头饰特色,丰泽区文体旅游局与东海街道埔社区正着手组建展示埔女服饰与头饰特色与劳动生活特色的表演队伍。今后,来丰泽区旅游的游客将可观赏到这一独具特色的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