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子芳是泉州党史的著名人物,也是中共党史的著名人物。他参加过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爆发后,奉调到皖南担任新四军组织部长,1942年5月在江西上饶集中营牺牲。中国历史留有他的英名。电影《上饶集中营》的主人公——钱子英,说的就是他的事迹。他是从丰泽东海法石飞出的金凤凰。
李子芳,石狮市永宁镇岑兜村人。1910年出生。少年时,因家景贫寒,于1924年随乡亲飘洋过海,到菲律宾谋生。在商店里当学徒,并以半工半读形式,就读于岷尼拉的中西学校。1927年回国求学,到晋江县城(即现在的泉州市区),先后就读于培元中学、晋江中学和黎明高中。他思想进步,喜读《响导》、《新青年》等进步书刊,经常抨击时弊,组织学潮,甚至与几位同学计议要刺杀当时驻守泉州的国民党海军陆战队第二旅旅长林寿国,因林寿国戒备森严,难于下手而作罢。因此,被学校当局认为是“过激派”,先后被开除和“劝退”出校。
1931年,李子芳到达泉州市涂门外(即现在的丰泽区东海街道石头街的法江小学当教员)。当时法江小学没有自己的校舍,是借用石头街“真武庙”(供奉玄天上帝)左侧的“兴福庵”作校舍。李子芳在上课时,很能理论联系实际,通俗易懂地向学生们讲解。如他在讲“三民主义”时,就联系当时泉州的实际,讲林寿国、高为国、陈国辉等军阀和土匪统治的黑暗,讲农民们贫穷的原因。因此,要实行“三民主义”,就要有自由,要平等,要反对压迫,反对剥削,实现“耕者有其田”。李子芳理论联系实际、通俗易懂的讲法,很受学生们的欢迎,也给学生们很大的启发。
李子芳还指导学生成立自治会,出版《竹芽》会刊,把学校办得生气勃勃。学生自治会成立那天,附近的小学,包括远在南门外的华州小学师生,都整队赶到学校参观。在《竹芽》会刊上,李子芳经常亲自写文章,宣传反帝反封建的道理。
当时法江小学的范围很小,连上体育课的篮球场也没有。李子芳认为这不是办法,学校需对学生进行德育、智育、体育“三结合”。但是没有体育场地怎么办?李子芳发现真武庙旁边有块荒地,高低不平,杂草丛生,因此建议学校将其开垦出来做体育场地。经同意后,李子芳就发动师生,并亲自参加平整,将这片荒地建成一处简陋的篮球场。李子芳爱好体育,过去在泉州城内读中学时,就是泉州篮球场上的健将,曾被称为泉州篮球的“五虎将”之一。这个篮球场建成后,经常组织学生打篮球等体育活动,自己也经常在篮球场上露一手。
李子芳生活简朴、衣着普通,而且平易近人,很能接近群众,与学生们打成一片,因此被誉为“平民化教师”,深得学生及家长们的爱戴。然而,在学生时代的李子芳,就被国民党当局认为是“过激分子”,现在在法江小学任教如此表现,更加引起国民党当局的恐惧,因此胁逼法江小学将其“辞退”。
李子芳离开洪江小学后,前往南京中央大学旁听,不久即转回故乡,并加入反帝大同盟和革命互济组织,在泉州、厦门一带活动,逐步走上革命道路。
1932年4月20日,毛泽东率领中国工农红军东路军攻克漳州城,随后分兵于漳州城乡发动群众,建立革命政权,扩大红军武装。李子芳于5月间经厦门互济会介绍,从鼓浪屿前往漳州石码参加红军,被分配在红四军政治部组织部任统计干事。6月,东路军回师江西,李子芳随部队进入中央苏区。1933年4月,李子芳光荣参加了中国共产党。
由于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严重错误,中央红军未能打破国民党蒋介石的第五次反革命“围剿”,被迫于1934年10月实行战略大转移。李子芳也随大军西去,参加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长征中,他初任红一军团组织部干事,由于表现突出,逐步被提升为副科长、科长、副部长。在红军胜利抵达陕北后,1936年,被提升为红一军团政治部组织部部长、军团党委候补委员。1936年2月,我党组织了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队,在毛泽东、彭德怀等率领下,东渡黄河,进入山西,准备开赴河北前线对日作战。李子芳随军渡河,参加了著名的东征战役。返回陕北后,李子芳又随红军的西征部队出师秦陇,参与了巩固和扩大陕甘宁革命根据地等活动。1937年,李子芳被调入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三期学习。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国共再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我党领导的南方八省的游击队奉命组成新四军。党中央和中央军委派调一批干部充实新四军的各级领导。李子芳也于1937年10月奉调到皖南担任新四军政治部组织部部长。他11月底离开延安,12月抵达皖南。1938年1月,新四军军部派李子芳到福建闽东,带领叶飞所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闽东独立师北上参加新四军抗日。
李子芳在担任新四军组织部长期间,工作非常认真负责,一丝不苟;对干部对同志关心爱护,知人善任。他为人持重,处事严谨;而且以身作则,处处模范带头。他作风正派,平易近人,深受大家的尊敬和爱戴。
1941年1月,蒋介石的国民党顽固派冒天下之大不韪,一手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
“皖南事变”前,李子芳因患急性阑尾炎开刀,刚刚出院不久,而且有肺病。军领导几次决定他先撤出去江北,但他坚持留下来与部队一起行动。他说:“同志们都在战斗流血,我身为组织部长,应和大家战斗在一起,要死就大家死在一块!”充分显示共产党人临危不惧、革命到底的献身精神。
“皖南事变”时,新四军军部在遭受敌人重重围困的恶战中,全体指战员同敌人进行了殊死的浴血搏斗。终因敌我力量过于悬殊,只有部分突出重围,大部分壮烈牺牲或被俘。李子芳身体十分虚弱,行动艰难,不幸落入敌人的魔掌。
李子芳被俘后,被监禁于江西“上饶集中营”。李子芳在狱中表现非常英勇,坚贞不屈。他在狱中组织秘密党支部,与敌人作顽强的斗争。敌人对李子芳又恨又怕,就于1942年5月在狱中秘密毒害,时年32岁。
今年是长征胜利70周年和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因此写了这篇《法石飞出的金凤凰》,用于纪念这两个胜利的节日和李子芳同志。